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養、提高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是大學外語的教學目的之一。把外語原聲電影與課堂教學有效地結合,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而且還能夠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本文主要論述了外語教學中培養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必要性,泰文原聲電影的特點及其在培養學生的泰語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作用,以及原聲電影在泰語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關鍵詞】泰語教學 原聲電影 跨文化交際 運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5-0081-02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世界各地的眾多學者興起了跨文化交際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在外語教育和相關方面體現了最高價值。跨文化交際的研究經歷了60多年的歷史,其語言、文化的內涵、交際關系、交際的原理、交際能力、文化差異等一系列概念和原理已為廣大師生所了解,重交際、重行為、重功能、重運用等教學策略也運用到語言教學中。針對我國外語教學的缺陷,我校教學研究團隊以外語教學法理論、文化研究和文化教學成果、跨文化交際理論為基礎,以廣西外國語學院東南亞語言文化學院本科學生為對象和平臺構建了適合我院情況的基于跨文化交際的大學外語教學模式。通過泰文原聲電影培養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就是其中的教學模式之一。這個教學模式的實施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為我院其它語種的跨文化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培養并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是泰語教學的目的之一。電影是一種文化載體,所蘊含的藝術特點和文化內涵正是異域文化的體現,通過電影中的人物對白、故事情節和情感交流向觀眾展示異國他鄉的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和人們的價值觀,觀眾可以看到真實的交流情景。泰語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將泰語原聲電影與教學有效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從多角度、多方面感受泰語語言在真實生活中的表達和運用,領悟語言學習的真諦,興趣盎然地去吸收和兼容泰語文化知識,有效地提高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一、 對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跨文化交際,是指任何在語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異的人們之間的交際。也就是與語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異的人進行交流時,如何才能得體地進行交流,應該注意什么問題。隨著“一帶一路”的展開,越來越多的泰國人來到中國,來到廣西,尤其在各大高校,隨處可見泰國留學生。同時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也在積極走出去。因此,外語教學越來越重視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地域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風俗習慣和文化背景,有地域差異的人之間交流就必然會出現一定的障礙,因此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變得尤為重要。
要學好一門語言并能準確地理解、表達外國人的心思,除了要掌握這門語言的基礎常識、人們的表達習慣以外,還應更多地了解母語國的歷史、人文環境和文化背景。
二、泰文原聲電影的特點及優勢
1.真實性
泰文原聲電影,不僅是泰語語音、語調、口語表達、詞匯、句子等最直接的表現形式,還能根據角色的特點運用一些詼諧的語言。同時,為了豐富角色,演員們還會使用肢體語言來配合語言。[1]學生通過泰文電影,可以耳聽眼看、真實地接觸到泰國風俗文化等,掌握一些地道的泰語口語。
2.多樣性
泰文電影涉及面廣,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每一類題材下,都會展示出泰國人不同的生活情景。學生在觀看電影的過程中,便會留下一定的印象,并從中體會到中泰文化的異同,下意識地會進行對比,進而使自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得到提升。
3.趣味性
電影是語言、文化表現的一個載體,且由藝術所體現出來的一種形式。電影能達到視、聽、說三位一體的立體性,故事情節的波瀾起伏,呈現出多樣的情感和思想,這往往比紙質教材更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電影《音為愛》,以泰國曼谷為背景,講述了一群熱愛音樂的年輕人,因音樂結緣,尋找懵懂愛情的故事。在動聽的音樂的伴隨下,學生漸漸被帶入到電影中,隨著角色的喜怒哀樂,表現出了相應的情感。電影深深的吸引著學生,使其最大限度地吸收了其中的社會、文化、思想等,以及跨文化的交際,甚至與之相關的每一種知識。[2]
三、原聲電影對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作用
1.激發學生學習泰語的興趣
語言的學習主要是以立體輸入為主,比通過視覺、聽覺的輸入效果要好。內容生動而真實的原聲電影,能給學生一種直觀的感受,這樣容易形成視、聽、說“全方位”的語言效果,學生的視聽感官受到刺激,進而更多地去捕捉、提取電影中的信息。[3]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被激發起來,從而帶動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的積極性。
