劉志彪
[摘 要]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出發,創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情境教學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不斷凸顯,情景教學是課堂教學中的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緊密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靈活運用情境教學,掌控教學節奏,靈活進出情境,這對于促進小學數學情境教學的應用有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 小學數學;情境教學;靈活掌控;課堂效率
隨著建構主義理論在現代教育中的廣受認可,情境教學近年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但從當前的應用情況來看,很多教師沒有正確把握好情境教學中的“進”與“出”。往往教師帶領學生進入情境容易,但是當情境教學開展后,很難及時從情境中出來。這樣一來,就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教學效率,影響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因而如何正確把握情境教學中的“進”與“出”,也是在情境教學應用中取得較好應用效果的關鍵。
一、緊密結合教學內容制定情境教學方案
情境教學的應用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參與情境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能夠有效的學習和掌握教學知識,從而完成教學目標。因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就應當集合教學內容,針對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以及學生的實際學習基礎情況來制定相應的情境教學方案。最為關鍵的是如何把握情境的“進”與“出”。進入情境是情境教學應有的基礎,只有帶領學生進入情境,才能從中促使學生去主動學習、思考,并且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出”則是教師對于教學節奏的掌控,不能一味沉浸其中,要走出情境,聯系教學內容,開展知識教學,從而達成教學目標。
例如,在“平均數”這一章節的教學中,兩個籃球隊比賽,分別為歡樂隊和開心隊,已知每個隊伍各個成員的身高,分別計算兩個籃球隊隊員的平均身高。首先,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創設情境教學應用方案。分別在班級中選擇10名學生,分成兩組,扮演兩個籃球隊的隊員。然后根據教學內容,將例題中的相關數據分配到相關學生的角色中,進行角色扮演和相關計算。在該章節的教學內容中,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相應的平均數計算方法。可以分為兩個步驟,分別是相加和除法運算。將所有隊員的身高數據相加在一起,然后除以隊員數量,便可求出每個籃球隊的平均身高。為了提高情境教學活動與教學內容的關聯性,還應當對情境教學中的一些情節進行改良,融入更多的教學知識點。
二、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參與
在情境教學中,活躍課堂氣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活躍的課堂氣氛可以有效地帶動學生積極參與到情境教學中,即進入情境。情境教學的優勢在于能夠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因而應當充分發揮這一優勢,教師應當營造一個活躍的課堂氣氛。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設備來播放相關的視頻,把這種方式作為課堂導入方法。在課堂教學開始前,教師首先在多媒體設備上播放一段籃球比賽視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能活躍課堂氣氛。
然后教師開始進行課堂導入:同學們,剛才我們看到的是一段籃球比賽視頻。請大家想一想,在籃球比賽中,是不是隊員的身高越高,就越有優勢呢?學生回答:是。教師:好的,同學們回答得很正確,那么我們如何對比兩個球隊的身高呢?要知道,每個籃球隊都有5名隊員,不同隊員的身高都是不一樣的,請大家思考一下,如何對比兩個球隊的身高。學生回答:對比兩個籃球隊的平均身高。教師:同學們回答得很好,這就是我們本節課要講授的內容,如何計算平均數。
通過這種課堂導入方式,可以有效地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參與其中。在接下來的情境教學中,教師同樣應當注重課堂氣氛,使得課堂氣氛保持在一個較為活躍的狀態,從而便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由此也可以看出,活躍的課堂氣氛是進入情境的環境基礎,只有學生興趣被激發出來,主動參與其中,才能夠真正達到情境教學的目的。
三、掌控教學節奏
從當前情境教學的應用情況來看,所存在的一個最大問題便是很多教師沒有較好的掌控教學節奏,往往在情境教學中進得去,卻出不來,這就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教學效率和質量。因而教師應掌控好教學節奏,靈活把握情境進出,要進得去,出得來。
當然,僅僅依靠這種教學還是遠遠不夠的,在情境教學活動進入到相應的節奏時,教師應當立即跳出情境,引導學生去思考數學知識。如在將所有的籃球隊員身高數據相加求和后,教師就應當在這一節點跳出情境,對學生進行引導:同學們,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這兩個籃球隊每個隊伍5名籃球隊員的身高數據之和,接下來進行平均數計算。可以把5名籃球隊員身高之和除以隊員數量,就能夠求出該籃球隊的隊員身高的平均數。
教師在跳出情境后,要把情境教學中所涉及到的相關知識點進行總結,然后以知識講授的形式強化學生的理解和記憶。為了進一步鞏固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可以繼續進入情境,讓學生運用知識來進行運算。
四、細化教學目標
作為教師,要提高情境教學的有效性,應當對教學目標進行細化,制定階段性的教學目標,當情境教學進入到一定時期后,繼而跳出情境,鞏固知識內容,完成相應的具體教學目標。在“平均數”章節的教學中,筆者設置了三個細化的教學目標,分別是:
1.掌握平均數的基本計算方法。教師可以在情境教學開始前講授平均數的計算方法或者在情境教學活動過程中跳出情境來講授,從實際效果來看,后者更加適用。關鍵在于教師應當在適宜的時間點跳出情境,特別是一些能夠引發學生關注和好奇的節點來進行教學知識講授,最易于取得較好的效果。
2.自己動手進行計算。在平均數計算方法講授完成后,讓學生根據教師講授的計算方法自己動手計算兩個球隊的平均身高。也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如一個同學負責加法、一個同學負責除法,其他同學負責驗算。通過這種方式,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基礎上,促使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思考,從而能夠更好地掌握平均數計算方法。
3.拓展教學內容。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平均數計算方法這一知識點,教師可以在學生掌握該部分的知識點后,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可以跳出情境進行習題擴展,也可以再次進入其他情境。具體的方法選擇,教師應當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策略。如果教師在情境教學的應用中發現,學生對于所學知識點的掌握程度較好,就可以徹底跳出情境,開展相應的知識點教學,這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有效性。如果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并不深刻,還不能熟練運用相關計算方法,那么教師就可以再次引導學生進入新的情境。
情境教學作為建構主義理論下的重要教學方法,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為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改革以及提高教學質量起到了積極作用。然而也應當看到,在情境教學的應用中,如何靈活地進入情境和跳出情境,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如果只能進入情境,而不能跳出,那么就會降低教學效率。因而教師應當針對實際教學情況,緊密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來應用情境教學。掌控好教學節奏,靈活進出情境,這對于促進小學數學情境教學的應用有著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李寧寧.基于小學數學中情境教學的思考[J].文理導航(下旬),2016,(02).
[2]劉小娟.數學情境,我們追求什么[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22).
[3]高長燕.小學數學情境教學的有效建設分析[J].中華少年,2016,(07).
[4]陳小建.例談小學數學情境的有效創設[J].廣西教育, 2016,(05).
責任編輯 王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