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晨+陳潔
摘要: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化向大眾化推進,在校大學生人數急劇增加,就業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畢業等于失業的論調甚囂塵上。如何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成為高校所有工作的重心,思想政治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陣地,也應適應形勢變化,探索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基本途徑。
關鍵詞:思想政治課 就業能力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5-0102-01
一、就業問題與大學生就業能力
高校畢業生是社會重要的人才資源,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化向大眾化推進,在校大學生人數急劇增加,就業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然而相對應的尷尬情形卻是企業招收不到合適的人才,甚至有5成以上的跨國公司招收不到合適的應屆畢業生。[1]除了宏觀經濟情況的影響外,造成這一現象的真正原因是大學生就業能力不足,因此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這一問題迫在眉睫。
隨著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推進,高校的所有工作都要以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為中心展開,作為大學生公共必修課程的思想政治課如何發揮該方面作用往往被忽視。
二、大學生就業能力現狀
近年來,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不足,最突出問題主要有:(1)自我定位不準確。不能正確認識自身優缺點,無法制定適合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無恰當的職業目標。(2)就業觀念有待改變。等、靠、要思想仍然嚴重,就業準備不足。(3)自信心不足,抗壓能力、抗挫折能力有待增強。(4)知識面窄,與當今的一專多能型人才要求有差距。(5)職業道德、職業素養欠缺。(6)團隊合作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表達能力、動手能力等具體能力有待加強。
三、思想政治課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基本途徑
思想政治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對于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提高有著不可比擬的作用,其發揮作用的基本途徑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塑造正確的就業觀、擇業觀
高等教育從精英化走向大眾化之后,大學生已經不是以往的天之驕子。《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提出:大學生應主動適應市場需求,先就業再擇業;不能挑肥揀瘦,一心留在大城市,進大公司,而要主動申請基層崗位,去偏遠地區磨煉自己;當今國家倡導以創業帶動就業,是一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大學生應該發揮自身聰明才智,利用各種優惠政策,努力創業。
(二)正確地自我認知,明確職業目標
大學是學生步入社會的最后過渡區,如何在這期間鍛煉自身的能力是大學生的首要任務。但是,很多大學生沒有足夠的自我認知,這導致他們在大學期間不能夠揚長避短,有所提高。同時,沒有正確的自我認知,也不能制定恰當的職業目標。《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指引大學生促進自我身心的和諧,正確認識自我,樹立合適的理想信念和職業目標,同時指出實踐是成功的唯一之路。
(三)心理調適
思想政治課是思想教育的主陣地。《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引導大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信念,形成自身發展的內在動力,同時指出理想的實現是一個過程,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樹立認真、務實、樂觀的人生態度;正確對待人生的順境與逆境。
(四)職業素質與職業道德培養
職業道德和職業素質是用人方最看重的一項素質,甚至比專業技能更為重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第五章第二節中引導大學生遵守職業道德,這對于大學生進入工作崗位后,擁有極強的責任感和敬業精神是十分重要的鋪墊。
(五)人際交往與基本禮儀
任何人都不是一座孤島,都要與他人交往。人際交往的準則和基本的社交禮儀是大學生進入職場的第一張名片,也對后續的發展起到很大的作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有專門章節論述如何促進個人與他人的和諧。對與人交往時應該遵守的誠信、寬容、互助等基本原則進行了介紹,使大學生掌握與人相處的基本原則;同時對競爭與合作的辯證關系進行了詳細的闡述,使大學生正確認識和同學間的合作與競爭關系。
(六)綜合素質提高
現代社會急需一專多能型人才,即高校培養的學生既要具有專業知識,又要具有適應社會的多方面工作的能力。在校大學生對于專業知識往往比較注重,花費大量時間,但是對于其他知識和能力往往不太注重,造成知識面窄,綜合素質不高。高校思想政治課分為理論課和實踐課兩個部分,理論課要緊跟實事,討論熱點,可以以社會調查、課堂演講和辯論、案例討論進行,這不僅拓展了學生的視野,也無形中鍛煉了學生獨立分析問題、思考問題和表達的能力。實踐課深入社會生活,通過觀察、體驗、感知,最后以書面文字的形式體現教學成果,鍛煉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無論是課堂討論還是社會實踐,一般都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對于同學們的團隊協作能力和溝通技巧也有一定的鍛煉。
參考文獻:
[1]周凱.半數以上的跨國公司招不到合適人才[EB/OL].http://article.zhaopin.com/pub/hrclub/View.jsp?id=58627,2008-2-22.
[2]宋晨. 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的途徑淺析——以高職高專院校為例[J].體育研究,2016(7).
[3]肖云,杜毅,劉昕.大學生就業能力與社會需求差異研究——基于對重慶市1618名大學生和272家用人單位的調查[J].高教探索,2007(6).
[4]劉蘊蓮 譚娟環.關于在思政課教學中培養高職生職業素質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2(30).
[5]蔣玉華.就業導向下的高職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探微[J].湖南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26(4).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