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華山風景名勝區突破性發展對陜西省及渭南市建設大華山國際旅游目的地,實現區域旅游聯動,落實國家十三五旅游發展規劃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在對仙峪后山景區及華山南區旅游資源調查與分析的基礎上,結合華山風景名勝區旅游發展的現實羈絆、突破重點、資源互補、產品體系完善、旅游線路組織等多個方面,提出其突破性發展的思路建議。
關鍵詞:華山風景名勝區 突破性發展 調查分析 思路建議
中圖分類號:F5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8(a)-050-03
華山風景名勝區是我國1982年建設部首批頒布的44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是以華山為主體,包括山岳區、山麓區和平原農業文明景觀區的綜合區域。華山仙峪后山景區位于華山風景名勝內主峰南部;華山南區位于洛南縣境內,南依秦嶺,與華山風景名勝區隔秦嶺山脊相接。隨著旅游產業區域聯動效應的不斷增強,陜西省及渭南市均提出了建設大華山國際旅游目的地,以華山旅游為核心整合區域旅游資源,帶動區域協同發展的戰略目標。因此,本文從區域旅游資源整合與發展協作的角度,全面盤整華山風景名勝區相關旅游資源,深度分析旅游發展要素,尋找華山風景名勝區突破性發展的思路,對進一步提升大華山旅游品質,落實國家十三五旅游發展戰略具有重要的意義。
1 華山風景名勝區旅游發展的現實羈絆與突破重點
華山具有獨特優美的自然景觀和豐富深厚的人文內涵。近年來,華山風景名勝區以華山主峰區為中心,按照“山內擴容,山外留客,東線改造,西線恢復,完善功能,提高檔次”的原則和“依托大山水、弘揚大文化、打造大景區、帶動大產業”的發展思路(屈曉利,2013),其旅游發展的各項數據逐漸增加,旅游服務及設施體系不斷完善,但受生態環境及山岳型旅游目的地的屬性限制,其發展始終面臨艱巨的挑戰。
(1)開發規模受限,難以實現景區的多元化發展。現狀華山風景名勝區的發展以仙峪溝、西岳廟、古柏行、華麓、華峪和主峰景區(后文稱核心景區)的開發為主,而對其他區域的開發相對比較滯后,尤其是仙峪后山景區、三公山及三鳳山景區等的開發基本處于空白狀態。
(2)旅游產品相對單一,制約著景區旅游的深度開發。隨著社會發展的后現代演進,相對單一的觀光旅游發展模式使旅游業陷入衰退之中(陳永昶,郭凈等,2014)。華山風景名勝區以登山探險、自然及人文游賞為主的觀光旅游產品比較成熟,在海內外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但難以適應游客的新型體驗需求,過夜率和重游率均比較低(嚴春艷,2016)。華山風景名勝區急需補充與完善新型旅游產品,并不斷延伸旅游產品的長度及深度,才能進一步增強其旅游發展的吸引力及競爭力。
(3)景區環境容量瓶頸,擴容問題突出。華山風景名勝區的觀賞空間主要集中于華山主峰景區,可供游賞的區域用地極其有限,甚至局促的環境容量使得很多游客無法實現登頂,嚴重限制了景區的瞬時游人規模,這一現象在旅游旺季時尤為突出,且容易對生態環境及旅游資源形成較大的沖擊。
(4)服務設施有限,布局急需完善。由于特殊的地理條件和建設用地限制,華山各峰服務設施相對比較分散,某些游客容易聚集的區域無法設置服務設施或接待容量有限,而山下服務設施也需進一步完善。
華山風景名勝區是陜西省關中地區東部與陜南旅游事業聯動發展的重要連接區域,是大西安旅游圈與河南、湖北等省級旅游圈的重要聯接區域。為了消解華山風景名勝區旅游發展的羈絆,提升華山風景名勝區的旅游品質,必須尋找新的發展突破口,也即要實現旅游產品突破——豐富旅游產品體系,旅游環境容量突破——擴大外圍景區的可進入性,旅游品質提升——文化體驗與休閑度假的融合,旅游形象提升——大華山場域風情的塑造,旅游服務設施突破——服務網點的優化布局,旅游功能突破——區域帶動力的強化。無論哪個環節的改進都需要豐富的旅游資源、旅游產品及空間作為依托。
