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英
【摘要】在新課改的大形勢下,日趨成熟的教育目標,要求我們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尤其作為基礎教育的小學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小學語文寫作更是被推上風頭浪尖。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藝術 寫作訓練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8-0065-02
語文教學中的重點、難點便是作文教學,而作文訓練又是一項具備很強綜合性的訓練,能將語言文字及認識水平不斷加強提高。它要求從聽、思、讀、說、寫全方面能力綜合培養。多姿多彩的學生生活便可以通過作文來體現出來,學生整體素質的水平也能通過作文水平而展示出來。事實上,正是由于長期古板、單一的教學方法及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才使得學生無法將豐富的生活素材繪聲繪色地描述出來,使他們的寫作欲望被困,受到限制。因此,語文教師就應當利用身邊的一切有利因素將寫作訓練綜合多樣化,為他們營造出良好的寫作氛圍及空間,調動他們寫作的積極性,從而自主地反映出他們多姿多彩的生活。
一、小學生語文寫作存在的問題
小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我們必須用特殊的教學方法來計劃執行我們的教學手段。那么小學生一張張有待創作的白紙我們更要為此提防規避這些因素。寫作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不愿也不敢寫作文。這是心理原因,因為每次寫作都耗時費力,精神大損,但收效不大,作文能力沒有顯著提高,還不如做理科題目得出答案有中自豪感。
2. 寫作素材陳舊貧乏沒有新意。多次的寫作使得大部分學生“囊中羞澀”,再也找不出一些新穎合適的東西來,使得學生本身對即時創作的文章都不夠滿意。
3.語言粗糙、稚嫩、缺乏藝術性。學生的文學底蘊本就是日常積累所成。表現的差別就在于語言表達的藝術性。稚嫩的語言難以堅實學生的寫作信心,更是使得文章也入庸俗之流。
4.審題立意不準。主要是學生沒有很好地把握命題中的關鍵成份,沒有能很好的圍繞中心進行創作。小學生沒有豐富的人生經歷,也沒有豐富的文化知識。小小年紀限制了他們在語文寫作中難以有很大作為,可以有的是屬于那個年齡段的童真與努力。語文寫作對于他們來說是一份來自內心童真的表象。
二、從生活性、體驗性、趣味性和實用性特點分析,指導學生寫作訓練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是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關鍵因素。要充分體現出教學這門課的藝術性,所謂要體現出音樂、靈動、知識和趣味性。語文課本身在知識面上是很美的,因為漢語是最美的語言,漢字的表現力非常的豐富多彩。教師在教學時,語文課要充分與音樂、美術、地理、文化、歷史等相關學科聯系起來,因為每一門學科都不是單獨存在的,要讓學生在愉悅的情境之中學習,在學習之中找到語文課的樂趣。教師的知識要廣泛,生活典故、故事、哲理等要信手拈來,使學生的思維活動和教師的講課交融在一起。例如在上古詩《靜夜思》時,教師可以把詩句編成兒歌的形式來傳唱,一方面增強學生的記憶力,另一方面也體現出詩的音樂美。
好的寫作基礎不僅需要豐富的想象力及獨特的創新精神,還需要有豐富的知識積累。因此,引導學生多讀好書是教師豐富學生知識儲備的快速有效方法。除了推薦好書這個方法之外,還可以有制定讀書數量、合理為學生安排讀書時間并為其組織讀書匯報活動,使其互相交流讀書筆記等方式。當然,也可以有些獨特新穎的訓練方式,比如說:利用班級一角組織學生制作“好書交流卡”活動,讓同學們把自己最喜歡的一本書的書名、內容概括、喜歡的理由以及自認為精彩的摘錄編寫在卡片上,當然最后要屬上推薦人姓名,也可以對其卡片進行自己所喜愛的裝飾。卡片制作好后掛在班級一角,以便學生能在自由參閱的同時相互交流感受。卡片定期更換,并在期末評選出最佳推薦獎。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制作熱情,還能使他們以輕松的心態去選擇一本好書并對其進行鑒賞,也由此使得作文綜合訓練能力隨著活動的進行而不斷提高。還可以針對課文內容搜集資料補充知識,使大家在彌補課堂教學和課內閱讀不足的同時也培養了自行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小學生說、寫素材至少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第一,生活性。在教學中通過別具匠心的情景創設,引導學生觀察真實的外部世界,反映生活的本色,從中尋找說話、作文的靈感,寫出原汁原味的生活。可見,教師應善于挖掘學生生活的源泉,引導他們在生活中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有一顆善于體驗的心,那么學生的習作才會是一棵有扎實根基的樹。第二,體驗性。“體”指親身經歷,“驗”則制感悟。小學生人生閱歷淺,只有親身體驗的實物,才能有話可說,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序”。讓做作文的孩子寫自己想寫的話,寫自己切身體驗的生活。第三,趣味性。好玩是孩子們的天性。好玩的實物最能引起孩子們濃厚的興趣,從而寫作訓練中要精選兒童喜聞樂見的活動或游戲方式,使他們能全身心投入其中。第四,實用性。說、寫素材對學生現實和未來生活有用,才是最有價值的,才是我們應該加強的。
三、對口頭作文與即興作文能力的培養
兒童語言最開始是由口頭語言形成的,而不是書面語言,所以說,口頭語言是基礎,只要能結合實際鍛煉好口頭語言便能夠使學生的書面語言得到發展。無論是低年級還是高年級,口頭表達都是寫作所面對的首要重大難題,而且口頭語言還是作文教學的切入口,通過口頭語言表達教師可以對學生口頭語言表達所暴露出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由此,常用的方式就有個人演講兩分鐘和即興口頭作文兩種方式。在如今這個注重表現的年代,根據學生想要展示給他人的是一個完美形象的心理來看,每天將課堂前兩分鐘安排給同學輪流不定內容演講,同學們定會準備充分,并反復練說。兩分鐘的內容并不長,但卻能充分展示學生用詞的把握并有效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而教師欣賞的目光及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則是對他們最大的鼓勵。
參考文獻:
[1]普通小學《語文課程標準》.
[2]《作文教學反思》 陳家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