通過原聲電影故事情節,給學生展現泰國的社會文化知識,傳遞著大量的泰國社會交際信息,包括肢體動作、音樂特色、風情畫面等等,很容易將學生帶入泰國語言交流氛圍中,這也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
2.提高學生泰語的口語表達能力
語言能力是每個人天生就具備的,如果置身于一種語言氛圍當中,很快就會變被感染,這對語言學習者來說無疑是有利的。[4]語言和語境有著很大的關系,學生是否學會運用語言,和教師是否將語境作為教學背景是分不開的。泰文原聲電影中的對話是純正的泰語發音和地道的泰語口語,詞匯量大,語言特色鮮明,涉獵知識面廣,可以真實地展現很多語言環境,使學生能夠真切地感受到身臨其境的語言交流氛圍,這些內容在課本上是學不到的。[5]學生在欣賞電影時,有意識地模仿泰國人交流的語調,能較好掌握一些泰語句子的使用規則,提高自己的語言運用能力和交際水平。
3.促進學生對泰國文化的了解
文化的載體是語言,學習外國語言,也就意味著對外國文化的學習。泰文原聲電影中,包含著豐富的泰國社會風俗文化。學生要把泰語學好,就要對泰國的文化、風俗、禁忌、交際等進行了解,尤其是要了解泰語表達思想、信仰等體系。觀看泰文原聲電影,是幫助學生了解泰國文化的重要途徑之一。學生通過觀看電影,能體會到泰國人的交際技巧和語言表達方式,能了解泰國社會的價值觀和文化背景,這是在課堂教學中無法實現的。
四、原聲電影在泰語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對于泰語學習者而言,生活中大家都羞于說泰語,最主要的困難就是缺少語境。因此,選擇合適的泰文原聲電影進行輔助教學,便能創造一個良好的語境學習氛圍。[6]
1.選擇合適的電影輔助課堂教學
泰語原聲電影內容豐富,種類繁多,由于我校泰語教學對象泰語專業的學生,主要培養目的是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因此并不是每一部電影都能適用于教學。教師應當選擇些既能夠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又適合學生心理特點的真正讓學生受益的電影,選擇那些主題鮮明、文化信息豐富、故事情節有趣、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電影讓學生欣賞。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可以選擇一些語速較慢、生動有趣的電影,如《小情人》這部影片,故事情節有趣,演員的發音清晰、標準地道、畫質優美,適合泰語初學者。而對于大高年級的學生來說,可以選擇一些語言文化內容豐富、含有專業詞匯的影片,如《愛久彌新》,這部電影集趣味性、交際性、藝術性于一體,演員的語速較快,非常適合中高年級學生進行口語和聽力的練習。無論是對低年級學生的教學還是對高年級學生的教學,教師都應該引導學生用積極、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去領悟影片的精髓,去其糟粕、取其精華,達到泰文電影教學的目的和意義。
2.精心設計教學內容
為了達到教學目的,教師應該合適內容的電影,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方案,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觀看。如向學生介紹電影故事的人文環境、文化背景以及因此而發生的社會變化(變革)等相關知識,給學生提出問題和要求,讓他們帶著問題看電影等等。看完電影之后,引導學生回憶電影片段中的故事情節,如詞匯、表達、俚語等等,并與我國國情作比較,適當布置作業,讓學生吸收所學知識。
3.突出重點和難點
在引導低年級的學生第一次看電影時,為了鍛煉學生的泰語聽力能力,可以將中文字幕隱去,讓學生在沒有任何外界幫助的情況下了解電影。第二次觀看電影時,教師應選去影片的重難點進行講解,尤其是詞匯的運用。
4.觀影完畢后的教學評估
觀影結束后可以要求學生書寫觀后感、撰寫電影評論,或聽寫電影對白、翻譯句子等方法來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加深他們對泰國文化的了解,提高他們的文字處理能力,區分中泰文化差異。還可以組織討論,讓學生分小組交流觀后感,并撰寫小組心得體會,這樣做不僅能讓學生掌握知識,及時檢驗學習成果,并能夠調整教師的教學計劃、提高教學效率,還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交際能力。[7]
五、結論
跨文化交際能力教學是泰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泰語教學的過程中,除了教授基本的語言知識之外,教師還應當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泰文原聲電影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東南亞國家的文化歷史、生活習俗和思維模式,能夠給學生帶來更真實的、更多樣化的語言環境,也能夠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加深學生對泰國的了解。教師應當選擇一些適合學生的電影作品來播放,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切實可行的跨文化交際知識, 達到提升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教學目的,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管麗麗.客觀看待DVD原版電影在大學英語中的角色[J].電影評價,2007(12).
[2] 賈冠杰.中國英語再研究[J].當代外語研究,2013(3).
[3] 郝東平.利用英語電影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J].電影文學,2010(7).
[4] 陳俊.“中國英語”教學本土化現狀及途徑研究[J].英語廣場,2012(6).
[5] 李彥.電影視聽教學與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J].電影評價,2009(10).
[6] 吳小麗.大學英語文化教學的現狀與對策[J].發展,2013(2).
[7] 莫海文.簡論電影的文化性與跨文化意識的培養[J].電影文學,2008(4).
作者簡介:梁陳倬,女,文學碩士,廣西外國語學院東南亞語言文化學院教師,主要從事泰語教學、泰語課程改革方面的研究。
基金項目:2015年度廣西高校科學技術研究項目“中國-東盟背景下非通用語種中跨文化交際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KY2015LX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