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摘 要: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關系,享受音樂、體驗音樂,用音樂美華人生的前提,音樂教育是一種手段,它能使學生有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關鍵詞:興趣; 快樂; 創造 ;體驗
如何讓孩子們真正喜歡上音樂課?如何真正做到讓學生在樂中學,學中樂?我相信這是每一位音樂教師一直所思考研討、關注的問題。就音樂課堂教學來說,只有當課堂氛圍極為活躍、充滿生動活潑的快樂氛圍時,學生的情緒才會高漲,興趣才會濃厚,只有提高課堂質量,創新課堂環節,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快樂成長。
一、讓學生在激情導入中感受音樂
導入是一堂課的開始,有時也貫穿在課堂教學之中。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音樂課與其他的學科一樣,導入是課程教學的重要環節,好的導入方法有著其他環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主要表現在培養學生的興趣方面。興趣是是學生學習的最大出發點。那么導入則對學生的學習興趣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在我們平時教學中經常采用的有律動導入、談話導入、情境導入、謎語導入、游戲導入等等方式。如在欣賞小學三年級的歌曲《哆來咪》時,我采用的是游戲導入,我讓學生們排成一長隊,分角色扮演“do re mi fa sol la si”,按順序排列,讓他們找到自己的好朋友,等他們在活躍的氣氛中找好之后,再按順序排練隊伍,問:“找到你們的好朋友,你們快樂么?”在同學們的異口同聲中,我真實的也感覺到了他們的快樂,然后說:“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首跟我們大家有關的歌曲《哆來咪》。”他們紛紛鼓掌。這首歌的導入就很自然的成功了。再如《苗嶺的清晨》我采用的情境導入,它充分運用多媒體色彩艷麗的畫面,逼真的形象,與音響的渾然一體,來充分調動學生視聽感官,使學生耳目一新,獲得準確生動的藝術形象。創設一定的情境、氛圍,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不知不覺中進入主題。
二、讓孩子在課堂學習環節享受音樂
《新課程標準》要求每一個學生都有權利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的樂趣,重視音樂實踐,參與各種音樂活動,表達個人的情智。如在欣賞小學課本中《跳繩》時,可以找根細繩,讓學生跟著音樂甩一甩、跳一跳;欣賞《鴨子拌嘴》時,讓學生把鴨子走路、在水中嬉戲、拌嘴等情景用簡筆畫畫下來。奧爾夫教學法同樣建議讓孩子經常地活動,如果長時間的坐著,就不符合“奧爾夫精神”。針對這一現象,我在學生上新課之前安排了一些音樂律動,這個律動可以和節奏有關的游戲,也可以根據拍子做動作。如在教授《小小足球賽》一課中,學生自編來表現最球賽中的各種動作。學生們或拍、或踢、或鏟球……真是千姿百態。動作是無聲的語言,學生常常通過豐富的想象和心靈去表現這些動作,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而通過聽音樂有節奏的自由律動更是可以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在欣賞樂曲《阿細跳月》時我還為學生創編了舞蹈動作,本首歌曲是一首典型的具有彝族舞曲風格的一首歌曲,在舞蹈中感受音樂的同時,我還會鼓勵他們聽音樂,根據自己的想法編排舞蹈動作,他們總是給我很大的驚喜。
三、讓孩子在團結協作中分享快樂
