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瑞改
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九年義務教育的學生課外閱讀總量應達到405萬字,并提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整本的書。”閱讀能力是現代公民必備的基本能力。要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只能通過學生大量的閱讀實踐。理想的閱讀課程體系,應該包括三種閱讀形態:單篇(課文)閱讀、群文閱讀、整本書閱讀。三者之間,功能各異,互為補充,無法替代。群文閱讀讓課內大量閱讀有了實施路徑。本文通過對小學生閱讀能力影響分析的基礎上,針對現行的群文閱讀模式提出相關策略。
關鍵詞:群文閱讀;教學;現狀;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1-205-02
一、核心概念及其特征
1、核心概念
群文閱讀教學指的是教師選擇一個或多個題目,與學生共同就一個或多個題目進行多個文章進行閱讀和討論,對這一個或多個題目的文章達成共識。群文閱讀教學改變了傳統的閱讀教學現狀,突破了傳統的教學思想,形成一種新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
小學群文閱讀,小學群文閱讀更側重于以兒童的視野選擇優秀兒童作品,以一定的議題將數篇或一本書或幾本書組織起來形成閱讀材料,讓學生在一堂課里或一定時間內讀一組文章,發展閱讀能力。
小學群文閱讀教學策略,本課題將研究重點確定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背景下的兒童文學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探索兒童文學群文閱讀課堂教學基本課型及教學策略、兒童文學群文閱讀讀本開發策略,探索兒童多種閱讀方法。
2、群文閱讀教學的特征
首先,開放性。群文閱讀教學的首要特征就是開放性。所選議題沒有任何固定的答案,老師與學生可以通過互動討論來進行知識建構;教師所選的議題內容也比較開放,老師與學生有非常大的討論空間。其次,交互性。群文閱讀教學的交互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是各類文章同時進行,同時根據選題進行知識建構;其次,老師與學生之間也是在交互過程中進行知識建構。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互相傾聽和建構來達到群文閱讀的目的,老師與學生形成一個共同體,共同學習。最后,探究性。群文閱讀教學是老師和學生共同以選題為基礎,進行探究討論和學習,深入了解各類文章,這體現出了群文閱讀教學的探究性。在群文閱讀過程中,沒有固定的答案,主要通過老師與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傾聽,探究新的觀念和思想,與已有知識交互產生新的知識構建。所以,在探究過程中,誰都不會知道提前預知探究結果,并且群文閱讀教學重在過程,結果并不重要。
二、小學群文閱讀教學實踐的意義
1、群文閱讀能提高學生的興趣。
傳統的語文教學主要以單篇為主,課堂中教師圍繞單篇作者進行對學生講解,其可以增加對特定作品的理解,但另一方面會使學生使去興趣,群文閱讀教學是以多篇作品作品同時進行教學的模式,學生對多篇作品同時閱讀使其發揮最大理解的興趣。從實踐教學中總結出,小學生對語文單篇的作品大多沒有太多興趣,一本教材最多對其內少量的幾篇產生興趣,對其產生興趣的作品在教師教學的過程中小學生會較認真去聽課考與互動。在其不感興趣的作品大多都不予以理睬,許多小學生在這種情形下都會出小差,沒有認真聽課。多篇的閱讀能使小學生發揮較大的興趣,幾篇作品結合總有一些作品使其產生興趣,因此在群文閱讀教學中小學生發揮其興趣與傳統的單篇作品教學模式上更勝一籌。
群文閱讀能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
