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杰
摘 要:中學語文的教學任務是提高中學生的語文整體能力,讓學生在生活中能夠更好的使用語文所教授的內容。筆者以社會實踐的角度出發,將社會實踐方面的知識更多的融入到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提升中學生對于語文的理解,培養中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
關鍵詞:小學語文 實踐教學 語文改革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質的學科,在中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將生活實踐與教學聯合起來,讓學生體驗到語文學習的作用,將一門學科生動、立體地呈現到學生面前,培養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中學語文教學現存的問題
中學語文教學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然而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在教師與學生層面都存在著改進的地方。
(一)教師方面
語文教學這一活動是由學生與教師兩方面共同組成的,并且在學習的過程中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是課程絕對的主導者,處于主動性的地位。語文教師的言行,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傳統模式的語文教學過程中,通常是一位教師在同一時間對整個班級多位學生進行指導。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教師的性格就會被無限的放大,例如,教師會因為地域、環境、文化水平等產生差別,這種細小的差別經過幾十位學生進行傳播,會形成很大的反應,教師的一個微小動作,就可能會引起學生一些偏離教學方向的思考。所以我們不能夠完全的確定在授業的過程中,教師是否完全準確的表達出了教材所展示的內容。并且作為最主要的教學工具——語文教材,在制作的時間上存在著一定的時滯性,教材的編寫需要精心的篩選與審核,但是學生是出于高速發展的時代,所以在審核與修改的過程中,教材所最貼近生活的部分就會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出現偏差,為了生動書本內容,在教材的制定的時候會選擇最結合實際的部分,但是由于制作時間過程漫長,這部分內容又失去其應該具備的效果,學生不能結合實際讀懂教材的特殊性。
針對于上述兩種想象,筆者認為,課堂教育中僅僅依靠教師與教材是非常局限的,不能將語文生動起來,只是將語文的內容變成一種理論知識,而不是中學生所能應用的一種工具。
(二)學生方面
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處于信息接收的地位,是一種被動式的接受教育模式。語文教育是全方位的感知教育,教師不僅從教材中向學生傳遞信息,更多的是通過自身的言行來引導學生的思維走向。語文教育是雙向的,教師在向學生表達的同時也需要學生積極的反饋來融洽整個溝通過程。由于長期處于被動式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原始學習的天性會逐漸下降,對語文的喜好程度也有所減弱,學習積極性會下降到某一水平,然后因為環境、生活等方面的因素將效率維持在這一低水平。這就造成了在教學活動中的資源浪費,學生的學習情況沒有取決于老師的辛勞,而是取決于自身對于學習的態度。
再者,在語文學習方面,語文文化的教學科目,學生需要在接受課堂內容之后進行消化理解。在被動式的學習下,學生的思考能力沒有完全被開發出來,沒有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出學習能力。在學生后續的語文學習過程中,一旦接收到難度較高的知識點,學生的學習狀況會出現困難,會影響后續的學習進程,產生厭學的情緒,脫離出語文教學系統的主流部隊。
二、中學語文實踐活動
(一)社會實踐的必要性
社會實踐是學生將所學內容進行加工演練的過程。對于教學活動,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也曾經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社會實踐就是學生思考過程的一種體現。語文學習需要學生在“學”與“思”方面相互結合,“學”的部分需要教師來幫助完成,而“思”則是一種對于所學語文知識的消化理解,在思考這一方面,教師沒有辦法觀察每個學生的思考內容,最好的方法就是將社會實踐引入到教學中來,讓學生在生活中明白學習語文的作用,讓語文發揮其實踐科目的作用,將語文的教學工作靈活起來,保持學生學習態度的同時,盡可能的將學生所吸收的知識完全消化掉,為學生日后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語文實踐教學的內容
1.廣告式實踐教學。現在的商業社會不斷的發展,各行業間的競爭愈來愈激烈,并且多媒體的傳播速度也在加快,廣告行業已經一片繁榮。選擇廣告實踐教學,一來是廣告的覆蓋面積廣,受眾群體多,學生能夠經常見到。二來是在廣告的推行過程中,更多的是語文的運用,例如精煉的語句、押韻的詞匯、生動的歌曲等,這些都包含在語文實踐的內容中。三來是對于中學生而言,日常的娛樂生活中大部分時間是在看電視動畫片等,在娛樂的環境中就能夠實現語文的實踐教學。并且在課堂上,教師也可以篩選教學質量高的廣告來向學生進行解答,使語文教學工作更貼近生活。
2.對話式實踐教學。語言溝通是語文實踐教學中的重要部分,學生應該學會如何運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在對話式實踐教學中,不僅需要鍛煉學生的溝通能力,更需要鍛煉學生的規范用語。語文的語法是較為復雜的,中學生的語文學習中并不涉及,只能通過規范生活中的語句來潛意識的傳遞語法規則。在對話訓練中,學生用語的對象可以是同學,也可以使教師、家長,轉換不同的對話角色,可以適當的調整學生的對話方式,活躍學生的語文能力思維。
3.描述式實踐教學。中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基本表達能力,實踐的一部分是口頭上的表達,另一部分則是書面上的表達。描述實踐教學的意義在于可以幫助學生鍛煉自己對于事物的表達能力。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觀察戶外的景象,要求學生對所觀察到的景象進行描述,鼓勵學生的描述里會加入更多的情感色彩,逐漸的是學生了解情感的因素,從感性的方面實踐語文教學。
三、總結
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扮演者主導者,學生一直處于相對的地位,語文實踐教學調整了教學計劃的要求,將學生的實踐融入到了教學活動中。語文實踐教學能夠將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提升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為以后的學習做準備,在實踐環節中可以通過廣告閱讀、對話練習、描述鍛煉等方式來完善教學內容,全面提升學生的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