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亮萍
摘 要: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展,要求在現代化的課程教學中必須融入多媒體的教學方式,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小學語文高段作文的學習和寫作是鍛煉學生寫作能力、考查學生知識儲備的重要課程,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而言,寫好作文是面向更高年級語文學習的重要基礎,所以提升小學語文高段習作的教學效率非常重要。通過分析思維導圖的相關概念和理論,探究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高段習作中的應用。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語文;高段習作
思維導圖的教學方式,是在20世紀90年代傳入中國的。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展,思維導圖的教學方式也開始在語文習作教學中逐漸得到運用,特別是對于小學語文高段的習作教學,運用思維導圖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還可以將文字信息更加直觀、更加形象地傳達給學生,從而讓學生更加輕松地理解文字內容,逐漸深化對各類文章內容的認知。在小學語文作文的寫作中,以記敘文為主要的題材,大多數學生所了解的記敘文就是“流水賬”,即按照時間順序將發生的事情一一記載形成作文,這樣的作文無法真正有效地體現學生的知識儲備能力和寫作思維,難以激發學生對作文寫作的積極性。而思維導圖正好可以解決這一教學現狀和難題,所以本文通過分析思維導圖的相關概念和理論,探究如何在小學語文高段習作教學中有效運用思維導圖的教學手段。
一、思維導圖的相關概念及理論
所謂思維導圖,就是我們常說的心智圖,即通過運用具有發散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把握文章的主題,其最大的教學特色就是圖文并用,將文字信息通過直觀的圖形表達出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之間的關系,明白重難點,從而實現對課程的總體把握。思維導圖的教學手段,可以有效地讓學生積極運用左右腦的技能,將深埋于自己腦海中的知識儲備進行豐富吸收,從而在想象與邏輯之間實現平衡發展,達到開發學生智力的目的。
從理論上來說,思維導圖源自于一種記筆記的方法,其采用從中心向四周發散的結構方式,將整個課程進行層級化的分類,再通過不同的圖形、顏色、詞匯、線條、符號加以區別,從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程知識,并且可以積極發揮大腦機能。
二、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高段習作中的應用
1.運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選擇寫作素材
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來說,寫作的最大難點在于不知道要寫什么,對于教師提出的作文命題,往往腦袋空空,沒有內容和素材可寫,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運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幫助學生選擇寫作素材,幫助學生想明白可以從哪些角度進行切入,從而讓學生更好地調動自己腦海中的素材進行升華和包裝。比如,在“暑假里的一件事”的作文命題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講一下自己在哪里過的暑假,去哪里玩了,在玩的過程中有什么有趣的事情,這些事情為什么有趣,自己從這些事情中得到了什么啟發等等,先讓學生將自己暑假里經歷的一件事情進行口頭描述,不斷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調動已有的寫作素材,然后再讓學生根據自己講述的內容進行寫作,從而打開寫作的思路。
2.運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安排文章結構
記敘文,在敘述方式上有順敘和倒敘兩種敘述方式,所以教師在指導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分別為學生講述兩種敘述結構。比如,倒敘可以先敘述事件的結果,先表達自己從這件事中所受到的啟發,然后再描述事件的起因、經過,最后進行總結,表達出自己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主題。
3.運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進行文章表達
文章寫作的關鍵步驟還是寫作的環節,在這個過程中有些學生雖然有東西可寫,但還是不知道怎么寫,所以教師就需要用思維導圖讓學生明白自己所要描述的事情。比如,還是“暑假里的一件事”的寫作中,教師可以通過時間、地點、人物關系等關鍵詞,讓學生進行思維的擴散,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聯想,從而產生寫作靈感,激活寫作欲望,形成具有學生個性特色的作文。
綜上所述,將思維導圖引入小學語文高段習作課程,可以有效開闊學生的思維,改善學生的表達,拓寬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可以想寫、敢寫、會寫,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真正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具體來說,在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分為素材選擇、結構安排、內容想象三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寫作教學的指導,開闊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
參考文獻:
[1]汪海.小學高段習作講評課教學策略優化的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5.
[2]張立明.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應用[J].語文學刊,2015(16).
[3]黃文琴.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中段習作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