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資本協議既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監管標準,也是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發展方向,建立先進的風險管理理念和技術,改進風險計量技術、健全風險管理組織框架、重塑風險管理流程等均有明確的要求,并要求從公司治理、政策流程、風險計量、數據基礎、信息科技系統等方面不斷強化風險管理,以實現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風險管理的科學化和精細化。
關鍵詞:農村信用社;新資本管理辦法;實施
中圖分類號:F832.3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6-000271-02
新資本協議既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監管標準,也是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發展方向,是正規化、系統化的銀行風險管理體系,實施新資本協議的邏輯就是根植于巴I的精神,運用巴Ⅱ的方法,實現巴Ⅲ的標準。
一、新資本協議實施的背景
我國于2009年3月正式加入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但早在2004年2月,中國銀監會在充分借鑒巴塞爾I的基礎上發布了《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明確了資本監管在我國銀行監管體系中的核心地位。但隨著巴塞爾協議Ⅱ的實施,為了與資本監管的國際標準接軌,2007年2月,中國銀監會發布了《中國銀行業實施新資本協議指導意見》(銀監發[2007]24號)文件,開始實施巴塞爾協議Ⅱ。然而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后,巴塞爾委員會又推出了巴塞爾協議Ⅲ。為了與國際監管標準接軌,中國銀監會發布了《中國銀行業實施新監管標準的指導意見》(銀監發[2011]44號)文件,在借鑒巴塞爾協議Ⅲ最新成果基礎上,結合中國銀行業實際情況,明確了包括資本充足率、杠桿率、貸款損失準備、流動性風險四大監管工具,并在2011年之后連續出臺了《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商業銀行杠桿率管理辦法》、《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等,建立了有中國特色的、與國際監管標準接軌的商業銀行監管框架。
(一)關于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實施新資本協議相關政策
2011年7月,銀監會辦公廳發布了《關于農村銀行機構實施巴塞爾新資本協議的指導意見》(銀監辦發[2011]215號),要求在2016年底前,農村銀行機構應建立適應實際情況的全面風險管理框架和內部資本充足率評估程序。農村信用社參照本指導意見實施新資本協議。
2012年6月8日,中國銀監會發布《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明確提出農村合作銀行、村鎮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參照本辦法執行。
(二)實施新資本協議對包括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的基本要求
2012年新頒布的《資本辦法》與2004年要求核心資本充足率不低于4%、資本充足率不低于8%相比,對商業銀行的最低資本充足率要求有大幅的提高,對于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要求分別不低于5%、6%和8%,且要求在最低資本要求基礎上計提儲備資本,要求為風險加權資產的2.5%,由核心一級資本來滿足。在特定情況下,還應計提逆周期資本,要求為加權風險資產的0-2.5%,且由核心一級資本來滿足。
2012年資本辦法實施后,要求在2018年底前,所有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0.5%,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社的資本充足率也不得低于10.5%,并提出資本充足率過渡期分年度安排。即從2013年至2018年底,資本充足率應依次達到8.5%、8.9%、9.3%、9.7%、10.1%、10.5%的要求。但對于最低資本要求(即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要求分別不低于5%、6%和8%)不設過渡期。《資本辦法》中根據資本充足的情況,將商業銀行分為四類,對于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任意一項未達到最低資本要求的第四類機構,按照要求,將采取要求機構大幅降低風險資產的規模、責令停辦一切高風險資產業務、限制或禁止增設新機構和開辦新業務、責令要求機構調整董事等高級管理人員或限制其權利、依法對機構實行接管或者促成機構重組,直至予以撤銷的監管措施。
