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付宇
摘要:詞匯教學一直是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重要環節,也是留學生學習漢語的難點所在。不同層次的留學生,出現的漢字學習難點不同,所犯得偏誤也就不同,這就需要們有針對性的采取不同的策略,提出相應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詞匯教學;對外漢語;初級班;中高級班
一、外國留學生詞匯學習的難點
語音,詞匯,語法,漢字是對外漢語教學的四個重要方面,其中詞匯教學又顯得格外重要,在語言中,詞匯是最積極、最活躍的部分,它是語言學習中的重要環節,也是留學生學習的難點所在。由于漢語詞匯本身特點的獨立性和復雜性,加之留學生的個體差異等因素的影響,使得漢語詞匯的學習仍然是很多對外漢語學習者面臨的難題,留學生在運用已學詞匯時往往總是生搬硬套,詞不達意,很多學習者完全不能在日常交際中靈活地運用詞匯。只有知曉了詞匯學習的難點所在,才能更好的幫助老師制定詞匯教學的策略。無論是對于初級班的學生來說,還是對于中高級班的學生來說,詞匯學習的難點大體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首先,漢語有大量的同義詞和近義詞(例如“美麗”和“漂亮”、“愛護”和“愛戴”、“安靜”和“寧靜”等);離合詞(如“結婚”、“畢業”、“散步”);副詞(如“就”、“才”、“剛才”、“剛”);介詞(如“對于”和“關于”“按”和“按照”)有豐富的量詞和語氣詞(例如,“個”、“只”、“條”、“匹”、“啊”“吧”、“呢”等),大量的固定的四字短語現代漢語中還保留著古代漢語的詞語,(例如,“底蘊”、“磅礴”、“余”、“其”等)這些特點體現了漢語詞匯的豐富多彩,也給學習者增加了詞匯的學習困難。
(二)其次漢語的外來詞中,單純音譯而又通用的(例如,咖啡、盧布、沙發)或者譯音兼巧妙的譯義的(例如,浪漫、可口可樂)不多,絕大部分都經過漢語構詞法的改造,或音譯加類名(如,漢堡包、芭蕾舞、卡車等),或部分音譯(如,因特網、迷你裙等),或意譯(如電視、代溝),均與原文不同,不能給留學生提供很多聯系其母語去記憶漢語詞匯的方便,這也是留學生學習漢語詞匯的一大難點。
二、詞匯教學的對策
在了解了留學生常見的詞匯學習難點之后,就比較容易具有針對性的制定相應的詞匯教學策略。針對不同級別的留學生,我們會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下面就初級詞匯教學和中高級詞匯教學的具體案例,分別闡述各自的教學策略。
(一)初級班詞匯教學的對策
對于初級班的學生來說,詞匯的學習應該是講些簡單的,基礎性的詞匯,最好是在日常生活的交際中能經常用的詞匯。那么相應的教學方法也應該是最簡單的,學生容易理解的。
1.首先我們可以采用直觀性的教學方法。
如實物展示法,在教“香蕉”、“蘋果”、“鉛筆”“橡皮”之類的詞語時我們可以通過具體的實物,讓他們明白詞語的意思。也可采用動作演示法、例如“起來”、“坐下”、“跑”、“拉”等詞語的時候,老師可以在課堂中把詞語所表示的動作演示給大家,這樣既簡單又容易理解。
2.其次,我們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把一些不容易找到的實物通多媒體展示給大家。例如在教與中國的建筑有關的詞語時,如“故宮”、“長城”、“頤和園”等。這些關于中國建筑的詞語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展示,既能讓留學生如身臨其境般的感受建筑的氣勢,又能比較準確的記住詞匯的意思,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
3.再次,充分利用學習者的母語解釋詞語
學習者在漢語習得的初期,特別是零起點階段,理所當然把母語當做一種工具,這是教師也無法避免的,因為在學習初期未能養成用漢語思維的習慣,這時,可以適當的運用學習者的母語對詞匯進行解釋。尋找目的語與母語對應明顯的詞,用學習者的母語進行翻譯解釋,可以一點就通。
4.最后,在初級階段最常用的就是情境法
任何語言都是無法脫離語境而單獨存在的,而具體的語境可以使抽象的很難理解的詞語變得更加具體、形象。不同的語境對詞語的使用要求不同,而同一個詞在不同的語境中的反復出現還可以加深對該詞的記憶和理解。語境教學法在整個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是對于初級階段的學習者來說,他們不具備漢語的語感,而且還總是容易受到母語的影響和干擾,因此語境教學法在此階段的作用就尤為重要了。
例如在初級階段,許多留學生會說“我每天散步一小時”這樣的偏誤句子,這種偏誤就是對漢語中離合詞的用法掌握不牢所造成的,像這種偏誤,我們應該給留學生創造一個具體的語境,采用語境教學法,加之講解離合詞的用法讓他們明白“一個小時”應該放在“散步”的中間,然后再舉一些相關的例子,加深理解。再如“幫忙我把,太累了”對于這個句子,我們仍然可以實施語境教學法,可以讓一個同學做出累的動作,尋找另一位同學幫忙,結合上一個離合詞的教學,讓他們自然的說出“幫我忙把,太累了”。
(二)中高級班詞匯教學的對策
