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姍姍
摘要:眾所周知,顏色詞的使用,大大增強了修辭效果,使得語言添色生輝。顏色詞雖然數量有限,但是卻反映了不同時代的文化心理、審美情趣和時代風尚,記錄了貴與賤、上與下的歷史等級制度,代表了正邪、好壞、是非、善惡、陰陽、剛柔之類的觀念。
關鍵詞:顏色詞;修辭;中職語文
下雨過后,天空會掛上一道美麗的彩虹。我想許多人都會驚詫彩虹的美麗。那么是什么使得人們如此贊嘆它的美麗呢?試想一下如果彩虹沒有那么多美麗的顏色,那么人們還會為它所吸引嗎?當然不會!這條彩色光帶上的顏色,從一端到另一端依次是紅、橙、黃、綠、藍、靛、紫。用光學原理來看,透明體各色光全都全部透過的話,即為無色,不透明體如果讓各色光都全部反射,它就是白色。如果幾乎吸引各色光的話,即為黑色。這種光的反射和透過情況不同而呈現的各種顏色,科學家稱之為“色彩”,把物體所固有的顏色稱之為“顏色”。在現實世界里,顏色品種多到難以細數,何止是“五”顏“六”色!單是“紅”就有大紅、紫紅、朱紅、血紅、水紅、粉紅、銀紅、肉紅、品桃紅、鶴頂紅等等。真是無色不成世界。所以在人類語言里,也就有許多表示顏色的詞語。
顏色詞非常豐富,數量很多,根據性質的不同,可分為兩大類:基本顏色詞和實物顏色詞。
基本顏色詞是指本身就是表示顏色的詞。這類詞直接 顏色,它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類型:第一類:紅、黃、藍、白、黑、青……第二類:赤紅、紫紅、紫綠、灰白、……第三類:大紅、鮮綠、深褐、淺藍、淺灰……第四類:紅色、綠色、彩色、紫紅色……第五類:紅彤彤、綠油油、黃燦燦、灰蒙蒙……第一類是單音詞,是最基本的顏色詞,也是構成其他類型顏色詞的基礎;第二類是單音節顏色詞構成的復合形式;第三類是以單音節顏色詞為基礎,加上一個修飾成分,主要在程度上有所差別;第四類由第一類、第二類、第三類顏色詞后附上一個“色”構成;第五類顏色詞是油第一類顏色詞后附疊音成分構成。
實物顏色詞是指利用實物的顏色來表示顏色的詞。主要有以下三類:
第一類:金色、銀色、茄色、茶色、橙色、豬肝色、奶油色、瑪瑙色……
第二類:棉白、石綠、土黃、桃紅、蠟黃、草綠、天藍、孔雀綠、玫瑰紅……
第三類:銀白色、銀灰色、天藍色、草綠色、桂綠色、醬黃色……
第一類顏色詞由實物的名稱的附“色”構成;第二類實物詞是由實物的名稱和體現該事物顏色的顏色詞組成;第三類實物顏色詞是由第二類一些顏色詞后附“色”語素構成。
顏色詞的形式決定了顏色詞以形容詞為主體的特點。的確,基本顏色詞都是形容詞,不論是基本顏色詞還是實物顏色詞,凡是能加上“的”構成“的”字結構的都成為名詞性。例如黃的,紅通通的等等。實物詞除了“金黃色”等少數是名詞或兼類詞,大部分是形容詞。此外顏色詞還有虛指的用法,如“千紅萬紫”的“紅”與“紫”,“紅男綠女”中的“紅”與“綠”以及“紅色政權”中的“紅色”、“黃色小說”中的“黃色”。本來顏色詞只是客觀地描述客觀事物的一種性質。但是經過虛指后它就含有褒貶義的意義!例如在京劇里面黑色臉譜是表示鐵面無私,包公就是一張漆黑臉譜。紅色代表忠誠,關公就是大紅臉。白色臉譜是奸臣的象征。但是這并不是說:在現實生活中黑色就單一的代表無私;紅色就代表忠誠,白色就一定是奸詐的象征。顏色詞在現實生活中代表的含義是豐富的。所以我們不應該給各種顏色詞帶上有色眼鏡。告訴白色:你就是奸詐的象征,這是不應該的!我們知道當我們稱賞一個人純潔時我們就會說:“純的像雪”,雪是什么顏色,當然是白色了!顏色詞具體所代表的這種感情色彩應該放在具體語境分析,不能一刀切,一棍子打死!
世界不能沒有顏色,人們也離不開顏色。所以語言里有那么多顏色詞用來描述顏色。顏色詞代表顏色,運用的恰當,可以使語言生動形象,給人以色彩的形象感,增加表達的效果。
第一,作為感官之一的顏色詞,能給讀者以視覺的刺激,滿足視覺上的要求,加深對事物的理解。如“天空的霞光漸漸地淡下去了,深紅的顏色變成了緋紅,緋紅又變成為淺紅。”(峻青《海濱仲夏夜》)一連串的顏色詞把海濱仲夏夜描寫細致,讓人眼前好像出現了海濱仲夏夜的晚霞,使人在視覺上得到極大滿足!
第二,顏色詞主要用來描寫事物和人物,用顏色詞寫,可使顏色生動形象再現在讀者面前。
第三,某些顏色詞的感情色彩便于作者(說話人)抒發感情,表達對所陳說或描寫的人或物的態度和看法。如“太陽剛給嫩樹葉油上一層綠銀光,我就動身向公園走去……”(老舍《聽來的故事》)
可見顏色詞如果用的好,用得妙,就可以使我們生活更有藝術性,使好作品富有表現力形象性。天空因彩虹而美麗,我們的語言因顏色詞而精彩!
參考文獻
[1]李紅印,現代漢語顏色詞語義分析,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
[2]劉云泉,語言的色彩美,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
[3]姚小平,基本顏色詞理論述評——兼論漢語基本顏色詞的演變史,外語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