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菲
摘要:眾所周知,高等院校承擔著教學育人和科學研究等重要責任,必須具備創新的根本條件,因為借助高校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可以說是最佳途徑。尤其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升,社會急需高質量應用型人才,因而高校就肩負為社會輸出高素質創新創業人才重任。對此,本文則從互聯網+時代大背景下提出重新確定校企共育目標定位、完善創業人才教學實踐體系以及建立校企共育培養保障機制等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策略,望給予高校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校企合作;互聯網;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策略
創業是一個相對復雜的概念,可以分為個體創業、團隊創業和企業創業等不同類型。目前創業也是很多高校研究的熱門話題之一,因為關系到我國市場經濟能涌人新鮮血液,更是高等教育走向規模化發展的途徑之一。尤其隨著互聯網+時代來臨,對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就無法局限于傳統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需要高等院校緊隨時代發展趨勢積極和企業展開合作,優化課程,由此一來才能使其培養的人才符合社會發展需求。
一、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現狀
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是國外高校不可缺少的教學內容,更通過培養創新創業人才已獲得相對豐厚的經濟和社會回報效益。創新已成為很多國家如英國、法國、德國、美國、瑞士、澳大利亞等國家創業的必備條件,也形成相對完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例如美國高校除了傳統課程教學外還單獨設立創新創業網站和俱樂部,學生可以在網站和俱樂部中獲取第一手創業信息。英國政府則采用自上而下的政府推動模式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進行管理,已經成為推動英國經濟發展的動力源。我國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則根據不同高等院校和專業特點并結合地區經濟發展情況開展教育實現,在此基礎上展開以學生賽事和活動為中、以創業課程教育為主以及建立科技園、創業園為中心的三大人才培養模式。但我國很多高校對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認識還不夠充分,以致于其培養模式逐漸成為高等教育附屬品,無法將創業基本知識和專業教育相結合,脫離創業教育原有目的。
二、互聯網+時代校企共育下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策略
(1)重新確定校企共育目標定位完善人才培養質量標準
互聯網+時代的校企共育注入全新的理念,從思想內容重新認識創業能力培養,也確立校企合作培養目標定位,使創業實踐教育得到強化。校企共育并非讓全體高校學生去創業,而是在具體行為上培養創業能力,逐漸成為個體能力。可以說提升創業能力在某種程度有利于提升學生就業質量,與此同時還能推動國家經濟創新發展。所以高等院校應始終樹立正確創業教育價值觀,將創業教育準確納入教育體系中,制定科學合理的創新教學計劃,通過激勵政策、講座等方式宣傳創業教育優勢以及核心思想,使高等院校教師和學生能進一步正確認識創業教育并開展正確創業教育。校企共育合作培養目標要符合相關評價體系,雖然不能忽視創業教育,但也不能過于夸大創業教育。此外部分高校在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時應充分學習相關創業創新教育改革文件,通過調查研究將信息技術、計算機、電子信息技術行業用人標準以及人才創新創業能力要求匯總并根據主要崗位提出的工作要求確定培養目標,由此一來才能提高培養質量。
(2)完善創業人才教學實踐體系提高創業人才培養質量
根據行業專業特點和當前社會發展下創新創業思維方法構建全新校企共育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并將其融入學科基礎課、通識課、專業課、專業基礎課、專業選修課中,對學生創新思維、創新意識、創業精神以及創業能力進行大力培養,必要時還可開設大學生就業指導和創業基礎等課程,邀請知名制企業專業和技術工作人員來校講座,為學生傳輸學科最前沿動態思想并為有創業意向的學生開設單獨創業指導課程。此外高校根據校企共育對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要求設計個性化和多層次實踐教學內容,構建課外和課外相結合、校內和校外相結合、個性化和專業平臺相結合等實踐教學體系,而學生可以根據創新創業能力要求前往開放實驗室實驗并參加相關競賽項目,不斷提高創新創業水平。
(3)建立校企共育培養保障機制打造良好校企合作環境
在校企共育和互聯網+大環境下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就需要借助高校和企業擁有的資源,構建涵蓋教師培訓和創業課程的能力培養體系。一般高校創業課程包括創業基礎、創業實踐和創業實務三大類,其中涉及創業心理學、創業財務、創業法律法規等課程,學生可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和需求自主選擇課程,由此提高創新創業實力。校企共育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過程也將高校文化和企業文化相融合,需要找到兩種文化之間的契合點,不僅能提高創新創業教學效果,最重要能增強學生創新創業意識。
三、結語
總之,在互聯網+時代和經濟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高校作為為社會輸送高質量人才的主陣地,需要發揮自身良好的條件優勢,積極校外企業展開合作,使課堂理論知識和校外實踐能達到統一,以實驗和實習為基礎,以創業實踐、社會實踐、挑戰杯、頂崗實習為拓展項目等搭建實踐平臺,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始終貫穿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思維,促使學生具備面對社會競爭實力,從而真正實現高校培養目標。
(作者單位:山東協和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