傳統的單篇作品教學中教師會延長小學生閱讀作品的時間,因為單篇作品的閱讀并不需要很少時間,后面的講解也已經有足夠的時間,傳統的模式下是閱讀時間較為長。在群文閱讀教學模式下學生被安排在較短的時間內進行對幾篇作品的閱讀,學生在這種情況下能有效的提高閱讀的速度,中國的傳統九年制教育中并沒有對學生的閱讀速度有明確的培訓,如今中國的經濟全球化發展,海外的圖書作品流入中國的很多,中國本土的各類圖書作品的數量更是巨大,小學生在下一階段想全面發展需要有多閱讀的基礎,如果該者在閱讀速度上條件很差,將會面臨享受不到如今大知識背景下帶來的提升自我的好處。
3、群文閱讀能提高學生的知識量。
傳統教學中語文教學主要以單篇為主,一本教材中的作品數量比較少,在如今社會發展的狀態下小學生如此少量的閱讀是不足夠滿足社會認識的需求,小學生許多知識都是從語文教學中了解而來,因此語文教學因當發揮更大的責任,對小學生的整合知識量進行對其豐富。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學的作品數量較多,不同種類的作品也增加,從量上能滿足小學生的閱讀需求,從知識性上講也增加了幾倍,使小學生能在早期了解社會上的不同知識,使其在下一階段能更好的發展自己。
三、目前小學群文閱讀教學問題分析
1、主要問題
(1)從教學目標看,缺少對規律的梳理和提煉
教師雖然能夠從文本中找出語言文字訓練點,并通過比較恰當的語言文字的訓練進行學習和運用,但是,由于對課文的關注點較多,不舍得刪減教師認為比較有益的知識,為此,對文本內容的分析比重仍然較大,對于指導學生學習語言,探究語言運用的規律的實踐少之又少。
(2)從教學內容看,缺少對文本的重組和加工
伴隨著教師對課程標準關于“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理解和不斷深化,教學的關注點越來越零散細小,知識點之間越來越割裂,訓練點越來越復雜,忽視了對于文本表達規律的理解,忽視了文本的整體性,忽視了課內外結合。
(3)從教學總量看,缺少對課內外閱讀的指導
語文教學是實踐性課程,閱讀教學的實踐應該立足于學生的閱讀。縱觀現有的閱讀教學,教師仍然緊盯教材、落實教參、深化習題,極大地滯后于語文課程標準的課標的要求,滯后于學生對語文文字學習的需求。
2、問題分析
伴隨著課程標準的深入落實,教師對于課標的解讀越來越明晰,對于語言文字運用越來越重視。于是,針對文本的語言文字運用指導也不斷細化,讀用遷移的教學策略遍布課堂。這樣的頻頻訓練,極大地肢解了教材,忽視了教材的整體性,忽視了語言學習的規律性。
由于課程標準是新的,教材和教學參考仍是原來的,這就給教師落實課程標準帶來了許多不便。現有教材都是以主題單元編寫的,人文性強,工具性弱。教師的教學往往跟著單元導讀和課后習題、語文園地進行。然而,許多年級的單元導讀,只是站在了人文性的角度給予指導,沒有給教師和學生提供語文學習的元素。這就使得教師只能立足已有的教學經驗,從篇的角度設計教學,從而導致中高年級閱讀教學無法達成知識目標這一現狀。
課外閱讀指導一直沒有成為語文教師自己的事。許多語文教師都認為讀課外讀物、兒童文學作品是課外的事、家長的事,和我們的關系不大。為此,指導課外閱讀成了盲點。隨著學生閱讀量少,課內學習比重增加,學生的學習力也越來越小。長此以往,語文教師辛勤耕耘在講臺上,學生聽得多,參與少;學生回答小問題多,探究大問題少;學生讀短文多,讀整本書少。在這樣的以教材為語文教學的全部的偏頗的思想引領下,語文實踐成了一句空話。
四、小學群文閱讀教學質量的提升策略
1、建立完善的教學理念
群文閱讀的教學模式下不能強調學生的成績,教育部門應當取消在學校中進行對班次的成績排名、比賽等活動及觀念,教學理念必須以維護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或者等先進的理念為主,群文閱讀教學能對小學生發揮個人潛能的作用,小學生往往在傳統的教育之中并沒有了解到社會上的足夠知識,而語文課程的價值之一可提高小學生對自己祖國、社會的認識,小學生在這一階段中了解的知識對以后的階段有極大的幫助,語文的教學的效果以潛移默化為主,和學校中的條例“口號式”的教導小學不能去做不好的事情不同,在小學生當中發生公共安全的事例很多,大多因為沒有良好的教育,在公共安全的認識上可以加入語文作品,這樣能較好的避免發生各種的公共安全問題。學生的行為規則也可以加入語文作品中,學生閱讀作品理解作品,能認識到主人公的行為善惡,從而規范自己的行為,在較多同類的作品熏陶下學生自身的行為能達到較好自覺規范,其在學校及生活中能展示獨特的個人魅力,對其的身心健康也鞏固了好的基礎,因此群文閱讀的教學理念在確立好,不能以傳統落后的理念進行該模式的運用,如果理念不改變反而會出現更為嚴重的問題。