音樂游戲往往是有規則的整體隊形和動作活動才能進行游戲,還有小組合作更是如此。如果有一個學生沒有認真學習就會影響整體的美感。所以學生在學習時就會認真聽講,不被淘汰出局,而形成了競爭意識。各組之間就會相互協作來達到共同目標。如在欣賞《小松樹》變奏曲學習中,教師利用了簡單頭飾、場景道具,讓學生邊聆聽音樂邊在展板上展示角色的出場順序和想象的場景。學生的競爭意識非常強,都不敢掉以輕心,都想展示出自己組獨特創新的一面。這樣既讓學生們不覺得枯燥無味,并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讓學生們在樂中學、學中樂。再如集體舞《假如幸福的話拍拍手吧》、《我們的祖國是花園》等等歌曲,我開展了班級自編舞,這都是音樂教學中長期進行律動教學的成果。他們自己設計舞蹈動作,創造最佳效果。對那些性格內向、不太喜歡的學生要多加表揚、鼓勵,以培養他們表演的興趣,發覺他們的創造力。讓他們自編節目,在表演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創造能力、鍛煉能力。
四、讓孩子在創造中體驗音樂
現在的教育形式大多是填鴨式教育。老師教、學生學,死板教學壓制住了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在我的課堂教學中打破常規,我堅信平等、尊重、理解、溝通。我主張讓學生主動參與進來,讓學生敢于表述出自己的想法。敢于展示自己的創新作品。如在欣賞樂曲《金蛇狂舞》時,我為孩子們準備了塑料、小盆、盤子、易拉罐、筷子、自制沙錘等等道具,讓學生憑借自己的感覺、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采用這些道具來模仿各種樂器來為樂曲伴奏。再如《彼得與狼》的教學中,我允許孩子們可以帶上教師提前準備好的道具來扮演作品中的角色,如小英雄彼得、老爺爺、小鳥、鴨子、大灰狼、獵人等角色,在這樣的音樂課堂教學中,兒童結合生活中所觀察到的動物形象及戲劇性的角色扮演能夠極大地引起他們學習音樂的興趣,激發兒童的積極性。課堂的主人是孩子們,我們應該相信他們的積極性、創造性,放手讓他們去參與實踐,將音樂課演變為音樂劇,音樂教室轉變為展示舞臺,使每位學生主動參與到自我實現的創造性活動中來,讓他們有自由支配、自主發揮的時間與機會,讓他們能展示獨特的才華。
五、讓孩子們在音樂的渲染下享受繪畫的快樂
著名教育家穆賽爾也認為,音樂與繪畫有著天然的密切的關系。音樂是情感藝術,通過優美、歡快的旋律或是雄偉有力、激情澎湃的樂曲很容易把人帶入作曲者所想描述的場面。 一個個音符在耳邊跳過,一幅幅畫面從眼前掠過,心情是澎湃的,充溢著豐富的情感。為了讓孩子們更深切地體會音樂作品,展現出自己對作品的美好想象,通常在課堂的拓展環節可以加入繪畫環節。在音樂的背景中,將自己置身于音樂作品中,體會作品所展現的景象和意境,將自己對作品的理解以繪畫的形式展示出來,實現寓教于音,美中育人。如:二年級下冊中的《請來看看我們美麗的村莊》是一首西班牙兒歌,歌曲曲調新穎、節奏輕快、旋律流暢、在歌曲中既有間奏的呼應,又穿插著動物的模擬叫聲,使歌曲從頭至尾洋溢著熱烈的氣氛,在孩子們能夠完成演唱的同時,讓孩子們也了解到西班牙的兒童是多么的熱情和好客。在課堂拓展環節我加入了以《請來看看我們美麗的村莊》為主題的繪畫環節,讓孩子們用畫筆來夸夸自己美麗的家鄉,通過學生這兒一筆,那里一劃,作畫時創意大膽、自然、簡練,各種各樣的家鄉美景展現在眼前,從而進一步記憶、理解歌曲,學生的思維活躍了,興趣更濃了。
總之,音樂教師們必須十分明白,他的學生中將來去當音樂家的畢竟是很少的,許多孩子長大后,只是聽音樂的人。即使今后將成為音樂家的孩子,現在也還不是音樂家。所以,音樂是美麗的,音樂教學更應該是美好的,那音樂教育的首要任務,應該是為眾多的將來不是音樂家的孩子著想,幫助他們,使他們能夠參加音樂活動,能夠從音樂中享受到樂趣。讓學生在寬松、和諧、平等、民主的課堂氛圍中,在形式多樣的音樂活動中體會到“學海無涯‘樂作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