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宇瓊
摘要:當前,隨著我國大學生就業壓力和社會競爭力的不斷增大,價值觀也飽受高科技時代下各種因素的沖擊,從而導致學生的價值觀不端,心理問題頻發。作為高校輔導員,不僅承擔著學生們的思想政治教育與日常管理工作,同時也要做學生們的心靈導師。這就要求輔導員要不斷進行工作方法的創新。主要針對如何借助心理學知識來促進高校輔導員工作方法的創新而進行了簡要闡述,并提出了幾點看法,僅供參考。
關鍵詞:心理學知識 高校輔導員 工作創新
輔導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軍,既是管理者的角色,同時也承擔著教育者的重任。輔導員在學生的成長與發展過程中通常扮演著多重角色。因此,在實際工作中輔導員要不斷地加強自我修養,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加強各領域知識的學習,保證工作思路上的開拓性,創新工作方法,提升指導效果。
一、進行工作創新的必要性
大學是學生人生發展中的重要階段,在這一階段學生面臨著學習、人際交往、個人成長與發展等諸多方面的問題。但是,大學生的文化層次相對較高,思維也比較活躍,情緒等方面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尚處于不完全成熟的階段,極易受到沖擊。在這種新形勢下,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開始面臨著重要的挑戰。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存在著多重學科交叉的特點,其中也包含了教育學、心理學以及政治學等方面的內容,所以實現工作上的與時俱進,結合好不同學科間的力量就成了教育工作發展的必然趨勢。高校輔導員通過借鑒心理學可以有效的指導學生,但在實際工作中要保證運用的準確與恰當,這樣才能總結相關經驗,保證效果可以滿足實際的需求。
二、如何借助心理學知識進行工作方法的創新
1.利用說服性溝通來影響學生的態度
說服性溝通是當前思想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形式之一。所謂態度,是對人、事物等所形成的一種反應傾向性,學生對社會的態度直接影響著自身的行為方式。所以可以看出,說服性溝通其實就是針對學生的實際問題來開展的有效溝通。輔導員要借助有效的說服性溝通來端正學生的態度,這樣才能更好地影響學生的行為。
通過調查可以看出,人們接受“說服性溝通”后會改變自身的態度,這是聽眾的主要特點。從溝通的來源方面分析,具備一定公信力的人比可信度不足的人更加具有說服力。從聽眾的層面上來說,智力水平較低與自尊程度不高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改變自身的態度。同時,大量實踐證明,思考邏輯能力強的人具備更強的說服力。
因此,輔導員必須首先保證自己具有充足的論據和經過完善的論證,才能更好地說服學生。而且對于大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對現實熱點問題比較關注,但是也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態度偏激的問題,所以為了避免學生出現過激的言行,要求輔導員要借助說服性的溝通來影響學生的態度。輔導員要避免擺出強勢態度,而是要搜集相關信息準確地傳達給學生,讓學生消解錯誤情緒。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提煉出其中的不足與可取之處,并組織學生進行分析。在這種引導方式的影響下,可以讓學生進行理性思考,同時也可以避免學生出現偏激的行為與思想,從而實現科學與知識的融合。
2.借助個別談話來引入心理咨詢
從心理學的角度上來說,會談法其實就是一種有目的的交談方式,在學生咨詢中,輔導員可以借助這種方法來掌握相應的學生信息。但是專業的會談技術是很難被有效掌握的,所以被稱之為是“偉大的藝術”。通過調查可以看出,將會談技術引入到與學生的個別談話中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與作用。所以在實際工作中,輔導員要做好材料的收集工作,甄別高危學生個體,從心理層面進行輔導,幫助學生擬定個性化的生涯規劃。
會談的目的不同,所進行的會談種類也各不相同,主要分為攝入性、鑒別性、治療性以及咨詢性會談。就咨詢性會談來說,主要是針對個人發展的問題,如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以及情感等方面。在攝入性會談中則是借助專業的談話來進行資料的搜集,從而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明確學生身心發展以及學習等方面的情況。在進行攝入性會談時,輔導員要保證內容與方向的準確性,這樣才能滿足學生的興趣,找出原因,從而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索,這種會談對學生的個性發展等方面有著直接的影響,可以更好地轉變學生的態度。資料收集的是否準確,也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狀態和行為。
輔導員在進行學生工作的過程中,需要采取攝入性的會談技術,通過合理運用相關的會談思路,從不同的角度明確學生的身心發展情況。如此一來,輔導員可以保證下一環節工作上的針對性。對于這一技術來說,主要適用于對學生進行個別面談,且在結束后輔導員要做好整理工作,建立專門的資料檔案,引導學生實現健康的身心發展。
三、建立出良好的工作關系
1.運用好積極關注技術
這一技術就是針對學生的言行進行積極的關注,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價值觀,且在積極關注的影響下還可以幫助學生正確的認識到自己與外界,從而明確自身的優勢,樹立自信心。每一個人身上都具備這種積極向上的力量,所以借助自身與外界的幫助,可以促進學生實現健康地發展。不論是從心理狀態上來說,還是從社會化的生存上來講,輔導員都要幫助學生構建出健康的身心。
所以,在日常教育中輔導員要運用鼓勵的方法,準確地鼓勵學生。通過研究可以看出,錯誤的鼓勵會加大學生的壓力,甚至還會造成學生之間的攀比現象。因此,在實際工作中輔導員要認識到其中的差別,做好正面的回饋工作,同時還要避免帶給學生緊張與不安的情緒,要及時向學生傳遞著有效的信息,如通過自身的努力來獲取相應的能力等。在教育中輔導員也要避免采取教條式的鼓勵方法,而是要實事求是的肯定好學生的品質與個性中積極的一面,這樣才能讓學生不斷地反思自己,強化自身有利因素,學會成長。
2.運用共情技術
共情技術,其實就是要求輔導員要進入到學生中去,了解好學生的經歷與感受。所以,從實際上來說,共情可以分為低水平上的共情與高水平上的共情兩種。低水平的共情,主要是要求輔導員要傾聽與理解學生的內心感受,而高水平的共情則是要在理解學生內心感受的基礎上來找出這一感受背后的觀點以及事實等,以此來促進學生的發展。但是對于高水平共情來說,就需要借助一定的技術與經驗來進行。通過分析可以看出共情與自身的特質存在著一定的聯系,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做好觀察工作,保證引導的適當與準確,避免學生出現迷失等現象。
3.尊重每一位學生
尊重學生其實也是讓學生明確如何尊重別人,在日常的教育中輔導員要放下自身的地位,以平等的態度去關心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有效的交流。同時輔導員也要了解和掌握學生的真實想法,這樣才能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四、結語
綜上所述,輔導員在開展教育工作的過程中,要及時掌握學生的身心變化發展情況,適當地運用心理學知識與技術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學業上的指導,同時還要轉變好自身的角色,這樣才能突出教育中的共通點,從而幫助學生實現更好地成長與發展。
參考文獻:
[1]馬琳.融入心理學知識 促進高校輔導員工作方法創新[J].中國國情國力,2010,(01):43-45.
[2]傅佐東.淺談色彩心理學在高校輔導員工作中的運用[J].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02):70-73.
[3]江源源,張巍.教育心理學在高校輔導員工作中的應用[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09):78-79.
[4]吳震林.試論心理學理論在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運用[J].華人時刊,2014,(11):64-65.
[5]唐丹.高校輔導員在工作中應用心理輔導的必要性及重要性[J].課外閱讀,201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