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桂珍
【摘要】“少教多學”表面上看是矛盾的,但在小學語文課堂實踐中,我們發現“少教”是可以促進“多學”的。當然,要實現“少教多學”的目標,我們必須落實的是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必須在課堂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本文主要通過自己的“少教多學”課堂實踐,包括課前調查、課前預習、課堂合作、課后總結等環節,探討了落實語文核心素養,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一些具體做法。
【關鍵詞】核心素養;少教多學;課前調查;課前預習;課堂合作;課后總結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所謂“少教多學”就是老師教得少,學生學得多,進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從而有效落實語文核心素養的教學理念與模式?!吧俳潭鄬W”通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幫助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于生活之中。所以,“少教多學”是學生學會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課,老師僅僅起幫扶作用,組織作用,引領作用,從而有效地避免了灌輸式教學,真正做到以生為本,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當然,“少教多學”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必須從每學期的開學初就教給孩子們學習方法,在教學過程中逐步滲透、落實語文的核心素養,期末總結學習方法。在語文教學中我是這樣實現“少教多學”的。
一、課前充分調查,確定教學目標
心理學告訴我們,沒有目標,就沒有方向、沒有動力,就不可能做好任何事情。因此,無論是學校、教師,還是學生個體,都應該樹立自己的學習目標。但值得注意的是,目標制定必須切實可行,必須通過努力能夠實現。太容易實現或者太難達到的目標,都不可能讓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因此,為學生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跳一跳,摘得到”的目標,才能激勵他們為實現目標而不懈努力。
每個年齡階段孩子的心理特點各不相同,在上每堂課之前都要充分調查學生的認知水平,對學生已有的知識了解清楚,做到胸有成竹,教學時才能游刃有余。這種精心的課前準備是實現“少教多學”的基礎。以此為基礎做到三個“不教”:學生已經會的,不教;學生自己就能夠輕易學會的,不教;超越學生的認識階段,學生學不會的,不教。只有充分了解學生,才能有針對性地把握好“教”與“不教”的尺度,掌握好“多教”與“少教”的分寸,確定好適合學生的教學目標。
二、教給預習方法,助力課前預習
這里舉一個“少教多學”的四步預習法。
第一步,大聲讀文,書聲瑯瑯。
1.要求讀準字音,標小節號,標拼音和圈出易讀錯的字,畫出生字詞;2.牢記字形,巧記生字,認真描紅,生字組成詞語,積累成語;3.理解詞意,通過查字典,聯系上下文解釋詞語的意思。
第二步,輕聲讀文,各抒己見。
1.輕聲讀文,初讀感知,知道課文主要寫了什么;2.各抒己見,用一句話寫出自己的感受(想法),知道作者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3.作者為了寫好這篇文章運用了哪些表達方法。
第三步,默讀課文,奇思妙想。
1.借題發揮,對課文題目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或做相應的批注;2.咬文嚼字,對課文留白處、中心句等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做相應的批注,最喜歡課文中哪句話,摘抄下來,并說明原因;3.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讀了課文后學生還想了解哪些知識,可以查找相應的資料,如作者簡介、文章寫作背景、文中的典故、相關天文地理知識等。
第四步,閱讀拓展,課外延伸。
與本文相似的篇目有哪些,學生說出推薦理由。通過閱讀類似的文章進一步加強學生對這類文章的理解。
預習完后我要求學生多種評價方法相結合:家長評價、同學評價、老師評價。評價標準有:★★★★非常優秀;★★★進步很大; ★★基本自覺;★繼續努力。從而激勵學生做到更好。
除此以外,我還設計了填空式預習法、學習重點段落預習法、補充式預習法、有感情朗誦預習法等,提倡因“文”而異,采用不同預習法。充分預習是“少教多學”的前提,沒有認真預習,“少教多學”將是紙上談兵。
三、激發探索欲望,促進課堂有效合作
上課伊始,我先讓學生匯報預習情況,大家各抒己見,發表奇思妙想,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明代學者顧炎武說:“獨學無友,則孤陋難成;久處一方,則習染而不自覺?!边@點明了合作學習的意義。匯報完課前預習單后,我讓學生再次自讀課文,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將問題在學習小組中討論交流共同解疑,教師深入各組,參與討論,并作必要的啟示和點撥。引導學生再讀書時,在讀中解決重、難點,把讀、思、議有機地結合起來,讓課堂活躍起來,生動起來,思維的火花碰撞出來。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地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獨立獲取新知的機會,并在探索及合作交流中獲得成功的喜悅感、自豪感,老師聽其言觀其行,恰到好處地指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學會思考、學會探索、學會合作、學會創新,這自然就達到了“少教多學”,落實語文核心素養的效果。
