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靖
(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安徽 淮南 232001)
摘 要: 微課已經成為教育信息化的一個熱點話題和重要建設項目,在高職教育中推廣微課教學對提高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對微課及其特點和在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中的應用做了系統的闡述。
關鍵詞: 微課 高職教育 教學應用
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是指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
學生結合自身知識結構的特點,在完全按照自己喜好的前提下,通過自主規劃學習內容、學習節奏和呈現知識的方式主動學習,教師則協助滿足學生的需要和促成他們的個性化學習。翻轉課堂把教育從教師讓學生學轉變為學生的“我要學”,把填鴨式的授課轉變為菜單式的挑選,使學習變得更有針對性和目的性。
早在2007年,翻轉課堂就被美國科羅拉多州的兩位化學教師喬納森·伯格曼(Jonathan Bergmann)和亞倫·薩姆斯(Jonathan Bergmann)應用到教學中,并取得很好的效果,在十年后的今天,中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還處于起步探索階段,學生的積極性、家長的認可度、社會的重視程度都遠遠不夠。
應該說,在互聯網尤其是校園移動互聯網普及的情況下,“翻轉課堂式”的教學模式必將迎來快速的發展時代,對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與教學流程會有一個顛覆性的變化,并由此引發課程模式、教師角色、教學方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的變革。
一、微課的研究意義
“微課”是翻轉課堂的一種表現形式,主要是指為使學習者自主學習獲得最佳效果,經過精心的信息化教學設計,以流媒體形式展示的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
微課是在傳統教育資源的發展進入瓶頸時,教學素材、教案等傳統授課模式面臨一系列挑戰的重大革新,突破教室的邊界、打破課堂的局限、擺脫課程的束縛,生動展現各種知識點及其應用,獲得更佳的學習效果。
二、微課的特點
微課教學的效果與微課的制作水平有很大的關系,對微課制作者的要求比較高。概括起來,一個優秀的微課課程需具備“短、小、精、悍”四個特點。
(一)時間短
心理學家對于人類注意力的研究得知,大部分人做事情,只有十分鐘能保持在非常專注的精神狀態下,即注意力的“十分鐘法則”。在日常教學的45分鐘課程中,教師要適應和利用學生注意力的波峰和波谷,調節課堂氣氛,一般來說,互動教學方式中學生始終保持高度注意力的極限是15分鐘。因此微課的流媒體時長應控制在10分鐘以內,從教學實踐看,微課時長在5±2分鐘的,教學效果最好。
(二)內容少
我們在教學中都有類似這樣的感觸,知識點多的章節,學生的掌握不牢固,需要通過反反復復的練習、重點考查加深印象。微課教學要避免大而繁的知識點,每個微課所要展現的知識點要盡量小,內容應突出教學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可以把某一個教學主題、某一節課濃縮成一兩個知識點分別展開。如果確實是比較大的知識點,可以通過巧妙拆分成兩三個內容遞進、層次分明的微課展現。
(三)構思精
要在十分鐘的時間內把教學的難點和重點通過微課表現出來,這就要求對整個課程結構非常熟悉,統籌所有的教學環節。整個微課的內容構思、架構安排、時間編算等,都要精益求精,這樣才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是旁征博引的表述、深入淺出的剖析、生動精彩的動畫、角色扮演的演繹等,精心構思才能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易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
(四)應用悍
微課的適用范圍要廣,因此在語言選擇、案例選擇等方面要大眾化,要易于傳播和推廣。一個好的微課課程,會成為某一個知識點的教學典范,在全國迅速傳播。另外,微課的流媒體一般以幾十兆為宜,可以下載在手機和移動設備上攜帶,應用于移動教學。在格式選擇上,要采用主流媒體格式,支持網絡在線播放,方便在線傳輸和觀看。
三、微課在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中的應用
微課作為一種教學形式,是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因為職業技術教育對技術、技能的特殊要求,微課對于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作用更明顯。
(一)適應常態化的教學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除了主流理論知識外,還包括對重要技能點的示范和指導,其特點是學習與應用的緊密結合。通過微課對技能教學過程中重點、難點的視頻化教學、實例展示、技術演示等,把技能點更直觀地描述清楚,有利于技術、技能的學習。微課可以融入日常課堂教學過程中,也可以作為課前自學的重要內容,還可以兩者結合,使學生不斷加深對知識和技能的熟知程度。學生掌握一系列技能后,專業知識自然而然就系統化。
(二)提供多樣化的選擇
微課的主要優勢是可以提供多樣化的選擇,這個多樣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內容多樣化。高職教育所涵蓋的專業范圍廣泛,財經、機械、電子、化工、貿易等專業技能知識,甚至是跨學科的一些熱點問題都可以作為微課的教學內容。