二、農信社新資本協議實施情況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受經濟下行因素影響,隨著部分法人機構不良資產大幅反彈,機構自身盈利能力、撥備提取能力持續下降,加大了補充資本的壓力,資本充足率不但沒有滿足銀監會關于實施資本管理辦法過渡期分年度資本充足率要求,反而呈現出持續下降趨勢。全轄統算資本充足率低于監管標準最低要求,一半以上機構尚未達到監管要求。同時,新資本管理辦法的實施,不僅僅是對資本充足率等主要監管指標提出了剛性要求,也是對傳統風險管理模式的革命性變革,對于商業銀行建立先進的風險管理理念和技術,改進風險計量技術、健全風險管理組織框架、重塑風險管理流程等均有明確的要求,并要求從公司治理、政策流程、風險計量、數據基礎、信息科技系統等方面不斷強化風險管理,以實現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科學化和精細化。從目前農村信用社的實際情況看,各法人機構主要管理人員對新資本管理辦法實施對今后經營管理帶來的影響認識還較為模糊,對這項工作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資本約束的經營理念還沒有完全建立,風險管理的手段還十分簡單原始,仍然在延續著以高資本消耗為主的粗放式規模擴張模式,亟待通過本次培訓,轉變發展理念,學習先進的風險管理理念和方法,改進風險計量手段,健全風險管理組織體系,全面提升風險管理能力。
三、解決問題的辦法
(一)主要管理人員要切實提升思想認識
充分認識此項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新資本管理辦法的實施,不僅對農村商業銀行有剛性約束,農村信用社也要參照執行。通過培訓學習,各法人機構的主要管理人員要進一步提高實施新資本協議對機構長遠發展的認識,對今后經營管理工作影響的認識,對風險精細化管理要求的認識,增強緊迫意識,強化組織領導,統籌調動各個條線、各個部門和各個崗位的力量,整體聯動,推進此項工作的落地實施。
(二)科學合理的制訂實施規劃
新資本管理辦法的實施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從制度的修訂、風險的精細化管理、業務流程再造、組織重塑、信息系統和專業人才培養等方面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我們要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對于新資本協議的實施進行統籌規劃,分階段、有重點地有序推進。不搞“一刀切”。切忌弄虛作假,為了指標而指標,要扎實做好實施工作。
現階段,主要以農村商業銀行為重點,本著分步實施、梯次推進、分類達標的原則,做好新資本協議實施的各項準備工作,當前重點是培養建立實施新監管標準的全面風險管理理念和思維方式,做好各項基礎性準備工作。制訂了農村商業銀行實施資本管理辦法工作方案,明確了今后三年的主要工作任務和完成時間表,要嚴格按照時間要求,切實落實好各項工作任務。逐步建立與自身業務規模、性質和復雜程度相適應的資本管理架構。
(三)強化資本剛性約束的經營理念
新資本管理辦法的實施,要求各旗縣法人機構必須轉變以高資本消耗為代價的粗放式規模擴張模式,以資本的剛性約束引導發展方式轉型,以資本約束和經風險調整后的利潤回報作為經營管理的核心要求,著力提升發展質量。這就要求各法人機構要明確市場定位和目標客戶,在客戶選擇、資源配置和風險限額確定等方面強化資本約束的理念,并深入運用在授信決策、風險管理、績效考核等各個領域,調整和優化資產結構,提高風險緩釋水平,使資本增長與風險資產擴張相適應,逐步實現經營管理水平質的飛躍。
(四)與當前重點工作有機結合起來
一是與貫徹落實農村信用社的戰略定位有機結合起來。助推縣域經濟發展的主力銀行,服務城鄉社區的零售銀行為戰略定位,推進業務結構調整,就是發展符合國家戰略、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的低資本消耗行業和低資本消耗業務,是與新資本協議實施的內在要求相一致的。二是與不良資產壓降重點工作相結合。全力推進不良貸款清收處置,加快存量風險化解處置,有效防控新增貸款風險,也是新資本管理辦法關于信用風險控制的基本要求。三是與內控合規建設重點工作相結合。厘清和落實各層級內控合規職責,強化內控合規治理體系建設,建立內控合規長效機制,也是新資本管理辦法中關于操作風險管理的基礎性工作。
(五)加強信息交流,定期反饋情況
各機構特別是農村商業銀行要加強匯報溝通,及時反饋情況。將不定期組織召開相關專題工作會議,研究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做好工作指導。同時要借助監管部門搭建的信息交流平臺,做好相關情況溝通和交流工作。
作者簡介:王鳳學(1982),男,內蒙古呼倫貝爾人,2004年參加工作,大學文化,會計師,中共黨員,供職于內蒙古自治區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呼倫貝爾審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