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麗
摘要: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不僅是職業院校專業課的教學目的,也是職業院校語文教學的目的之一,職校語文教學不但要保證學生掌握必要的語文基礎知識,更要使語文教學能與專業教育,技能實踐教學互相融合,使學生形成職業崗位所需的語文職業能力。
關鍵詞:職業院校;語文教學;職業能力;實踐教學
職業能力是勞動者從事某種職業必備的各項能力的綜合概括,是支撐其職業人生的關鍵。高職院校畢業生作為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其職業能力高低關乎其個人的發展前途,關乎其對團隊的存在價值,關乎其對社會的貢獻,探索提高高職學生的創新能力、人際關系能力、溝通交流能力以及自主創業能力,對于他們將來的職業生涯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職業教育不同于一般學校教育,無論是專業設置,教學模式,人才培養方向等都有著自身特點,職業教育不以升學為目的,而是以就業為導向,以市場為指針,為社會培養的是應用型技術人才,他們要從事企業生產、管理、服務等一線工作,要求職業院校學生要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具備職業崗位所需的職業能力。我國的生產力水平高速發展,急需大量的高素質的具備職業能力的人才,愈來愈多的公司企業在招聘人才時一個重要的標準就是對職業能力的要求,這也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趨勢,為適應社會的發展,職業院校就把培養學生職業能力作為職業教育的核心,這也是職業教育面臨的改革課題,語文教學也應該投入到改革的浪潮中去,根據職業教育和職業學校學生的特點,對課程進行準確定位,改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呢?依據教學實際,我認為可以從下面幾方面來做這項工作。
一、準確定位,明確方向
職業院校的學生素質參差不齊,但總體水平、綜合素質偏低,學習能力不強,自律能力較差,不愛學習的學生比比皆是,他們的語文能力當然也是普遍較低,目前的職業教育中把專業教育放在首位,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實際操作能力。在“重技能培養,輕文化知識”思想影響下,語文課程逐漸被緣化,處于不受重視的狀態,不斷被壓縮甚至被取消。
語文教學要想改變這種狀況,不得不進行教學改革,語文課程應達到以下目標來適應職業教育的發展。首先語文課程要能夠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使學生具備一定的文學基礎、文學素養。其次語文課程要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掌握一些禮儀知識,能夠與人交往,具備交際能力。第三要培養學生使用互聯網的能力。職業院校的學生雖然喜歡上網,但他們正確運用網絡的能力卻較差,不能很好的利用互聯網為自己的學習服務,要培養他們利用互聯網進行資料的搜集、分析、運用的能力。第四是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水平。通過學習不斷培養、提高學生分析作品、接受感情熏陶的能力,能夠完成知識的系統化、綜合化。
二、依據專業特點,培養學生語文綜合職業能力
職業院校的語文教學不能是單一的教學活動,而應是與專業課程、專業知識學習相關聯的教學活動,必須實現語文教學與專業學習的融合,語文學習為專業服務,用以專業學習中。
語文是學生學習的工具,是以后走上工作崗位工作的工具,是一門非常實用的學科,但學生卻認識不到這一點,不知道語文課程是學習專業課的基礎,是將來求職就業必不可少的工具。這與以往語文教學脫離學生專業特點孤立存在有很大關系,因此語文教學要兼顧專業教育的要求,與專業教育融合,了解不同專業、不同崗位群對語文能力的不同需求,把相關的專業新信息,豐富到語文教學中,讓學生感受到學好語文能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專業知識,同時讓他們的專業特長也能在語文課堂上大放異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不知不覺間提升語文職業能力。
三、改進教學方法,注重實踐訓練
職業教育是根據崗位需求,培養出既有理論知識,又有職業技能的復合型人才。這是不同于其他類型的教育的,職業教育在教學中是非常重視技能訓練的,強調實踐教學環節,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語文課程要想融入到專業教育中,必須改進教學方法,注重學生語文能力的實踐訓練,提高學生的語文聽、說、讀、寫能力,提升他們語文職業能力的綜合性、實用性水平。
(一)語文閱讀教學中要涌入職業能力教育
語文教學中重要的一項內容是閱讀教學,學生要掌握的語文基礎知識都要通過閱讀教學來完成,通過閱讀教學,可以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并能陶冶學生情操,鍛煉學生的品格,提升學生人文素養水平,當學生具備了一定的人文素養就可以進一步形成必要的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
職業院校的語文教學要求老師用職業教育的眼光看待文本,將語文學習的目的定位在提升職業能力,學生的思維要由人文性提升到職業素質上面。學習文本不僅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還要通過揣摩、品味、感悟文本,作者體現出來的人生價值的取向,依據文本內容,把鑒賞、綜合職業能力培養融入其中,鼓勵學生以文本典型的人物為榜樣,激發學生學習,培養職業能力的熱情,語文實踐教學與職業能力的養成結合在一起,通過真實項目的模擬,情景再現,不僅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更是學生創新能力的體現,是一個展示學生職業素養,職業能力的過程,學生參與到真實項目中,會更清醒地認識到自己應具備哪些職業能力,在自己身上哪些方面還有所欠缺,在以后的學習中會自覺重視自身職業能力的養成。
(二)作文教學中要融入職業能力教育
學生的作文水平是衡量學生綜合能力高低的一項重要指標,是學生創新精神在語文實踐教學中的體現。職業院校的作文教學應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和專業活動來安排,學生在走出課堂,走向社會,走進企業,通過參觀學習、實踐操作活動中有所感悟,針對自己的所見所感進行寫作,學生由于是親身經歷,會有寫作素材和寫作的欲望,語文老師要抓住關鍵,讓學生注意收集寫作素材,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學生在觀察中會對職業能力有更深入的認識,不斷訓練,職業素質教育的內涵會漸漸滲入到學生的心靈深入。
語文教學課堂營造輕松和諧的氛圍,培養親密融洽的師生關系。在充分了解學生和增進彼此感情的基礎上與學生平等相待、真誠相處,對于課堂上學生提出的一些新奇、大膽的觀點或想法,教師應該給予充分的鼓勵和肯定,讓學生心理上獲得安全感,從而才能積極地參與到語文教學的課堂中去。我們不斷地探索和總結高職語文教學的實踐和規律,以改革創新的精神不斷地創造性地進行語文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黃璟 周步新 ,職業能力層次性與高職創新能力層次化培養——以電子信息專業為例,[J].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4, 31(3)。
[2]許霞 高職數學對職業能力中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索與研究 都市家教(下半月) - 2014(5)。
[3]勒紹華.高職語文教學應重視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J]. 湖北函授大學學報. 2016(21)。
[4]賴敏.基于職業能力導向的高職語文教學創新路徑析探[J]. 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 2016(11)。
[5]孟琳,王軍,羅璇.高職語文教學評價改革思路探析[J]. 新西部(理論版). 2015(05)。
[6]胡曉蓓,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高職語文教學改革探析 [J].科技展望2016(01)。
[7]張墨,高職語文教學在學生職業能力培養中的作用研究[J].語文建設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