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漢雄
摘 要:新課程改革的理念要求教師轉變教學方式,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創建高效課堂。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要靈活采用各種教學方式激發學生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歷史教學;創設情境;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12-006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2.038
有效的課堂教學是指在教師平常的課堂中,借助靈活的引導帶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從而高效率、高質量地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展。因此,面對適應教學改革發展的需要和教師自身專業化發展的需要,初中歷史教師必須在歷史教學中勇于探索,不斷提高提高歷史教學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呢?
一、巧妙導入,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課堂導入是一門教學藝術,課堂導入的方法和形式很多,歷史教師只有根據課題內容需要,結合學生實際巧妙設計導入,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果。如我在教學《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一課時,用多媒體課件播放開國大典的影像,讓學生感受開國大典的氛圍,感受一代偉人毛澤東的雄偉氣魄。以毛澤東的宣言“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導入新課。這樣一個能讓學生身臨其境的導入,學生豈能不喜歡?
二、優化教學設計
(一)依據學生的實際優化教學設計
讓課本中的引言、例題、圖片、注釋、文字說明和歷史結論等書面東西轉化為學生易于接受的信息。把歷史教材進行生活化、條理化處理,讓教學內容在教師的手中變得通俗易懂、生動形象。
(二)依據課標優化教學設計
識記層次是學習初中歷史課程的最低要求,這一層次學習行為要求學生能正確寫出所學的基本史實。要求學生記憶基本歷史史實,我們需要做的是幫助學生記憶,引導學生總結記憶的方法,然后通過有組織的測試達到要求。理解層次,要求學生在達到識記層次的基礎之上,對所學的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形成對歷史問題的初步認識。這對我們來最有效的是通過訓練,結合識記結果,在訓練的實戰中達到。教師在課堂上主要鼓勵學生積極思考。運用層次,要求學生在達到前兩層次的基礎上,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初步分析歷史問題的因果關系。這個層次是比較難的目標,我們并不希望所有的學生都能達到,我們涉及即可。對教學內容的優化設計,是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實際對學習內容的再創造過程,它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能享受一頓頓文化知識大餐。
三、電子互動白板教學系統可以更好地解決教學的重難點
我們在分析教材的過程中要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找出課本的重難點,并針對重難點制定出解決的方案。可是歷史教學內容都是已經發生過的事件,教材中的某些內容比較抽象且錯綜復雜,年代久遠或地域空間概念強,學生感到陌生,在現實生活中很難獲取直接的生活經驗來印證。因此,科學合理地運用電子白板,可以把抽象變為具體,把陌生變得熟悉,大大增強學生對事物與過程的理解與感受,刺激學生感知與思考。
例如,在講授”隋朝開鑿大運河“這一知識點時,重難點是大運河四河段和主要城市。對于七年級學生來說,他們的地理空間概念比較差。課前我先布置學生回去搜集大運河沿途重要城市的一些相關資料。在課堂上,我用電子白板展示《大運河的地理位置圖》,請學生進行模擬表演,扮演從長安出發到涿郡的商人,根據大運河的路線說出他沿途經歷的重要地點,并在電子白板上標注出來。這一系列活動的設計和進行,使學生學會了自主學習,自主記憶,從而突破重點、難點,優化教學過程,極大地提升了學習的效率,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多層次、多角度地把握。
四、在教學中實施合作學習
合作精神是小組成員互相配合、取長補短,從而達到最佳學習效率的外在表現。在具體學習過程中,每名小組成員都清楚地了解到自己與小組其他成員是一個整體,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要與其他成員共同努力、精誠團結。教師可以通過向各小組布置學習任務的形勢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合作學習的必要性。如在上人教版教科書七年級歷史下冊《開元盛世》的時候,介紹的是隋唐時期的繁盛情況,重點介紹唐朝時期的政治、經濟發展狀況,使學生在了解隋唐時期大體情況的基礎上,著重了解唐玄宗時期的盛世發展。而學生通過“貞觀之治”的學習已經接觸過對唐朝政治、經濟的講解。希望學生通過對本課的學習,了解唐玄宗時期政治、經濟的發展情況,包括“開元之治”、農業生產的進步、手工業技術的提高以及商業的繁榮等主要史實。使學生切實感受人們通過智慧創造的“盛世”。教師可以在將本課的學習任務分成若干個階段性的任務。如介紹“開元之治”:分別思考和概括開元時期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的成就,分析唐朝衰亡的原因。這些都是綜合性很強的問題,不是通過學生的個人能力在短時間內可以完成的任務。這時教師便可以要求學生分組來分別完成,各學習小組領到具體任務后,再根據每個學生各自的特點作組內的具體分工,各小組成員分別完成各自的任務后,再進行總結、匯報。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還增強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團隊合作精神。
總之,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方法很多,在于歷史教師的不斷探索和總結。新課程改革之后給教師不斷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歷史教師要在設計思路上追求創新,然后對教學內容要內化和重組,教學方法上注重有效學習的方法指導,尤其側重學生學習歷史能力的培養,才能適應當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曾迅.淺談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5(10):62.
[2] 史志勇.淺談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3(3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