第二,形式多樣化。同一個知識點或技能點,可以通過不同的表現形式體現。不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同的構思、不同的展現角度,提供多樣化的選擇,學生可以自由選擇符合自己的思維方式,有利于自身理解和掌握的微課資源。
第三,方式多樣化。結合教學特點,微課的方式可以是微教案、微練習、微課件或者微視頻等。根據知識點和技能的要求,可選擇最有利于表達教學主題的方式。
第四,媒介多樣化。微課的教學媒介要多樣化,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可以通過U盤、微信、QQ等多種方式傳播,在教室的多媒體的設備或是學生的個人電腦、手機上進行觀看。
(三)滿足個性化的需求
高等職業教師在教學設計、課程設置等方面要考慮到高職教育的特點,提供的教學資源要有別于普通高等教育,從專項性、專業性和職業性等方面入手,提供滿足高職教育的個性化學習素材。
四、微課教育對高職教師的要求
(一)觀念的革新
意識形態是指導我們行動的指針,因此微課教學對高職教師的首要要求是觀念的革新。
微課教學既不是傳統教育的終結者,又不是傳統教育的附屬物,而是傳統教育的延伸和發展。廣大教師要善于接受新事物,參與微課資源的建設,把微課資源利用好。正確認識微課不是博噱頭、不是嘩眾取寵,而是傳授知識、技能的一種有效手段,是經過國內外多年教學實踐證明的。全國教師如果都主動地接受微課教學,積極地創作微課資源,對不同知識點、技能點進行交流和互補,再通過不同的方式表達和展現,對學生來說就是在面對一個巨大的學習庫中菜單式地點單學習,對于提高高職學生的整體學習能力和素質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具備的能力和素質
首先,要了解課程。教師只有對課程整體有著非常透徹的把握,對課程內容了如指掌,才能清楚教學目的,統籌教學節奏,通曉核心知識點。這樣制作出來的微課才不會是一盤散沙,才能重難點突出,讓學生一目了然。
其次,要了解學生。高職學生具有其獨有的特點,他們的文化課基礎相對本科生較差,學習能力較弱,學習興趣較低,傳統課堂上能認真聽課學習的學生少之又少。縱觀現在各類高職院校的實際教學情況,在課堂上玩手機的學生比比皆是,且此現象屢禁不止。這對傳統教學模式提出很大的挑戰,某些老師頭疼不已卻毫無辦法。因此,微課的出現,提供了一種變堵為疏的可能性。教師若善于和學生融為一體,熟悉學生的思維,善于把握學生的興奮點,捕捉激發他們靈感的表達方式,并在此基礎上制作出符合高職學生認知特點的微課,利用目前學生中普遍接受并流行的交流平臺播放微課,則不僅可以使手機變為學習工具,還可以讓學生在滿足好奇、培養興趣、滿懷熱情的情況下輕松地學習。
再次,要善于引導。引導學生有足夠的自主權決定他們需要學什么和怎么學。學生個體之間存在差異,傳統課堂統一進度,統一講解,很難照顧到每個學生的不同需求。這就會導致有的學生聽不懂而有的學生覺得太簡單不想聽的情況。通過制作微課,把要聽老師講什么的決定權交給學生,每個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學習水平,自主選擇微課,并反復學習。一改以往的被動接受為主動選擇,對于引導學生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都大有裨益。另外,微課的學習要求是讓學生在上課前就觀看視頻提前學習,這對高職學生的學習能動性提出很高的要求。如何引導學生自覺學習,克服懶惰消極的態度,是需要教師高度重視的問題。
最后,要操作熟練。教師要注重信息化教學手段能力的培養。現代教學技術手段豐富多樣,除了要掌握基本的文字、圖片、數據處理軟件外,教師應積極進行自我學習,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觀摩優秀微課視頻,學習微課制作技術,從而熟練地利用動畫、音效、聲光等技術配合流媒體的制作,更好地突出教學主題,制作出具有趣味性和連貫性的高水平微課視頻。
(三)構建專業團隊
微課因其特點,對整體資源量的要求非常高,一個學校、幾十個教師的資源遠遠不夠,需要廣大教師都投入進來。因此,要廣泛宣傳微課教學,革新教師授課觀念,提高高職教師的“微課”能力。各專業學科如能夠建設教學團隊,將在整合資源\發揮最大能效上發揮突出作用。每個專業團隊可以專業帶頭人為核心,帶領其團隊成員一起參與微課的選題、討論及制作過程。高職教師在這樣一個互相溝通、理解、協作和配合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充分發揮大家的聰明才智,而且使得參與其中的每一位老師的自身能力得到鍛煉,自身素質得到提高。
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的研究和實踐雖然還處在起步階段,但有許多重大的發展機遇,能克服諸如霧霾、極端天氣、疾病傳播等突發事件對傳統教學的影響,借助互聯網普及,對優秀的微課教育資源能及時共享,促進教育公平的發展。未來,微課將有非常廣闊的發展空間,會有一大批深受學生喜愛的微課涌現,這些優秀的微課將吸引學生想學,覺得值得學,也更容易學。
參考文獻:
[1]王靜.翻轉課堂在高職英語教學研究中的探索[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4):93-96.
[2]胡鐵生.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3]楊正群.關于“微課”的幾點思考[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3(12):98-99.
[4]焦建利.微課及其應用與影響[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15-16.
[5]肖安慶.關于微課教學的幾點思考[J].青年教師,2013(2):42-44.
教學研究項目:2015年安徽省質量工程教學研究項目重點項目(項目編號:2015jyxm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