對于中高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漢語基礎,積累的詞匯也相對來說比較多,那么這是在詞匯教學的時候,我們就不能像對待初級階段那樣,而是應該有所提高。
1.首先,對于中高級的留學生來說,應該讓他們明確搭配,掌握詞語與詞語之間的用法,防止誤用。
例如,“我毫不吃,你自己吃吧”其中“毫”和“不”都是副詞,在這里“毫”不能修飾“不”不能和“不”搭配在一起。再如“我的作業有點模糊”其中“模糊”時形容“視線”或者“印象”“記憶”等,不可以修飾“作業”,本句要表達的意思是作業不清楚,所以應該用“不清楚”與“作業”搭配,本句也是不明確詞語的與詞語之間的搭配所造成的偏誤。又如“怪不得她沒來,其實是病了”此句中“其實”表示客觀真實情況,根據前一句的意思,是表明說話人明白了“她”沒來的原因,所以本句話應該為“怪不得她沒來,原來是病了”
這既是一種用法的搭配不當也是其實”和“原來”的誤用。對于這種情況,在中高級,老師在課堂詞語教學中應該注意講一些詞語與詞語之間的搭配,防止留學生們誤用。
2.其次,對于中高級的留學生來說,詞匯教學還可以采用對比分析的方法。
由于中級或高級階段的留學生漢語水平很高,而且他們駕馭漢語語言的能力也非常強,因此他們會舉一反三,在課堂中所學的知識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他們,他們喜歡問老師日常生活交際中出現的很多詞匯,并且能在具體的語境中靈活運用詞匯。他們會把以前學習的基礎性的詞匯和現在新學的詞匯進行對比,然后分析它們之間具體的聯系和區別。
例如,“愛好”和“嗜好”區別,在講“嗜好”的時候,可以把“愛好”和“嗜好”區別加以講解。給同學們指出“愛好”是形容好的習慣,而嗜好是形容不好的習慣是個貶義詞。這樣留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就不會說“我嗜好唱歌”這樣的偏誤句子。再如,“答復”和“回答”,“答復”側重于表態,其內容常常是同意或者不同意,“回答”側重于解釋和說明;“答復”的決定者往往是組織,“回答”的主體卻常常是個體;“答復”可以是口頭方面的,也可以是書面的,“回答”常常是當面的;“答復”多用于正式場合,而“回答”則用于日常生活中。高級班的留學生通過“答復”和“回答”的這四點的對比,會比較清晰的理解他們之間的區別。由于中高級的學生漢語能力較強,他們善于通過比較來分析詞匯之間具體的差異,他們更喜歡去研究、去琢磨這種微妙的差異。這樣也可以使他們鞏固以前學的詞匯,擴展了知識面,激發了學習興趣,更有助于其他方面能力的提升。
3.再次,中高級班還可以用詞義講解法講解詞匯
中高級階段會碰到釋義的問題,但學生的語言能力和詞匯量已大不相同,這個階段教師不要把精力放在一般性詞語的解釋上,要讓學生自己查中文詞典,幫助學生理解詞典中的釋語,如語素義內容、詞的暗含內容、為表述需要而補充的內容、知識性附加內容,這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和用詞的準確性,又可以解決許多學生查字典時碰到的問題。例如《發展漢語》有一篇課文叫《享受旅行》生詞如下
背包 期待 交換 向往 障礙 理智 智慧 難走 筋疲力盡 泥濘 不堪 抱怨 比喻 索性
笨鳥先飛 順其自然 興沖沖 閉門羹 不起眼 沮喪 戀戀不舍 憂傷 擦肩而過 煩躁
擾亂 留意 隱藏 硬邦邦 簡陋 體驗 寬大 經費
其中就有一些詞語如“期待”可以直接解釋為“期望、等待”,“精疲力盡”就是“很累的意思”,“閉門羹”就是“被人拒之門外的意思”,“不起眼”就是“不值得重視,不引人注目的意思”,“沮喪”就是“灰心失望的意思”等等這些,對于高級班的學生來說他們已經掌握了足夠的詞匯,這些詞都可采用直接釋義的方式進行教學。
三、結語
詞匯教學在整個對外漢語教學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它不僅包含于各種課型之中,而且也貫穿于對外漢語教學的整個階段,無論是處于哪個階段的學習,詞匯教學都是不能忽視的,只有掌握了足夠的詞匯量,才能更好地學好漢語。所以,詞匯教學是對外漢語教學的核心內容,詞匯的掌握程度直接能決定學習者學習語言的能力。詞匯教學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因此,我們更應該注意加強詞匯教學的完善度,對外漢語教師更應該注重掌握不同階段詞匯教學的相應策略,以便更好的駕馭不同階段的詞匯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
[2]李曉琪.現代漢語虛詞講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3).
[3]劉乃叔,敖桂華.近義詞使用辨析[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3(11).
[4]王志海.外國留學生漢語詞匯教學問題探討[J].黑龍江: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9(2).
[5]蒲徐波.中高級階段留學生詞匯習得偏誤分析與教學策略[D].四川大學,2006(4).
[6]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0(1).
[7]徐子亮,吳仁甫.實用對外漢語教學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