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
摘 要:教育部于2007年發布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2015 年公布了《大學英語教學指南》征求意見稿,強調以學生為主體,課堂教學與自主學習相結合,培養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譯綜合應用能力。為此,文章分析了翻轉課堂的涵義,指出大學英語教學應用翻轉課堂的優勢以及可行性,在此基礎上詮釋了互聯網+時代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保障和具體流程,以進一步推動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大學英語教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7)12-0084-02
Abstract: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ssued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in 2007 and exposure drafts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Guidance" in 2015. Both of
前言
傳統大學英語教學采取以教師講授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重輸入輕輸出”,消磨掉了學生的熱情,容易教出“聾子英語”、“啞巴英語”。2014年《新京報》的調查顯示,“52.5%的學生認為大學英語沒什么用處,是最令人失望的課程之一。”而翻轉課堂適應了互聯網+時代教育發展的方向,突破了傳統課堂的邊界和瓶頸,加強學生輸出能力的培養,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指明了路徑。
一、翻轉課堂的涵義
顧名思義,翻轉課堂是把“教師課堂講授、學生課后完成作業”的傳統教學形式翻轉過來,首先由學生在家或課外觀看教師制作的視頻,自主學習課程,并完成在線測試,實現知識的傳授;然后回到課堂上師生面對面互動交流,共同討論解決問題,學生完成課堂作業,并實現知識的內化。翻轉課堂適應現代教育理念和當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拓展了教學的時域和場域,學生的自主學習得到了加強,成為影響課堂教學的重大技術變革,因此很快風靡全世界,成為大教育運動的一部分。
二、大學英語教學應用翻轉課堂的優勢
翻轉課堂把傳統的知識傳遞作為第一步,把教學重心和時間放到第二步,也就是更注重吸收內化的過程,符合學習有效發生的原理,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全方位提升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翻轉課堂采用“先學后教”的教學新范式,擺脫了枯燥乏味的課本學習,有利于實施差異化分層次教學,滿足了大學英語學習的個性化需求,從而充分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翻轉課堂適應了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形勢,整合網絡上海量的教學資源,打破了優質教育資源的壟斷,有助于真正實現教育公平。而且,翻轉課堂改變了傳統大學英語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弊端,創建多元化互動交流機制,有助于師生建立平等的伙伴關系,形成“教學相長”的教學狀態,充分激發學生的創造力、交流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大學英語教學應用翻轉課堂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教育部發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大學英語教學指南》征求意見稿、《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等為大學英語教學克服傳統教學的弊病,大膽嘗試翻轉課堂模式創造了有利條件。當今世界網絡技術尤其是移動互聯網催生了網絡生態環境,眾多優質教育視頻資源不斷涌現,大學英語教學可以實現在線學習與離線學習相結合,這使得翻轉課堂模式成了現實。《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的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網民規模已超過7億人,而且大學英語教學廣泛應用了多媒體和網絡技術,教師和學生已經普遍適應了網絡化教學。根據卜彩麗、馬穎瑩(2013:9-11)的問卷調查,大部分大學生能夠獨立自主地學習。而edX在2012年的測驗表明,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之后,通過率提高到了91%。可見,大學英語教學應用翻轉課堂模式完全可行。
四、互聯網+時代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保障
(一)明確教師的角色與定位
在互聯網+時代,翻轉課堂徹底顛覆了傳統的教學結構和教學流程,也改變了教師的角色與定位,整個教學活動由“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教師不再是課堂的權威和支配者,而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翻轉課堂分為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兩個階段,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個性化教學,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特點進行差異化備課,課堂環節也沒有固定步驟,是通過學生提問題、師生交流互動、開展小組活動來生成課堂教學內容的,這需要教師有充分的知識儲備和課堂把控能力。而且,要想制作出高質量的教學視頻,教師需要熟練操作計算機,習慣使用網絡教學平臺,廣泛涉獵網絡教學資源,因此,教師要有效提升自己的計算機應用技能和信息技術素養。
