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梅+李廣智

摘 要: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以培養高素質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實踐教學是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化學實驗課程是藥學專業學生在高職教育階段最早接觸的實踐教學環節,對于激發學生對實踐課程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具有重要意義。傳統的化學實驗多數為驗證性實驗,在教學模式上多采用教師板書講解,考核僅注重結果,基于此狀況,我院化學實驗教學中心進行如下探索與實踐。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化學實驗;教學改革
一、優化實驗內容
傳統的化學實驗內容不能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脫離了學生的社會生活實際,多數實驗只重視學生的認知性結果,忽視了學生的過程性體驗,留給學生主動探索的空間較小,故將部分使用內容進行改進。如有機化學實驗刪除了一些有毒物質的驗證性實驗,增加了與生活比較貼近的應用性實驗;如阿司匹林的制備、從茶葉中提取咖啡因等,提高了學生學習化學實驗的興趣。
構建新的實驗內容體系,如分析化學實驗課程,分別開設了基礎、應用和提高層次的實驗內容?;A實驗,如電子天平的稱量練習、滴定分析基本操作、容量操作等,通過基礎實驗,學生可以掌握分析化學的基本操作技能;應用實驗,如混合堿的含量分析、維生素C的含量測定、枸櫞酸鈉的含量測定、水的硬度測定、食醋總酸量的測定等,通過應用實驗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并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實驗主要是設計類實驗,如福爾馬林中甲醛含量的測定,通過此類實驗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教師在上課時對實驗內容進行詳細講解并將實驗內容全部寫在黑板上,學生照方抓藥,機械完成實驗,不注重能力的培養,不注重問題的提出,不注重結果的分析。在教學中,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的狀態,教師在教學中重點強調的基本操作始終有學生不能規范操作,實驗報告也是照搬課本。
隨著多媒體教學和網絡技術在現代教育中的不斷應用,高職化學教學方法也面臨著深刻的變革。為了使學生對實驗現象有形象的認識和感知,教師可以將一些實驗內容提前拍攝成視頻或圖片展示給學生;還有一些不方便在實驗室進行的實驗可以制作成動畫提供給學生學習。部分使用教師難以在較短時間內示范所用的規范操作,有時講解時間太長,學生焦躁不安,導致實驗課流于形式。教師可在課前利用媒體將視頻上傳,在課堂上進一步進行強調,在學生練習時,將操作視頻重復播放,便于學生及時查看,糾正自己的錯誤或不規范操作,對于部分不能在課堂上完全消化的學生,還可供課后進一步查看學習。
讓學生參與批改實驗報告,平行班級互相批改,在批改之前教師講清批改的要點和相應的標準,教師對學生批改后的實驗報告進行復查。在批改中,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會重復出現,留下很深的印象,以后在自己寫實驗報告時會特別注意。分析化學中的有效數字一直是學生實驗報告中經常出現的問題,批改時學生要審核報告中每個有效數字的記錄及結果的計算,經歷這些過程后,多數學生對這些知識掌握較好,在后面的報告中出錯少。另外,部分學生實驗報告書寫非常認真,條理清晰,過程完整,結果準確,對于批改的學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三、建立多維評價體系
傳統的考核方式過多地注重結果評價,忽視了過程評價。改進后的評價方法包括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同時增加過程評價的比例,由原來的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各占50%,更改為過程評價占60%,結果評價占40%。
實驗預習是高質量完成實驗的前提,教師應在課前分發學案,提出要求,引導學生規范化預習,并督促學生完成學案中的思考題;在課堂上通過提問來檢測學生預習效果,同時解答學生在預習中不能解決的問題。課堂參與部分體現在學生能否積極參與討論,主動回答問題,旨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操作過程主要關注學生操作的規范程度、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數據記錄部分能夠體現學生書寫的規范性、記錄的及時性等。報告總結多設置開放性題目,區別于傳統的實驗報告,充分體現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臺面整理也是實驗考核必不可少的部分,能充分反映學生的實驗素質,是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
結果評價部分主要由期末考核成績形成,期末考試分別選取一個基礎性實驗和一個設計性實驗,驗證學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對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
教學實踐結果表明,通過優化實驗內容,改進實驗教學方法和構建多維評價體系,化學實驗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對提高實驗教學質量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學生改變了以往應付、機械操作的實驗態度,增強了學習的主動性,培養了良好的實驗習慣。同時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個一定的提高,為進一步學習專業課程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武海,凡素華,張宏,等.現代教育技術在大學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化學教育,2016(37):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