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小文

(銅仁職業技術學院,貴州 銅仁 554300)
摘 要: 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創新是知識經濟時代的靈魂,知識產權是創新的保證。廣大高職院校在大力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同時應高度重視學生知識產權意識培養,形成尊重知識、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本文從高職學生知識產權意識現狀入手,有針對性地提出培養高職學生知識產權意識的對策。
關鍵詞: 高職學生 知識產權意識 培養對策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堅持創新發展的重要性,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位置,從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推動創新,以創新為主線貫穿黨和國家的一切工作中,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2015年6月,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措施的意見》,明確指出,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培育和催生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的必然選擇,是擴大就業、實現富民之道的根本舉措,更是激發全社會創新潛能和創業活力的有效途徑[1]。
影響創新創業的因素很多,包括國民基本素質、基礎研究水平、科研條件、體制政策環境等方面,但這些因素中最核心的因素是人,也就是創新型人才。從一定程度上講,推動創新發展,就是以創新人才推動創新發展,必須提高國民教育水平,充分激發人的創新意識。教育部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我國高等職業院校達1327所,招生337.98萬人,這個數據占普通本專科院校招生總數的46.9%[2]。因此,高職院校勢必成為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切實做好高職學生知識產權意識培養及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最大限度地激發高職學生的創新創造活力將成為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核心要素。
一、知識產權及知識產權意識
知識產權,也稱為“知識所屬權”,指“權利人對其所創作的智力勞動成果所享有的財產權利”,具有專屬性、地域性、時間性的特點。知識產權是關于人類在社會實踐中創造的智力勞動成果的專有權利。知識產權意識指人們對知識產權領域的理論和社會現象的認知、情感和意志等主觀心理因素的總和。知識產權意識屬于社會意識范疇,主要包括自我保護意識和尊重他人知識產權意識兩個方面[3]。
二、高職學生知識產權意識現狀
(一)知識產權認知程度偏低
隨著知識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互聯網的普及,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多樣化、簡單化、隨時化。高職學生對什么是知識產權等相關知識有一定的了解,但總體上缺乏系統認識和深入了解。調查發現半數以上的高職學生對著作權、專利權和商標權等傳統知識產權了解得比較多,而對工業設計權、地理標志、集成電路的外觀設計等新型產權知之甚少。從以上不難看出,高職學生對知識產權的認識大多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還沒有上升到理性認識階段,對知識產權相關概念及范圍比較模糊。相當一部分學生對知識產權概念和相關知識處于“聽說”狀態,甚至存在一些錯誤的認識。
(二)獲取知識產權知識的途徑狹窄
由于高職院校專業學習和課程安排的約束,一方面很少有高職院校專門開設知識產權課程,因此高職學生在校期間通過課堂系統學習了解知識產權知識的機會較少,缺乏系統教育和培訓,很少有興趣和機會親歷知識產權保護的社會宣傳和實踐活動。另一方面大多數高職學生獲取知識產權知識主要通過互聯網、電視廣播等傳播媒體。而通過這些途徑獲取的知識往往是零星、片面的,使學生了解的知識支離破碎,缺乏系統系和完整性。在某種程度上,降低學生對知識產權知識的興趣,從而影響學生對知識產權的認知深度。
(三)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淡薄
據相關調查顯示,半數左右的高職學生知道購買盜版、復印教材、抄襲等行為是侵權行為,但這其中只有極少數學生表示不購買或者抵制盜版商品,大多數學生對侵犯他人知識產權表現出“很正常”、“無所謂”的態度。某些學生對自身權利范圍和邊界比較模糊,不懂得如何行使權利及如何維護權利。究其原因,出現這樣的怪狀與整個社會宣傳查處侵犯知識產權相關報道的力度太小,相關執法部門對違法行為執法力度不大有關。
三、培養和增強高職學生知識產權意識的途徑
(一)社會層面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建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會景象,營造尊重知識、崇尚創造的社會風氣是重要的一個方面。因此,一方面要做好知識產權的宣傳工作。通過各種渠道宣傳知識產權對國家經濟發展和綜合國力提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電視、廣播、互聯網、書刊雜志等多種傳媒形式對知識產權基礎知識、相關法律法規及知識產權執法的宣傳。另一方面,要做好知識產權的社會培訓工作。進一步推進“千萬知識產權人才工程”的實施,通過這項工程,培養一支精通并善于運用知識產權國際規則的百人高層次人才隊伍;一支數千人的從事專利管理、專利審查和專利行政執法工作的優秀人才隊伍;一支數萬人的從事企事業單位知識產權工作及專利中介服務的高素質人才隊伍。總之,從根本上形成全社會了解知識產權、維護知識產權、利用知識產權的大環境。
(二)學校層面
1.加大宣傳力度
作為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高職院校,要更重視知識產權知識的宣講工作。讓廣大高職學生對知識產權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深入了解知識產權的功能、作用及意義。因此,高職院校要利用自身的優勢,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宣傳,如以學校布告欄、校園廣播、宣傳橫幅、主題展覽等形式宣傳知識產權的重要性及作用,邀請校外專家和地方知識產權局的相關工作人員舉辦各種系列講座,使學生對知識產權及其保護產生興趣,從而培養和增強學生的知識產權意識。
2.課堂教學與課外學習相結合
課堂教學作為大學學習的主要環節,高職院校應該開設知識產權相關課程,讓知識產權課程以大學生公共素質課形式進入課堂。使知識產權教育與專業課程相結合,讓學生盡早了解本專業或者行業中涉及的知識產權知識,更深層次地理解知識產權的重要性,從而建立起與專業或行業相結合的、根深蒂固的知識產權素養。另外,高職學生有大量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首先,學生可以參加知識產權保護社團,積極參與各種實踐活動,在交流和實踐中提升知識產權素養;其次,學生可以利用圖書館查閱相關書籍,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產權知識體系,系統了解知識產權知識;最后,學生可以通過班級或者學院組織一些與知識產權相關的讀書會、演講比賽和辯論賽等,使廣大學生在參與中獲得更系統的知識。
3.完善和更新知識產權教育內容
高職學生不僅要了解知識產權概念及相關基礎知識,還要了解知識產權發展的最新動態。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等相關網站實時獲取國內外知識產權新聞、相關法規、執法維權等內容。
(三)學生層面
首先,針對高職學生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知識的欠缺,學校可以邀請知識產權局相關工作人員在學校定期開展知識產權保護普及講座,廣泛收集學生對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困惑,有針對性地進行知識的普及。其次,可以邀請學校教授、知名學者向學生詳細講解科研創新的過程、論文撰寫、審核、發表的具體流程。同時,學校也可以開設關于知識產權保護的相關課程,滿足學生對這方面知識的渴求,在課堂上進行產權保護知識的普及。最后,可以采取案例分析、小組討論等形式深入探討產權保護的必要性和具體措施,讓學生在課堂上體驗主人公的心態,有助于加強他們對知識產權保護的理解,這樣就會在學校范圍內形成尊重知識、尊重自主創新、重視專利保護的氛圍。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6/16/content_9855.htm.
[2]全國職業教育工作專項督導報告[EB/OL].http://www.moe.edu.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509/t20150915_ 208334.html.
[3]劉軍.大學生知識產權意識及其培養途徑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