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麗
【摘要】小學數學作為提升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計算能力,普及相關的數學常識的課程,對學生的發展可以說是意義深遠。但是就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來說,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教學方法單一、應試教育思想依然存在、題海戰略屢禁不止等,這些不但優化不了教學過程,提升不了教學質量,反而也會扼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探究意識。為此,本文中,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提出了一些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方法,希望能對小學數學的教學發展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目標;;教學有效性;探究意識
一、優化教學過程,實現多元化的教學目標
按照基礎教育改革的精神,現在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應該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的過程中革新教學思維,探究新的教學模式,不斷的挖掘和利用學生資源,實現教學相長。素質教育要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實現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三者缺一不可,并且是相輔相成,相互影響和相互促進的。在教學目標的制定上,我們要落實三維的教學目標,但是也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事情情況,對于薄弱的教學目標一定要積極強化。學生之間都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他們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那么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考慮到落實分層教學,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在教學目標的制定上還必須精心設計,照顧到每一位學生,實現教學目標的差異化和針對性。如在學習《因數與倍數》的時候,很多的學生不能及時的掌握2.3.5的倍數,那么教師通過一定的演算,證實了5的倍數:個位上的數是5或0。2的倍數:個位上的數是2.4.6.8或0。3的倍數:各位上數的和一定是3的倍數。對于接受能力較弱的學生可能對3的倍數還不能及時的掌握,那么教師就可以適當的給予布置相關的練習,把2.3.5的倍數分開來練習,誰沒掌握哪一個數字的就著重練習那個數字的倍數,這樣允許課堂出現個性化和差異化,這種多元化的教學目標一定程度上就實現了因材施教,極大的提升了教學效率。
二、構建生活情境,提升教學質量
小學生由于視野較窄,對一些抽象的社會現象還不能給與清晰的分析,但是他們對生活中的現象卻是擁有濃厚的興趣,所以在開展情境教學的時候,教師必須考慮到學情,能依據教學的內容和目標,最大限度的整合生活中的實例,這樣學生在熟知的學習情境下,無論是接收能力還是學習主動性都會有顯著的提升。美國著名的教育專家杜威和我國教育大家陶行知都曾經說過:“生活即教育”。所以,創造性的利用生活中的情境,實現生活化教學可以大大的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習效率。比如,在學習四則運算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巧妙的利用生活實例了。班里將要舉行為山區困難學生送溫暖活動,共有35名學生,其中女生16名,男生每人捐獻15元錢,女生每人捐獻12元錢,請問,班里男生共捐獻多少錢?班里女生共捐獻多少錢?班級全體學生共捐獻多少錢?置于這樣有意義的教學情境下,學生會非常認真的計算它們的愛心數量,因為這是他們十分感興趣的事情,擁有迫切的心情。
三、寓教于樂,開展數學游戲教學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天性貪玩,在注意力的集中上是簡單,很容易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開小差,為此,只有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采取寓教于樂的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參與其中,并且積極的去思考和探究問題。游戲作為小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小學生都非常的喜歡,那么教師就可以抓住學生的偏好,在整合教學內容和學情的基礎上設計數學游戲教學,以此來強化內容的學習。如在“數學接力賽”中就要把握問題的梯度和游戲的層次。如應用題:“小刀有10把,鉛筆樹比小刀多5個,問鉛筆有多少支?”老師就可以安排具有層次性的接力游戲。第一層,可以讓一個孩子來分析,題干中提到了那兩件學習文具?第二層,“鉛筆樹比小刀多5個”,設問誰多誰少?緊接著第三層問鉛筆有多少支?這樣的游戲教學層次分明,也能照顧到所有的學生,實現了游戲設計的梯度,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
四、帶領學生主動探尋知識
近些年,隨著我國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逐步推進,課堂實現了回歸,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體,此種情境下的教學質量更加突出學生的發展,為此,一切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必須是促進學生的發展。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他們有學習的渴望和主觀能動性,很多情況下我們認為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和知識能力水平的高低更加依賴于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自覺性等自主參與性,只有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教學和學習中去,他們一定會獲得知識,提升能力,進而實現全面發展。新課改下,為了實現有效教學,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很多的先進思想被引進到教育教學中來,教育工作者也進行了有效教學模式的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應運而生,其中學生主體參與式教學模式就是一種備受師生青睞的教學模式,這種學生主體參與式教學就是指在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自主學習環境下,學生了解既定的教學目標,然后為了實現學習目的而采取的科學的合理的富有創新意識的方法,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從而完成學習任務,實現教學目標,獲得知識、拓展能力和提升素質。在高中高中化學課堂采取這種教學模式極大的扭轉了以往傳統課堂的弊端,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內驅力,也培養了學生積極思考和探究的意識,提升了學生分析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當學生學習“加法結合律”時,面對教師提出的“115+78+85=?”的問題,很多的學生不加思索就直接用四則運算的方法開始結算結果了,那么就是就進一步引導學生:“除常規的計算外,還有什么簡單的計算方法嗎?”有的學生就想到了加法結合律,變成78+(115+85)=?。這樣運算的過程就簡便了很多,運算的正確率也有所提升。用這樣的方法巧妙地引出加法交換律,而同時又使學生不自主地參與其中,完成了探索學習的過程。所以,教師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是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和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原因。
小學數學課堂要想提升教學的有效性,必須緊緊的抓住教的主體——教師,學的主角——學生,從教與學兩個方面努力。教師認真備課,精心設計,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和創新教學模式。而學生則要參與課堂教學,在學習中發揮主體作用,自覺的培養探究意識和學習能力,并且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及時的進行反思,修正自身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提升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楊一龍.優化小學數學教學的對策[J].赤字,2013(12)
[2]趙俊如.淺談新課程下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江西教育,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