(二)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我們知道,任何一種學習的關鍵都是激發內在的學習動機,實現主動學習和自覺學習,大學英語學習同樣如此。英語不是教會的,而是學生反復記憶和操練,不斷積累和體會才能夠學會的。大學英語教學的重點是創建一種學習氛圍,讓教學資源、教學手段、課程設置為學生傾斜,為學生服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翻轉課堂對于學生的主動性、自律性和意志力的要求是很高的,在課前學生需要觀看老師發布的微視頻,學習課件材料,進行單元測驗,學生應根據自身情況安排學習時間、內容、策略,把握學習進度、難度、節奏;回到課堂上學生要主動提出問題,積極與老師、同學交流互動,并大膽參與小組討論、小組學習和協作學習等,這樣才能把翻轉課堂的優勢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
(三)合理布置課前預習任務
翻轉課堂的最大特點是把傳授知識的過程提到課前,因此教師需要轉變教學觀念,做好翻轉課堂前期準備,合理布置課前預習任務,并且讓學生自主完成相關練習題。針對學生完成練習題的情況,教師應歸納學生預習存在的問題,把這些問題匯總后,回到課堂上一并解決,從而提高翻轉課堂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不斷提升教學質量。課前預習任務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新的學習資源,也可以是一段圖文材料,可以是練習測試題,也可以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思考,回到課堂再共同解決。在布置課前預習任務時,教師要考慮到當前班級的層次水平和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不同難度的學習課件和材料,讓學生可以針對性、選擇性、個性化地自主學習。
五、互聯網+時代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施的具體流程
(一)合理確定翻轉目標
新課改倡導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對知識的學習和探索都要圍繞學生展開。因此教師要認真分析學生的知識基礎、知識結構、性格特點等,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度身定制每一節課程。例如,大學英語是以單元為單位劃分知識模塊,剛接觸新知識時,學生難免不適應,教師就要引導學生以現有知識為基礎,由淺到難,由點到面,逐漸理解新知識;學生在探索新知識的過程中產生困惑時,教師就要釋疑解惑,幫助學生進行梳理、分析,培養英語思維,通過聽、說、讀、寫、譯提升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大學英語往往以6 個課時為一個單元,為了合理確定翻轉目標,教師可以一個單元為單位,對教學內容進行分解翻轉,例如把單詞、詞組、語法放在課前講解,由學生自主完成;把篇章結構、寫作翻譯、疑難解析放在課堂上完成。翻轉的目標就是學生在課前自學完成英語初級知識,師生在課堂上共同完成疑難知識。
(二)認真制作課前視頻
對教學內容進行翻轉的第一步就是設計、制作課前視頻,互聯網+時代網絡上有著大量的教學資源,包括英語學習網站、學習平臺、學習資源庫以及慕課資源等,教師可以精選現成的優質網絡資源,也可以針對性地自己制作教學視頻,根據實際需要穿插使用。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教學任務和教學要求,在此基礎上確定翻轉目標、翻轉方式和翻轉內容。教學視頻應短小精悍,一般短至5~8分鐘,多至15分鐘左右,最好不要超過20分鐘,視頻內容最好幽默風趣,聲音盡量清晰洪亮,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例如,為了訓練學生的口語能力,可以制作生詞讀音、語音學習、口語對話、辯論演講等多種形式的視頻;為了講解生詞、詞組、重點短語等,教師可以列舉近義詞、相似詞組、類似短語等,讓學生能夠正確區分,掌握不同的用法。教師應注意把知識點、重難點等融入視頻內容中,學習完視頻之后就要進行在線自測,以便順利完成知識傳遞的任務。
(三)組織課堂互動交流
翻轉課堂的顯著特點是課前學習淺層知識,課堂留出大量時間針對性地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并培養學生的高級思維能力,如創新能力、合作能力、問題解決的能力等,讓學生成為“知識的主動探究者”,這也是翻轉課堂的最終目的。可見,課堂學習活動是翻轉課堂的中心環節,能否順利實現翻轉目標和教學目標,關鍵就在于課堂的互動交流。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大膽提問,提出疑難問題,教師根據課前測試情況和學生的疑問歸納出幾個普遍性的問題,預先釋疑解惑;然后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組展開討論互動,進行探究式學習,教師應適時加入到小組中,適當給予點撥指導;其次,每組的組長發言,組員可以補充,或者采用小組比賽、角色扮演、主題演講等方式讓小組匯報討論結果;最后,教師布置一些有難度的習題,并對學習成果作出評價,幫助學生完成“知識內化”。
六、結束語
2011年,可汗學院的發起人薩爾曼·可汗發表了題為“用視頻重塑教育”的演講,引起了國內教育研究者的廣泛關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適應了互聯網+時代的發展趨勢,彌補現行大學英語教學的種種弊端,為當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發展指明了方向,教育工作者應轉變觀念,大膽嘗試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以積極推動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金陵.“翻轉課堂”翻轉了什么? [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9):18.
[2]教育部高教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4.
[3]李京南,伍忠杰.大學英語翻轉課堂的實踐與反思[J].中國外語,2015(6):4-9.
[4]萬敏.翻轉課堂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實證研究[J].高教探索,2016(5):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