2 仙峪后山景區及華山南區旅游資源調查與分析
經過田野調查與分析,華山風景名勝區向北開發的新生旅游資源有限,向西、向東區域以林地為主,旅游資源比較平庸。唯有南部的仙峪后山景區及跨越秦嶺山脊的華山南區具有較高品質的旅游資源及開發的潛在價值,尤其是沿“河北頭村——南仙峪——大百岔——秦嶺脊梁——香山寺——回馬坪——老君山——巡檢鎮”一帶(見圖1),集山水情趣、道佛風韻、鄉野村居、民俗風情于一體。
仙峪后山景區主要以山地景觀和山野民居為主,巨石奇峰、峰巒高聳、溪流潺潺、綠意盎然是這里山水的明顯特征。華山南區的品牌性資源可概括為“五大優勢資源”,即依托青山綠水及秦嶺觀岳的“山水資源”;依托老君悟道之老君山的“道教資源”;依托香山寺及遼代華嚴寺的“佛教資源”;依托夏天沒有蚊子,姑娘不穿裙子,奶奶不搖扇子,晚上不蓋被子之“涼床”的“氣候資源”;依托綠色掩映的“村野資源”等。這些豐富的旅游資源與仙峪后山景區及華山核心景區之間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延續性、交通條件通達性、歷史文化過渡性、旅游資源及產品開發互補性、客源流動延伸性。未來,可進一步結合洛南縣的其他旅游資源形成“山水、道教、佛教、倉頡、避暑、會議”的六大品牌體系,是促成區域旅游深度開發,實現華山風景名勝區突破性發展的重要依托。
3 華山風景名勝區突破性發展的思路建議
3.1 旅游產品體系豐富與完善
體驗經濟時代,旅游的人文化、生態化、體驗化、大眾化已逐漸成為現代旅游業發展的主旋律(趙霞,姜秋爽,2013)。體驗式旅游產品可以構思、升華和演繹風格迥異的主題,并保持旅游的新鮮感,更好地迎合或更加深入地開發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實現優勢互補、良性競爭。因此,要突破華山風景名勝區旅游發展的桎梏,就必須要通過優化區域旅游資源組合,推進華山南北兩區及核心景區的整體開發,完善華山風景名勝區“體驗性、休閑性”強的旅游產品體系,升華和演繹“西岳華山”主題,形成吸引力較大的新型復式旅游產品體系及旅游項目,從而為旅游者提供多種不同意境的情景體驗和文化感受。
目前華山風景名勝區旅游產品開發多以“陽剛、雄奇、運動、觀光”為主,旅游節奏較快,仙峪后山景區及華山南區以“生態格局——山水景觀——道佛風韻——鄉村氣息——民俗風情”取勝,以“望岳、避暑、休閑、養生、探險”為特色,未來旅游產品的開發則可以“柔美、秀麗、休閑、養生”為主。除“視覺、觸覺”俱佳外,森林氧吧的“嗅覺”,洛南民俗風味的“味覺”,山澗溪水的“聽覺”,“中華道佛生活圖景”的“養神、養心、養生、養性、養智”等,均可以形成極具吸引力的新型旅游產品以彌補華山風景名勝區的不足。此外,通過將華山南北兩區與核心景區旅游產品的有效對接,可以進一步從整體上塑造“華山北麓快節奏、南麓文化慢品味”的“大華山場域風情”,同時也能進一步擴大華山風景名勝區的旅游環境容量,豐富旅游服務設施的種類及網絡式布局。
3.2 區域聯動旅游線路選擇
旅游產品及線路設計必須考慮到游客的游覽情景,不同登山線路、不同景觀視角對游客的體驗效果會產生不同影響。因此,華山風景名勝區的突破性發展要找尋一條能夠使得景區價值最大化的旅游線路。充分考慮華山風景名勝區南北兩區的景觀資源分布概況,結合華山西線索道的建設,華山仙峪后山景區和華山南區的“巡檢鎮→回馬坪→秦嶺山脊→隱寺溝→大百岔→河北頭→馬山溝→沫沫岔→白雀寺(華山西線索道服務區)→甕峪口”一線的旅游開發價值較大,是實現穿越秦嶺,從南上華山的首選線路,且工程技術上較容易實現(見圖1)。
(1)線路沿途有山、有水、有綠、有人家、有文化,山澗時緩時急,溪水石橋時大時小,瀑布掛壁,自然景觀優美,道佛文化豐厚,且沿途有一些藥用植物,未來可供開發的旅游步道具有較大的徒步探險價值(約15km)。此外,隨著行進角度的變化,柳暗花明,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品味華山主峰及三公山的雄姿。同時,也能對曾經游覽過華山的游客產生新的吸引力,提高游客的回頭率。
