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紹峰
北京龍舉云興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新課改對高中數學教師的教課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將數學文化融入課堂當中,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深刻體驗數學帶給他們的樂趣,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享受這一文化的熏染。文章討論了數學文化在課堂中呈現的意義,并對將數學文化融入數學課堂的策略展開了探究。
【關鍵詞】數學文化;高中數學教學;應用
一、前言
社會進步對人才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學校在對數學課程進行設計時,必須要求教師在教課方法上做出創新改變。將數學文化有效攝入課堂當中這一新型課堂形式應運而生,其主要目標是要求數學教師在課堂上要適當向學生傳達數學文化對數學知識本身存在的關鍵作用。教師在攝入數學文化時,要注重在課本內容與實際生活案例有效融合的基礎上建立課堂結構,試圖采用有效手段使學生獲得更多可以訓練創新思維的機會,激發他們在數學課堂上的探索樂趣,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使他們充分認識到數學文化在數學領域發展所展現的關鍵作用。
二、對現在數學課堂呈現出的弊端展開反思
(一)應試教課偏離學生需求
縱觀這幾年高中生在數學方面的表現可以看出他們的學習狀態并不是很理想,很多學生在對數學內容的接受上效果很不理想,從而失去對數學的探索樂趣。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是教師的教學觀念過于陳舊,還在延續著以往針對應試而進行的教學工作,沒有考慮學生的真實想法。教師認為學生只要能夠具備與考試相關的解題技能就算完成了教學目標,而對數學理論的歷史演變以及相應的課外拓展并沒有引起足夠重視。這種課堂形式導致學生在接受知識時無法深層次理解其中蘊含的文化,致使學生在對知識缺少深刻探究的意識下很難關注到其中包含的實質。
(二)課堂主次對象安排不合理
在課堂上,教師依舊保留自己是教學主體的陳舊理念,沒有根據課改提出的以學生為主的新需求做出課堂調整。教師在講課時,只是將課本內容灌輸給學生,致使學生一直處在被動接受的地位,漸漸喪失了主動對問題探究的意識。教師將教學重點依附在對學生解題技能的強化訓練上,方便學生熟知課本內容并將解題技能充分施展出來以應對未來的考試。這種對側重點的錯誤認知導致學生在思維訓練空間上明顯不足,對他們以后的發展造成很大的阻礙。
(三)教材在設計上出現漏洞
數學教材中本來就包含著很多的理論,編者在設計應用題目時沒有將其與生活實際有效融合,致使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存在一定難度。教材中涉及的一些資料的列舉并沒有與所學內容建立起很好的聯系,或者在對某一理論的發展演變進行拓展時過于枯燥,并沒有呈現出拓展的實際價值。在內容的難易分配上也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并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真實數學水平。這些不利因素不僅嚴重妨礙教師對課程的安排工作,還會影響整個課堂的狀態,致使學生無法產生對數學的探索樂趣。
三、以文化作為切入點展開數學課堂所呈現的作用
(一)使學生從內心萌發對數學的鐘愛
學生對內容枯燥且理論繁雜的數學課程很難產生興趣。因此,教師在講課時要注重塑造學生對數學的重新認識。讓學生對數學課程的認識有所改觀,建立起對數學的興趣,顯得很有必要。教師在課上根據課本內容攝入一些與之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降低教學內容的繁雜程度,幫助學生對所學內容形成更加全面的認識,那么學生理解起來自然就會方便很多。例如在講解一些理解起來較為困難的理論時,可以將與理論相關的人物以及理論產生背景介紹給學生。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在輕松的課堂氣氛下產生對這一內容的興趣,還可以幫助他們在對數學知識的認知上拓寬一個層面,有助于他們在思維上的訓練使其對數學這門學科有所改觀。
(二)幫助學生真正成為主體展開學習
課改對高中數學提出了新的教學目標,倡導教師在教學中注重為學生提供主動學習的機會。學生單從課本中發掘數學文化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依據自身所具備的知識基礎和解題技能,在對問題進行主動探究中來體會。在課上,教師要使用恰當方法將數學文化滲入到教學中,給予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發掘及探索空間,鼓勵學生積極發現課堂中的問題并主動思考問題答案,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知識蘊含的內在文化并將其有效應用到問題的解決中。教師在旁邊進行適當引導,使得學生的思路與正確方向不產生偏離[1]。這樣的文化攝入可以使學生真正作為課堂主體展開對問題的探究,改變以往被動的學習狀態,使學習效果得到顯著提升。
(三)促使學生思維層次提升
