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少微
摘 要:現代的林業建設完全符合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觀,體現了現代的社會主義經濟形勢的轉變,能夠更好的服務于人們。當今環境的惡化,所以人們對環境的重視度越來越高,生態系統的和諧發展尤為的重要。林業建設要在和諧林業的背景下發展,實現人與大自然的友好相處。本文對和諧林業做出了解釋,以及對我國林業建設的現狀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希望給讀者帶來深思。
關鍵詞:和諧發展;生態系統;和諧林業;林業建設
和諧林業是一個系統的概念,理論上說,是林業各子系統均衡匹配,林業各成員協同共生、互利互榮。林內人的潛質得到充分挖掘,創造力得到充分發揮及全面發展。林內人與林外人互諒互容、互利互讓、共贏共享、平等協商、和睦相處,林業中的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野生動、植物、人與林業、林業與社會協調發展。
一、和諧林業的主要特征
1.高效林業。就是林地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林地利用率、林地生產力明顯提高,森林結構和質量得到充分改善,功能和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發揮的林業。森林資源少、效益低、活力差、功能單薄、投入產出比低是當前我國林業的顯著特點。未來幾年,要努力實現建設高效型林業的目標,必須牢牢抓住森林培育這個核心,充分利用林地資源,大力發展高產、優質、高效林業,快速實現森林資源增加;必須緊緊抓住森林經營這個關鍵,加強低產林的改造和管理,提高森林質量和效益,增強森林的功能;必須大力推進林業管理體制機制改革,盤活林業資產,為林業增添生機與活力;必須統籌科技、管理、機制等因素,提高投入產出比,提高林業發展效益。
2.節約林業。就是充分體現節約優先原則,開發與節約并重,林地和木材等林業資源的綜合利用率大幅度提高,林業產業鏈條充分延長,循環經濟充分發展,行政成本有效降低的林業。由于人口眾多,人均資源不足始終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特別是森林資源,人均森林面積和蓄積量分別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5和1/8,短缺狀況更為突出。發展節約林業,必須堅持開發節約并重,節約優先;必須堅持發展循環經濟,進一步轉變林業經濟增長方式,延長林業產業鏈條,提高綜合利用率;必須完善資源節約管理體系,創新資源節約機制,努力節約資源能源;必須強化節約意識,鼓勵節約消費模式,加快發展林業信息化與電子政務建設步伐,推進無紙化辦公、網絡化辦公,努力降低行政成本。
3.法治林業。就是依法治國方略在林業上得到全面貫徹,具有完備的林業法律法規體系、規范的林業行政執法體系、高效的林業行政執法監督體系和健全的林業普法教育體系,把林業的各項工作納入法制化、制度化、規范化軌道,為實現林業又快叉好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法律保障的林業。依法治林是貫徹依法治國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內容,是實現林業健康有序發展的重要途徑。建設法治林業,必須堅持良性準則,做到預防為主;必須樹立民本觀念,為民執法,執法為民,始終堅持以維護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為中心來開展工作;必須弘揚依法治林,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提高執法水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必須堅持依法行政,切實保障人民權益,真誠服務“三農”,服務“三林”。
4.創新林業。就是創新理念牢固樹立,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充分體現,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工作手段不斷創新,自主創新能力強、體現行業特色,為林業實現科學發展提供保障的林業。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加強林業發展,必須加強科技創新,特別是要提高林業自主創新能力,必須大力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著重在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3方面下功夫,加強林業體制、機制、制度、方法等方面的創新,不斷增強林業發展活力。
5.開放林業。就是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著力引進國內外林業先進的科學技術、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人才和資金,在開放中求發展,在合作中求共贏,逐步建立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對外開放新格局的林業。開放是當前和未來世界發展的總趨勢,擴大對外開放是加速林業發展的必要條件。必須在國家之間、地區之間、行業之間、系統內外、單位之間,在不同層次、不同領域形成開放態勢;必須對外增強交流與溝通,積極參與技術合作和競爭,擴大互利合作和共同開發,做到合作發展、開放發展、和諧發展、互利共贏。
6.人文林業。就是堅持以人為本,廣大人民群眾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共享生態建設成果,實現人與事業良性互動,人人各盡所能、各得其所,生態文化充分發展,生態文明充分弘揚的林業。
二、精心打造高效的林業行政機構
1.切實轉變職能。 首先,必須嚴格行政管理邊界,即凡屬市場行為或法律管轄范疇的事務,都通過市場法則和法律的途徑予以解決。林業部門工作的著重點必須定位在管理森林資源,而不是經營森林資源。其次,借分類經營之機,將現有企業與原投資或主管單位徹底剝離,實現真正的“政企分家”,放開企業手腳,把其推向市場。而對于非公有制林業,林業部門只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進行行業監督,并徹底取消林業行政壟斷,實行公平競爭,讓他們自由經營,自主管理。再次是轉變經營理念,促進林業向大生態產業轉化。我們必須對傳統的局限于“林”的林業經營觀念進行反思、改革,將“和諧林業”的發展觀念運用到具體的林業實踐中去,真正做到:因地制宜,適地適樹;政府扶持,全民參與;分類經營,按需育林;和諧發展,永續利用。從而把林業建設成為高度發達的大生態產業。
2.合理設置林業組織機構。要按照“精簡、統一、效能”和法制化、規范化的原則,進一步改革現行林業機構,系統、科學地設置辦事部門,弄清部門職責,建立部門溝通、協調機制,清理、壓縮并嚴格控制各類非常設機構,切實發揮現有職能機構和工作體系的作用。要按照實施《行政許可法》的要求,明確執法主體,解決政、事不分的問題;按照“人隨事走”的原則,合理調配行政審批事權調整后的人員編制。
3.轉變管理理念,樹立效能意識。 林業建設中管理理念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要樹立效能意識。首先按,就是林業部門要加強對林業建設的監督,加大行政人員的辦公效率,提高員工的服務精神,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操守和專業性的素養。還要重視林業知識的培訓,加強林業重要性的意識,要全面的提高林業產業在社會中的重要地位,采取戰略性的措施對林業進行建設,最大限度的發揮其社會作用。
三、積極運用高新技術,建設現代化林業
1.加快推進電子政務,提高現代化管理和服務水平。要積極運用網絡信息技術,加快實現機關辦公自動化、管理信息化、服務現代化,并以此為契機,重組優化林業組織結構、工作流程;要建立林業信息公開制度,整合共享信息資源;要充分利用現代辦公手段;要以政府門戶網站為政務信息發布、網上辦事服務的總平臺,通過內網改造和業務系統建設,逐步構建全天候、一站式的“電子政府”,從而極大地提升林業行政效能。
2.科技興林,建設發達的大生態產業體系。林業的發展離不開以科學發展觀為原則,要縱觀全局,轉變傳統的理念,采用先進的高科技技術,增強技術的創新,引進外來文化的精華。要全面的使用成熟的相關技術大力發展林業產業,達到預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