(2)通過此線路的開發可以形成“黃莆峪——華山主峰——白雀寺——河北頭人間仙境(河北頭盆地,南仙峪、北仙峪、東仙峪三峪交匯處)——南仙峪——秦嶺山脊——石坡林場——香山寺——老君山——華嚴寺——巡檢鎮——洛南縣境內其他景點”的旅游線路。首先,此線路可以有效地將華山南北兩區與華山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區緊密連接起來,其沿途的旅游步道可以直接通向三公山及三鳳山景區,帶動兩山景區的開發建設,從而豐富華山風景名勝區的旅游產品,并結合新型旅游服務設施的布局與建設延長游客的逗留時間,擴充景區整體的環境容量。其次,通過與洛南縣其他旅游景點旅游線路的組合,可形成區域性的旅游線路,從而豐富旅游活動的內容與層次。
(3)通過對華山仙峪后山景區、華山南區及華山核心景區的聯動開發,可以打破“自古華山一條道”的歷史局限,并促進河南洛陽、南陽及湖北武當山景區與華山南區、華山風景名勝區等區域級旅游線路的形成,甚至由此進一步推進跨區域資源要素的整合與空間布局優化,加快區域旅游產業集聚發展,形成自然山水豐富、地域文化多元、特色鮮明、品牌突出的新型旅游功能區。
3.3 區域協調發展的措施建議
3.3.1 改善交通,增加華山仙峪后山景區和華山南區的可進入性和通達性
旅游通道及旅游線路的開發建設是華山風景名勝區品質提升及區域旅游聯動發展的前提條件。首先,結合旅游線路開發建設的需要,建設“巡檢鎮——秦嶺山脊——沫沫岔旅游服務基地”的旅游雙車道三級公路。其次,結合華山西線索道的建設,打通由河北頭村到沫沫岔旅游服務基地的隧道,加強河北頭人間仙境與服務基地及白雀寺的交通聯系,從而將“華山仙峪后山景區、華山南區”與“華山風景名勝區”之間的生態通道變成旅游通道、文化通道、經濟通道。
3.3.2 加強華山風景名勝區與洛南縣的交流與合作,擴充完善旅游協作機構
華山風景名勝區與華山南區協同發展的實現是一項重大、復雜、長期的系統工程,不同管理主體之間的協作將會遇到來自經濟、政治、思想觀念等諸多方面的阻礙,因此有必要加強現有華山風景名勝區管理會與洛南縣的交流與合作,在現有管理機構的基礎上,考慮成立一個由華山風景名勝區、洛南縣政府、旅游開發公司及學術界人士共同組成的旅游協作機構,以形成統一的發展和管理思路,促進華山南北兩區的良性互動發展。
3.3.3 聯合促銷,整體宣傳,塑造“大華山場域風情”的鮮明旅游形象
旅游促銷,不僅是單向旅游產品的推銷,更重要的是成系列的總體旅游產品的推銷,可在華山風景名勝區與華山南區旅游協作機構的統一部署下定期或不定期召開區域旅游開發協調會,共同研究宣傳和促銷策略,制定聯合促銷計劃,通過強有力的宣傳營銷,推出“大華山場域風情”的鮮明旅游形象。
參考文獻
[1] 屈曉利.華山:打造區域文化旅游產業高地[J].中國報道,2013(12).
[2] 陳永昶,郭凈,徐虹.休閑旅游——國內外研究現狀、差異與內涵解析[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14,30(6).
[3] 嚴春艷.山地旅游資源開發中的游客行為調查研究——以華山風景區為例[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6(8).
[4] 趙霞,姜秋爽.體驗經濟時代休閑旅游的多元發展趨勢[J].財經問題研究,2013(6).
①基金項目:陜西省教育廳專項科研計劃項目(16JK1565);西安理工大學高學歷人才科研啟動基金項目(118-211416)。
作者簡介:劉瑞強(1985-),男,西安理工大學講師,博士,主要從事城市與區域發展研究、旅游規劃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