例如《為人民服務》這一課共五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都圍繞一個中心句進行論述,結構有些類似。為了“少教”,我先教具有代表性的第二自然段,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我在大屏幕上出示第二自然段學習目標:1.自由讀第二自然段,看看本段有幾句話?每句話寫了什么?2.這段話可以分為幾層?每層講了什么?3.這段話圍繞哪句話來寫?中心句是哪一句?4.請聯系生活實際理解重點句子,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為了“多學”,學生自學完后,我要求小組有效合作學習探討,最后全班匯報交流。接下來的三、四、五自然段,我也讓學生用這種方法學習,只不過重點、難點的句子要學生自己在文中找出來,再借助字典和其他工具書理解,接著小組交流、討論,然后全班同學一起解決難題,思維碰撞后發現問題,再討論,再解決,直到通過努力找到正確、滿意的答案,大家才罷休。大家補充交流,各抒己見,課堂氣氛活躍,老師沒有過多的語言,學生卻學到了不少知識,更重要的是獲得了學習的方法,收獲了學習的經驗,體驗了學習的快樂。
學生有了學習《為人民服務》的經驗,上《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這課時,我教得更輕松了?!墩胬碚Q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這課,葉永烈用洗澡水的漩渦、紫羅蘭的變色、睡覺時眼珠的轉動三個事例證明,只要善于觀察,不斷發問,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舍地追根溯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找到真理。三個事例的結構是相同的,前面三個事例我不打算教,想讓學生通過自學解決。于是,我把教學目標出示在黑板上,讓學生自學后小組討論:1.課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2.課文舉了哪三個事例來證明中心論點?這三個事例有什么相同點?3.從三個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請再舉幾個例子談談。學生自學完后,到小組交流的時間了,教室里頓時熱鬧起來,每個學生都滔滔不絕,各抒己見,學有所悟。25分鐘后到全班交流的時間了,每個題目我都先讓較差的學生發表意見,再由中等生和優等生補充,中等生和優等生補充得不夠完整時,我讓學生再思考,直到他們自己找到答案,因為我堅信,只要肯努力,就沒有找不到的答案。這三個簡單的問題解決了,課文的重點、難點也就突破了,學生也懂得“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道理了。學生們不斷鉆研、探討、摸索,已經掌握了學習方法,老師在課堂上簡簡單單一點撥,學生便能自己動腦輕輕松松解決疑問,真正老師教得少,學生也能學得多,學生還能把這種自學的方法遷移到其他課文的學習、課外閱讀和其他學科的學習上。全國優秀教師王金戰也說:“認真自學的孩子成績永遠好?!?/p>
四、理清知識脈絡,課后總結梳理
一堂課即將結束的時候,老師習慣性總結一堂課的內容,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課堂小結”。課堂小結具有統領一節課的作用,是教學的一個關鍵環節。但我們不難發現,不少學生在課堂小結階段,注意力已經不在課堂學習中了,他們要么心飛到操場,要么進入自己的小天地。如何讓學生的注意力繼續專注于本節課的學習呢?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讓一節課成為知識脈絡清晰,具有節奏感的探討課。把學生的思維帶入一個或者環環相扣,或者優美如畫,或者幽默風趣的精神世界,就能讓學生樂于總結梳理,就能實現學習的自發自動。當然,這是理想狀態,對于平時的課堂,我們至少應該推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說說從一節課中學到了什么內容、思想上有哪些收獲、學到了哪些表達方法。讓學生充分表達,表現自己,是我們“少教多學”成功的奧秘,也是落實語文核心素養的必經之路。
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紐斯說:“教學就是為了尋求一種有效的方法,使教師因此而可以少教,學生因此而可以多學,學校因此少一些喧囂與勞苦,多一些閑暇、快樂與堅實的進步?!睘榱擞行鋵嵳Z文核心素養,我們要努力踐行“少教多學”理念,把課堂交給學生,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提高他們的創新意識。
參考文獻
[1]丁文靜,韋冬余.試論語文核心素養的涵義、特征及培養策略——基于研究性教學模式理論的分析[J].現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6(6).
[2]張亞,楊道宇.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J].教育探索,2016(10).
[3]屈宗孔.小學語文教學的留白技巧——淺議小學語文教學中少教多學的運用[J].學周刊,2016(4).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