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霞
摘要:在教學中提高教學效果,對低年級數學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即怎么以最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得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作為教師,應充分了解低年級小學生的特點,掌握數學這門課程的教學特點,運用適當的手段,如通過講故事、做游戲、直觀演示等形式創設情境,提高低年級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數學課堂 課堂效率 融會貫通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學有價值的知識,有實用性的知識,促使學生的發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數學上有提高,有進步,有收獲。它既關注學生當前的發展,又關注學生未來的發展,可持續發展。有效的課堂教學是通過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認知和情感上均有所發展。
作為實施素質教育主渠道的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工作的主體,課堂教學效率就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效率,效率的高低是衡量課堂教學實效的一個重要標示,影響著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如何使課堂教學效率最大化,有效教學是一重要途徑,最重要的一點是看學生是否樂意學、主動學、怎樣學及學習的結果如何。
如何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基本掌握《數學課程標準》所規定的教學內容,低年級同學作業能在課內完成,真正做到不加重學生負擔,還提高教學質量呢?在課堂教學中起決定因素的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的教師該怎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呢?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從三方面說明。
第一,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選擇正確教學方法,采取合適的教學手段,做好課前準備。
上課前的充分準備與否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成敗,把握明確的課堂教學目標必定能提高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科學準確地做好課前準備:
(1)合理地確定教學內容的深度廣度。具體的說就是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合理得安排一節課的信息量。對低年級的同學來說,年齡小,安排的就要少些,實例就要簡單易懂些。
(2)正確地區分教學內容中的重點和難點,避免教學時抓了芝麻,丟了西瓜,而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3)備課時要精、細化教學目標。目標必須要明確,課堂教學循序漸進,“導”和“學”有序。要通讀、鉆研教材,采用的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準備什么樣的教具,讓學生掌握些什么基礎知識,訓練學生哪些基本能力,滲透那些情感方面的教育等;還要備學生,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知特點來選擇教學方法,配套例題、習題,優等生的學生解決什么問題,學困生解決什么問題等。只有這樣,老師才能在上課時按照既定目標,把備好的環節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組成一個整體,在教學基礎知識的同時培養能力、發展智力,促成大面積提高。
(4)教學方法要科學合理化。不同的教學方法給課堂教學效率帶來不同的影響。因此,選擇的教學方法要科學、合理,注意體現啟發性、生動性、自主性和因材施教。
(5)采用的教學手段要多樣化。教學手段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措施。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教學手段多樣化很關鍵。傳統的教學媒體(如課本、教師課堂語言、板書、卡片、小黑板等),與現代化教學媒體(如幻燈、投影、錄音、電視、磁性黑板、電腦圖像等),二者綜合設計、有機結合,既能準確地傳導信息,又能及時地反饋調節,這樣使學生視、聽并用,接受率高,獲得的知識靈活、扎實,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6)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進行素質提升教育,使學生在數學知識形成過程中掌握規律、方法,培養開發學生發散思維能力。
第二,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將科學新穎的教學手段融入課堂教學。
數學既是一個認識過程,又是一個情感過程。對于這種認知情感相互交融的教學要注意的是培養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根據年齡特征激發學習興趣,營造快樂的學習氛圍。用先進的網絡,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等讓教學內容變得新穎、有趣。例如,在教學數數時,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海底世界”的場景——讓成千上萬的五彩繽紛海底動物真實地呈現在屏幕上。等學生觀察以后教師可以提問:“出現了哪幾種動物?各出現了幾個?你會數嗎?誰能數的清?”這樣很順利、迅速地引入了學習的內容。教學內容形象直觀,課堂富有情趣,讓剛剛從幼兒園到小學的孩子們感到有學習的積極性,在不知不覺中就學習到了知識,這無疑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第三,融會貫通同學生的認知能力,實現學生的由“學會”向“會學”的發展,完成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以達到提升。
當堂驗收教學效果,輔導后進生,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當堂作業當堂完成,當堂處理。這有利于學生牢固地掌握基礎知識,又有利于發展低年級小學生的數學思維邏輯推理能力,從“學會”到“會學”,真正達到提升,真正做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