在數學教學中攝入數學文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在各個方面的思維水平。在課上,教師著重關注學生具體情況,設置合理的實踐活動,可以很好地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使他們在對某一事物的看法中表現出更加嚴謹的狀態,提出條理清晰的解決方案。這種思維對學生以后的職業發展起到關鍵作用[2]。同時,教師要注重發掘數學課本中包含的創新理念,并將其傳遞給學生,對學生針對課本提出的疑問及看法給予支持并進行適當的指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幫助他們更好地解決存在的問題。
(四)幫助學生塑造品格
有學者曾經提出數學人才更注重的是數學探索精神以及思維的養成,始終銘記數學帶來的精神及對待問題的思維看法對他們以后的職業發展很有必要。數學的這一特性可以促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思維上得到有效提升,使他們對事物做出準確的判斷,對他們品格的塑造很有幫助。
四、將數學文化與數學課堂融合的幾點策略
數學對高中生來講,是有效訓練他們思維養成且在考試中占據主要地位的重點學科,其中所蘊含的文化也是其他學科所不具備的。因此,數學教師在講課時一定要注重將學科中包含的文化傳遞給學生,以滿足社會的需求。由此看來,采取有效措施將數學文化融入數學課堂,對于訓練學生的思維和促進學生的實際發展都很有必要。
(一)教材改革
學生接受的數學知識大都來自教材。因此,在編寫教材時,適當融入數學文化就顯得很有必要。編排人員在對教材進行設計時,應該有效將數學文化進行攝入,將一些在數學領域有所成就的人物及相關背景在教材中呈現出來。這樣,學生在對這些背景知識進行了解的過程中就會體會其中蘊含的正確理念,從而更積極地學習數學。例如在教材中適當設計有關華羅庚在數學領域的具體表現,向學生展現他是怎樣創設矩陣幾何的。在展開教學之前引入適當的人物案例,有助于學生對課堂內容進行掌握,同時有助于其興趣提升。
(二)創設情境
教師要改變灌輸式教學的陳舊觀念,注重對教學方式進行不斷創新。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設置相應的教學情境,在注重保持數學理念不被曲解的情況下將其以生動的形式展現給學生,將數學理念的創造背景與演變過程傳遞給學生,從而使學生對數學內容的理解更加透徹。情境教學法給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可以有效幫助學生理解繁雜的知識內容。將課本內容與生活中的實例有效融合,可以使數學更加貼近生活,讓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學習數學,為解決實際問題提供理論依據。
此外,教師要注重根據課本內容建立相應的問題情境,或者鼓勵學生對所學知識提出相關問題,并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師可以從定理、概念等方面建立情境,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探究興趣,訓練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注重史實
在數學課上,教師可以根據相關內容展開相應的史實拓展,從而有效將數學文化與課本內容相融合。教師可以開展數學相關知識講座,向學生展示歷代數學研究領域的各位學者做出的貢獻,引導學生到當時時代背景下了解學者創造某數學理論的真實意圖及創造思路,樹立榜樣,學習其創新精神,從而在提升學生數學專業技能的基礎上使其感受到文化在數學領域產生的顯著效果。
(四)課外拓展
學生只學習課本上的知識已經無法適應現在課改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為此,教師必須采取一定手段拓寬學生的學習范圍,使學生在學習到基礎知識的同時還可以拓寬知識層面,為學生接下來的深入學習打下良好基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閱讀一些國內外比較著名的有關數學的研究書籍,或者在網上搜集相關知識,對數學的演變歷程有豐富了解[3]。這對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很有幫助,能使他們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到學習中。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向學生介紹相關的數學書籍。
五、結論
綜上,通過對數學課程的有效探究,可以看出數學是一門富含深刻文化的科目。因此,教師必須采取有效策略將數學課程中潛在的文化內涵發掘出來并呈現給學生,使他們在學習到數學知識的同時對其蘊含的文化也有一個充分了解。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必須對此引起足夠重視,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堅持打造出符合學生實際情況又能呈現數學文化的課堂,使教學水準上升到一個新層次,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毛發成.高中數學教學中數學文化的滲透對策[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5(11):70.
[2]朱翠柳.高中數學教學中數學文化的缺失與應對[J].學周刊,2015(29):188.
[3]楊金平.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數學文化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5(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