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
摘 要:偏遠山區美術教育起步晚,信息閉塞。長期受應試教育影響,致使大多數學生失去興趣。那么,怎么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呢?情境教學就好像一根“導火線”貫穿整堂課,點燃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知欲,更重要的是它能吸引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活動,從而提高實踐能力。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情境來激發學生美術課堂的興趣。
關鍵詞:美術課堂;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近年來,多數山區學校只注重統考科目的教學質量,從而忽視了藝術等科目。長此下去,孩子們對美術的興趣不高。針對這一問題,我認為課堂的情境教學尤為重要,它可以起到先聲奪人的效果,從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知欲。
一、什么是“創設情境”
教學情境可以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全過程,也可以應用于課堂教學的開始、中間或結束等環節。中學生對事物有一定的理解和認識,教師采取的課堂導入方式也要隨之變化,可以多采取些情境導入方式。
教師圍繞教學內容的需要,憑借一定的手段為學生營造一種富有情感、美感,充滿和諧愉悅、寬松自如的特定氛圍,使學生受到感染,從而情緒飽滿、自覺自愿地去學習。
二、如何在美術課堂“創設情境”
1.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來創設情境
把學習看成是一種快樂,是一種需要,才會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我們可以從以下四方面入手:一是精心設計導入,通過巧設懸念、創設情境或借故事等導入,讓學生興趣盎然,帶著濃厚的興趣主動地進入學習過程。如《商品包裝的色彩搭配》一課,我利用講故事的方式帶學生引入課題。“在1915年巴拿馬博覽會上,很多國家都送酒參展,場面可算是琳瑯滿目,美不勝收。中國的茅臺首次參展,包裝簡陋,被人們瞧不起,就在這時中國代表急中生智,當場砸破一瓶茅臺,結果酒香四溢,贏得了評委及在場觀眾的心,致使中國茅臺一舉成名。”通過這則小故事來引出商品包裝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如果當時你是一名中國的設計師,國力衰退,在眾多國家的名酒面前,你會設計出怎樣的圖形來吸引觀眾呢?從而展開新課。再如,記得是課改2013年上的一節公開課《生肖的聯想》,新課導入我是利用猜謎語的方式進行的,兩撇小胡子,油嘴小牙齒,賊頭又賊腦,喜歡偷油吃。是什么?老鼠。像貓不是貓,身穿花皮襖,山中稱霸王,寅年它為大。又是什么呢?老虎。這時學生已經興奮激動,我的引入讓學生在猜謎活動中,自然進入新課的學習。這樣既開發了學生智力,又加深了學生對所畫物體的印象。二是教師審時度勢,發揮教學才智,利用幽默的語言,或創設一些與本課內容相關的有趣場景。比如說,我在初一下冊《格爾尼卡》一課的時候,最后15分鐘,我讓學生自編自演一場情景劇,扮演法西斯、受苦難的人民、光明的使者等,讓學生感受到戰爭給人們帶來的苦難。平時在一些手工、繪畫課上播放一些輕松音樂,來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三是延伸引趣,培養學生的探知欲。如《學習服裝的色彩搭配》課程結束時,教導學生不要一味地追求“時尚”而滿足自己那小小的虛榮心。
2.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來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每個學生之間都存在著個體差異,學習方法自然也會有所不同。所以,要想學會學習,還要善于總結自己的學習方法。如《大自然的色彩》一課中,首先我讓學生閉起雙眼,播放一段優美的音樂同時伴有各種動物的叫聲,讓學生感覺自己仿佛已經來到了大自然中,鳥兒嘰嘰喳喳地叫著、滿山的野花時不時地向你微微招手,海里的魚兒正在歡快地起舞,河邊的羊群正在你儂我儂地玩耍、這時一只老虎正在虎視眈眈地盯著你看。并提出問題“在這神奇的大自然中,你還看到了哪些迷人的景象和神奇的色彩呢!你們知道嗎?”“知道,知道……”孩子們又紛紛舉起了小手。課堂的學習氣氛異常熱烈,品嘗著受阻的焦慮和成功的喜悅,在積極思考中提高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發展個性,根據認知狀況來創設情境
美術教育在訓練學生創造性能力方面也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通過藝術活動可培養學生的創造力,美術教育對學生創造性的鼓勵、培養,必然會形成一種創造意識,從而自動地滲透到人的活動之中。正如一位專家曾說:“你要把學生領到你要他去的地方。”如《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一課,首先我讓他們欣賞藝術大師齊白石的作品《蝦》,對這幅畫的第一感覺是怎樣的?學生各抒己見,明白藝術源于生活,藝術家們表現的方式卻是高于生活;讓他們覺得學習美術有用,美術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
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養學生欣賞美、發現美、創造美的過程。作為山區美術教師,我們應該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完成任務,不要因為學生厭學就一味地“對付”上吧!運用情景創設把美術知識、技能、審美觀等傳授給學生,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知欲。不斷結合學科特點、教材內容及學生情況,靈活地選用導入
方法。
參考文獻:
馮建軍.現代教育學基礎[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編輯 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