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美
摘要:素質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課堂教學又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要想使素質教育得到有效的實施,就必須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是在有效的教學時間內體現出的教學效果和教學效率。本文對如何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做了淺顯的探討。
關鍵詞:高中數學;有效性;高效課堂
課程改革猶如春風撲面而來,我們驚喜地發現,教師的理念在逐漸更新,學生的學習方式也逐漸得到改善,課堂教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往的“鴉雀無聲”變成了“暢所欲言”,“紋絲不動”變成了“自由活動”,“亦步亦趨”變成了“自主探索”,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教學氣氛異常活躍。這一切確實令人驚嘆萬分。然而,反思讓我們清醒,在熱鬧與自主的背后,也透射出放任與浮躁,折射出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一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數學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使學生真正成為課程改革的受益者?這是擺在我們廣大數學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下面就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談談我個人的一些思考。
一、數學教學理念的有效性
1、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這是選擇教學方法的思想前提。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學的最終目的也是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生命,使學生獲得知識、提高能力素質。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轉變以往“滿堂灌”的觀念,探尋合適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中。蘇霍姆林斯基指出“不要使掌握知識的過程讓學生感到厭煩,不要把他引入一種疲勞和x~--切都漠不關心的狀態”。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2、教師重視課前備課,掌握授課內容和學生情況——這是選擇教學方法的基礎條件。在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的內容和不同的學生,應當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師是教學的“主導者”,扮演著引導學生學習和提高學生能力素質的重要角色。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基礎,是做好教學的前提條件。
3、以提高學生興趣為出發點,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這是選擇教學方法的根本歸宿。教學具有很強的邏輯性、計劃性、目的性,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改變單一、套路、機械的教學模式,“用心”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創設教學情境的有效性
創設問題情境是《數學課程標準》中的一個新亮點。它使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更貼近學生的社會生活,符合學生的認知經驗,使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體現數學學習的價值。然而創設的情境必須為我們的數學教學服務。如果只是為了聯系生活而牽強附會的話,那么情境就失去了其自身應有的價值,同時也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在教學時,教師有些知識點的講解,覺得很難聯系生活,就望文生義創設情境,但有時情境的創設未能突出數學學習主題,導致課堂學習時間和學生的思維過多地被糾纏于無意義的人為設定。但許多時候,我們的老師還津津樂道于這樣的“情境”,自以為是在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應用能力,其實,既浪費時間,又窒息學生本該活躍的思維。
三、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學生沒有狀態,就不能出效率。好的教師在課堂上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感覺課很短,意猶未盡。不好的老師學生感覺課很長,總盼著下課,甚至睡了一陣子還不下課,有時我們還罵學生木頭疙瘩,刀槍不入,雷打不動。所以說,教師在課堂上怎樣調動學生的情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有效課堂的第一步。無精打采,昏昏欲睡,不在狀態,下面無論講得多精彩都成了無本之木,對牛彈琴。所以我們要備學生,課堂上怎樣創設有效問題很重要。愛因斯坦說: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是指教師根據課堂教學的目標和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和氛圍,精心設置問題情景。提問有計劃性、針對性、啟發性,能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欲望,有助于進一步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四、信息反饋的有效性
“一個有效的行為必須通過某種反饋過程來取得信息,從而了解目的是否已經達到。”作為教學過程控制者的教師,就必須通過課堂信息反饋,促使教學恰到好處地適合學生的學習水平,使學生對知識的好奇心理和探求欲望能夠在自己設置的情境中被激發出來,從而呈現出教與學的最佳狀態。
課堂實為一個師生雙方不斷傳遞與反饋信息的信息場,在數學教學活動中組織和指導學生進行快速、有效的信息反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方面它能促進學生相互啟發、開闊思路,優化解決問題的策略,拓寬和豐富自己的數學知識,發展自己的思維能力;另一方面對教師來講,可以即時地反思課堂教學,從而調整課堂教學的密度、速度等,真正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五、課堂評價機制的有效性
教學評價是始終貫穿于教學活動中的教學行為,對于提高課堂的有效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在教學中,有些教師只注重了評價的激勵功能,而忽視了評價的導向功能。比如我們經常會聽到頻繁的“很好”、“真棒”的贊許聲,甚至當學生出現錯誤時,為了“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而回避問題的實質,出現了一種“模糊評價”現象,這樣做的后果不僅不會對學生的學習活動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反而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學生的發展。因此,教學活動中我們既要注重評價的激勵功能,又要注重評價導向功能作用的發揮。所謂導向功能,就是在評價學生時,要指出他“好”在哪里?或問題出在哪里?使評價成為一種教學資源,引領學生的學習活動朝著有益的方向發展。只有在客觀的基礎上,堅持鼓勵為主的原則,才是富有魅力的有價值的評價。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是在有效的教學時間內體現出的教學效果和教學效率。教學要講求效率,教學方法要講求效果。面對新課改,教師要盡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學方法,讓課堂的每一分鐘都體現出價值!
(作者單位:山西省大同市南郊區常青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