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珍
摘 要:計算是小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很重要的基本技能,也是學生后續學習的基礎。計算教學不僅要使學生能夠正確的進行四則運算,還要求學生能夠根據數據的特點,恰當的運用運算定律和運算性質,選擇合理靈活的計算方法和計算過程使計算簡便。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教學;觀察能力;注意力
在要計算過程中,既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注意力和記憶力,也注意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敏性和靈活性。同時計算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專心,嚴格細致的學習態度,善于獨立思考的學習能力,計算仔細,書寫工整和自覺檢查的學習習慣。因此,小學階段的計算教學就顯得異常重要。然而,在平時的教學中老師們往往就感到很困惑,覺得非常簡單的知識學生學起來卻感到很困難,總是沒能達到老師自己想要的效果。如何培養學生準確、迅速、靈活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導致小學生計算失誤的因素
1.心理排斥
小學生在計算時,總希望能很快得到結果。因此,當遇到數據較大產生排斥心理,表現為缺乏耐心和信心,不能認真地審題,沒有耐心去選擇合理算法,從而導致錯誤出現。
2.注意力不集中
由于計算本身沒有情節而且形式簡單,容易造成小學生看題、讀題、審題、演算過程中急于求成,致使把計算式題中的數字、符號抄錯,抄上一行串到下一行等等。當然,計算中抄錯了一個小小的數字或符號,那無論你運算順序怎樣正確,解法如何完美,都將竹籃打水一場空了。
3.題數量多導致排斥
計算題本來就枯燥,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又短,天性愛玩又使得他們不能夠長時間認真做。如果一下子做幾十個,學生做得天昏地暗,錯誤很多,也體現不出學生計算水平高低,做到后來草草完成。而學生做得少,認真做正確率高,改正的也就少了。每次計算時8—10題足矣,如果用“拔苗助長”式的練,錯誤多,學生也不愿意接受,思想上就會產生排斥,計算錯誤也就多了。
二、如何提高計算教學的時效性
1.使學生理解和牢固掌握有關基礎知識
學生的計算離不開數學概念、運算定律、運算性質、運算法則和計算公式等內容。對學生不易理解的某些計算法則,往往成為教學的難點。在教學中教師不能急于求成,應幫助學生以掌握基礎知識為突破口,分散、突破難點。
2.理解算理和算法優化至關重要
在計算過程中,理解筭理是計算的前提,而算法優化則是計算的關鍵。學生計算錯誤的原因常常是算理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理解到位。在計算教學中根據知識體系之間的聯系可以在遷移中幫助學生理解算理。
學生在兩組題目的練習比較中發現:先運用商不變規律把除數是小數的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再按除數是整數的除法的方法來計算。如果教師直接通過例題的教學就讓學生嘗試計算,學生將缺少再次理解算理的機會。所以“試一試”的教學為學生提供了自主遷移的機會,對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算理是十分必要的;加強練習和基本技能訓練;傳統的計算著眼于算法的單一化和最優化,學生是在教師亦步亦趨牽引狀態下無條件地吸收教師講授的知識。而新課程倡導算法多樣化,所以在現今的課堂中每當探索計算方法時,教師不斷地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算法,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提倡思維方法的多樣化。但往往一節課下來,方法是“多樣化”了,但學困生連基本的方法都沒掌握好。所以應該將學生自主探索多樣化與教師引領算法優化巧妙結合起來,在諸多算法的基礎上突出最優的算法,在學生理解這種算法的算理基礎上,以這種算法為主進行訓練,從而來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加強練習和基本技能訓練
新課程提倡個性化學習,張揚學生的個性,但是計算教學的目標是多元的,其中重要的是,通過一定量的練習,讓學生學習掌握一定的高效、統一的運算方法和熟練的技能,要求學生算得正確、迅速,同時還應注意計算方法合理、靈活,并在練習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數學興趣。
(1)加強口算練習。口算是筆算的基礎,也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能力之一。口算不僅需要正確還需要速度,尤其是基本的口算要達到熟練的程度。在四則計算中要使學生先學好20以內的口算加減法、表內乘法和相應的除法,要求口算準確、熟練。當然,口算技能的形成,速度的提高不是一天、兩天訓練能做到的,而是靠持之以恒訓練實現的。A.課前3~4分鐘口算。俗話說,曲不離口,拳不離手。計算課每節課前進行3~4分鐘口算練習,形式活潑多樣,方法簡單易行,效果顯著。可以直接筆答,即手頭有一張口算紙,規定時間完成一定數量的題目,數量可以循序漸進,由少到多;也可以視算,即教師出示一題目,學生看著題目寫出答案;還可以聽算,即教師只報題目,學生說出答案。B.進行針對性練習。口算訓練也要講究方式方法,要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加強課堂練習。目前的數學課堂,在情境引入、算法多樣化上面花費了過多的時間,往往是前松后緊,匆忙收場,學生課堂練習時間嚴重不足,有的甚至下課鈴聲一響,教師才布置練習,導致練習不到位,所以有必要加強課堂練習。A.留有足夠的時間。學生的練習是別人無法代替的,課堂教學如果不能實現“當堂訓練”,就會成為“夾生飯”,沒有時間進行必要的課堂練習,要形成一定的計算技能也就不大可能了。所以,我們有必要留有足夠的課堂練習時間,每節課5~8分鐘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計算練習,并隨時隨地反饋練習中的問題,進行糾正。B.提高練習質量。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練習,并不是越多越好,回到機械重復的做法。而是要在保證有一定數量的前提下,從提高質量上下功夫。首先,重視練習內容的選擇。包括封閉性問題,半開放性、開放性問題等,以封閉性問題為主,開放性問題為輔。其次,練習形式多樣。計算教學不要單純為了計算而計算,避免計算的單一、枯燥。從基本練習、針對練習、變式練習到拓展練習等層次要分明,難易程度適合學生。教材上的、教師、學生設計的題目都要有,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要注意練習的趣味性。在練習時添加一些新穎活動,諸如小競賽、小游戲等,使學生的情緒、情感始終處于蓬勃狀態。第三,關注計算練習后的反思。加強練習之后的反思,能提高學生回顧、分析、判斷能力。有利于總結經驗,提高練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