2、豐富語文教材的作品量
群文閱讀的教學模式的運用必須要提前語文教材的數量,群文閱讀主要以幾篇同時閱讀為主,一堂課中學生能閱讀完幾篇作品且老師能利用其時間對幾篇作品進行講解,在這種條件下作品的數量必須能夠滿足,不然會出現前期教師已經把課文講完了,中后期剩余出大些的課時會不知其如何利用,因此會走向一種極端。教育部應當進行教材的更新,增加大量不同的作品,作品要考慮到幾篇作品的主題相關,如果不相關教師將很難利用,對學生的學習也會出現把負面的影響,如幾篇作品可一半是正面的人物主人公,另一半是反而人物的主人公,故事的主題以正面與反面相對,教師在課程中對其兩種類型的主人公及主題進行對比講解,能生動的調動小學生的理解,知識性的涵蓋也得到全面性;教育部在無法更新教材的情況下,也可使用組織編寫多一本教材為解決的方法,可組織編寫多一本語文教材,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提供于群文閱讀教學的利用,教材要與現存的教材配合,要考慮到其教材與現存教材的搭配性利用。
3、教師應當注意作品之間的相關性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下,在幾篇作品同時閱讀講解中要考慮到其關聯性,作品之間可以有相同的主題或者是對立的主題,或者是主人公相同等特定。幾篇作品不能出現不相關聯的情況,這樣會使學生不能理解其講解,教師也較可能無法充分的發揮其教學的作用,幾篇作品之間有關聯性教師才能發揮更好的講解表現,學生也能更好的在這種模式下物盡其用,對于關聯性的探索老師應當花更多的備課時間進行對作品的分類,組合成不同的作品集,教學當中要敢于探索。部分教師選擇作品的時候要慎重選擇,要選擇符合小學生的作品,有益于小學生發展的作品為優先,難度高的作品及帶有反作用的作品要放棄對其的選擇,作品要符合我國對小學生的品德規范、符合我國的小學生心理健康及符合當地不同民族的習慣。
五、結束語
本文探索了小學群文閱讀教學模式的意義,群文閱讀能提高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以及提高學生的知識量,在當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小學生的未來將會面臨更多的不確定因素,而一名社會的成員是否擁有多方面的知識,知識的數量等都將影響其未來個人價值及社會價值的發展,一名擁有多方面知識的社會一員能夠較好的處理好生活中更類問題且在工作中能夠發揮最大的個人作用。本來對群文閱讀教育問題的改善也作出了一定的見解,對其教學質量提升作出了對策,主要以建立完善的教學理念、豐富語文教材的作品量以及教師應當注意作品之間的相關性,進行群文閱讀教學的學校應當結合自身學校、學生的情況而作出有益的探索及改善。
參考文獻:
[1] 徐秀春.當前小學群文閱讀教學研究綜述[J].《小學教學參考》, 2015(31):1-4.
[2] 羅 莉.小學群文閱讀教學“四字激趣”分段談[J].《科學咨詢》, 2015(22):79-80.
[3] 杜曉翠.小學群文閱讀教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科學導報》, 2015.
[4] 薛 嫻.享受閱讀 綻放精彩——小學群文閱讀教學淺談[J].《甘肅教育》, 2015(13).
[5] 張少東.小學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 2015(6):23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