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佳佳
摘要: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主要形式和中心環節,它最直接地影響著學校辦學目標的實現,影響著教書育人的效果。因此,構建適應社會發展、教育發展和學生主體性發展要求的自主課堂教學模式就成為現代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目標,“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師生互動”正是為實現這一目標而提出的。本文首先分析了課堂師生互動的相關概念,然后進行了初中音樂課堂“師生互動”的調查研究,提出了初中課堂中的“師生互動”的建議。
關鍵詞:師生互動;初中音樂;教育改革
《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音樂教學是音樂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由此可以看出,課堂教學中師生有效的交往,是實施新課程理念的基礎。也只有在教學活動中實現真正有效的互動交往,才能促進教學相長,促進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覺得學習音樂沒有興趣。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音樂課堂中師生之間的交往互動也不斷地深入和發展。使學生在獲得音樂的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的同時,時時閃現生命的靈性和活力,形成良好的態度價值觀。
在音樂教學活動中,怎樣做到互動學習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把握。
一、創設互動
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創設情景,激發師生間的互動,可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
1、探究學習法。音樂課堂,教師要創設情景讓學生自學。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過程中,學生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在這些活動中,教師只做引導評定補充更正。讓他們親身感悟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通過各自的親歷體驗,學習效果就明顯不同。
2、模仿教學法。充分利用多媒體電教手段,反復播放歌曲、音樂、舞蹈、演奏等片段,極大激發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的興趣,從而使他們熱情的積極主動地模仿學習,以達到表演和模仿的能力。
3、藝術整合法。讓學生一邊唱歌,一邊把自己感受到的情景通過繪畫的形式表達出來,達到音樂美術的整合。
4、綜合表演法。在學生能有感情地熟練地歌唱的基礎上,通過創新思維用綜合表演的形式,把對歌曲的內容、特點、鄉土風情用藝術的語言、動作表達出來,使歌唱與表演統一起來,培養了學生的音樂表現力。
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緊緊抓住以學生發展為本這根主線,根據學生好奇、好學、善于模仿、思維敏捷接受能力較強的特點,用靈活的教學方法,給學生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和最大的能動空間,及時對學生進行適當的點撥和引導,使學生在強烈的求知心態下,心情舒暢,積極參與探究學習,創設互動。
二、積極互動
在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營造一種寬松、舒適、平等、有利于學生參與的學習氛圍,形成尊重、合作、分享的合作平臺。對于教材中的樂理知識、新歌學習、音樂欣賞、器樂演奏等教學內容,教師不要直接的單一的向學生傳授,而是通過學習氛圍和學習平臺讓學生能動腦、動口、動手,積極與教師及學習伙伴們“互動”學習交流,有力地促進了學生音樂綜合素質的和諧發展。
三、人人互動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開展音樂活動,為學生搭建音樂表現的舞臺,同時對不同群體的學生,要分別指導學習進行活動,以提高他們的音樂表現技能。通過演出活動,使學生的音樂經驗和表演水平不斷得到豐富和升華,獲得音樂的審美情趣和高尚情操。另外還要引導學生不斷發現自己,發展自己,開發自己學習音樂的潛能,真正做到人人參與互動的目的。
建構“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人人互動,學生主動合作探究學習”的新型教學模式,改變了以往以教師為中心單方面向學生傳遞信息舊的傳統教學模式。而這種新的教學模式為各種知識層次的學生創設了不同的學習平臺,使個體有差異的學生都有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在音樂活動中感受、體驗、享受音樂帶給的歡樂。同時,也化解了音樂教學中的難點。通過多形式、全方位的音樂實踐活動,使全體學生人人接近音樂、學習音樂、理解音樂、應用音樂。這樣才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真正使學生人人互動,得到各自的發展。
四、環節互動
新的《音樂課程標準》形成了新的教材體系,進而又開拓了新的教學領域。在新的教學領域中,各個教學環節必須有新的學習方式與之適應,這就要求教學中的各個環節真正互動起來。
1、教與學環節互動。教與學是教育的主要特征。教師用新的多形式的教學方法對學生引導、點撥、感染,對學生的學起到催化作用。而學生的探究學習對教師教的效果的需求產生積極的能動反饋作用。此環節對教學質量提高起很大的推動作用。
2、平等參與環節互動。學生有著豐富的個性特征和思維見解,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教師。但他們都渴望得到老師的認可。因此,教師應抓住這一環節,轉變觀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和他們交朋友,建立完全平等的師生關系。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音樂教學活動中來,真正感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自己學習的知心朋友,這樣師生平等互動參與學習,學習效果比較好。
3、情感信息環節互動。師生情感信息互動交流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教師要創造性的利用音樂課程資源與多媒體教學方法,對教學過程中的信息暢通進行調控和疏導,引導激發學生對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效果產生情感的共鳴。同時也要激發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運用存儲信息的能力。
4、評價環節互動。新課標指出:評價的目的功能,評價的目標體系和評價的方式方法等各方面都直接影響著課程培養目標的實現。因此,在音樂教學實踐活動中,評價與被評價間的互動,應重視自評與他評、評價反饋與調控的實質效果。進而達到師生共勉激勵,有效地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當前,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目的的重點也由重視學生知識掌握逐漸轉變為重視發展學生主體性,而師生互動正是發展學生主體性最有效地途徑。由于師生互動是一個復雜的動態過程,具有極大的復雜性和多因素性,同時也由于筆者的研究取樣較小、研究時間、研究方法和研究能力的局限,使得對中學音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研究深度不夠,有待在老師的幫助下,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做進一步的研究,不斷完善研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