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交通土建專業群為例,提出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的三條路徑:依托交通背景,立足交通事業,發展交通土建專業群;整合資源,堅持以校企合作帶動專業群發展;推進校企深度合作,促進專業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關鍵詞】產教融合 校企合作 高職院校 交通土建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4C-0004-02
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提出,“要深化校企協同育人,充分發揮企業的重要主體作用。完善職業教育行業指導體系,提升行業指導能力。推進專業教學緊貼技術進步和生產實際,有效開展實踐性教學”。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努力探索尋求校企合作發展的道路,但是在實踐中,發現企業積極性還沒有調動起來。為此,校企合作不能停留在讓政策扶持、企業支撐的發展道路,應堅決避免專業建設中學校“一頭熱”而企業參與熱情不高的“掛牌式”合作形式的尷尬局面。本文試以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交通土建專業群為例,提出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的三條路徑。
一、依托交通背景,立足交通事業,發展交通土建專業群
(一)依托交通背景,把可持續發展落實到行動。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實行廣西教育廳及廣西交通廳的“兩廳協管”機制,在公平、公開、公正享有教育廳資源前提下,依托交通背景下的優勢,大力發展交通土建專業群。如何加強企業服務意識,合理設置高職院校的專業布局,是評估一個高職院校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指標。構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主要從兩方面展開,一是職業院校要“落地生根”,對接地方交通企事業單位,謀求地方交通行業事企業的認可的專業發展方向;二是學校主動出擊,探索校辦企業,利用土地及人員優勢吸引企業“參與”創辦校企公司。其中,“對接”要求職業院校主動為專業謀求生存空間,得到行業認可,招聘自己的畢業生;“參與”則是發揮協同創新理念,以自己“場地、人才、設備”優勢,以開放的態度與企業合作,建立校辦企業,為師資培訓、人才培養、技術更新、實訓基地服務,加強交通專業群的內涵建設。
(二)立足交通事業,加強協同作戰,實現企業經濟效益。依托“2015年廣西高職示范特色專業及實訓基地建設項目”,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獲得1000萬的實訓基地建設財政支持資金。學院把該項目列入學校黨委工作會議的討論議題,明確作為學院“十三五重大項目”,成立項目建設的保障機制體制,集全院智力、財力支持完成。經過系部與學院各部門多次溝通,借此機會向行業表明學校對交通土建群建設的決心,向廣西交通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及廣西路橋總公司等行業企業發出邀約,共同參與廣西交通事業人才培養基地的建設,實現對外窗口的“蝴蝶效應”,促進學校對外合作深度,促進企業參與的積極性,推動校企合作的“雙贏”模式的發展。
(三)發展交通土建專業群,集中優勢資源,打造全國名牌效應。校企深度合作,應在教育的各個階段發揮自己的長處,將交通土建專業打造建成特色鮮明、區內領先、國內具有影響力的優秀專業。為了完成建設目標,達到建設效果,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路橋教研室全體教師多次走訪企業,圍繞1000萬財政資金作項目規劃及建設方案進行深入而全面專業剖析。兩個月內教師代表團與企業專家團開了大大小小十余次會議,從最初的校方提出的“六四原則”(60%進行基礎建設,40%完善軟件建設)到全部1000萬投入到基礎建設中,后期追加500萬元完善整個專業群的仿真實訓基地建設,再到全面推翻實訓基地選址,提出“建設地標,以專業建設帶動校園文化建設”的理念,把實訓基地放在教學樓與學生宿舍樓中間的黃金地帶,同時確立了一次性完成專業群實訓基地建設目標,學校額外追加700萬余元。這就向行業發出一個信號,全力支持打造品牌效應,1700萬余元的全力支持,以促進“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
搭建“基礎實訓平臺—強化實訓平臺—生產性實訓”三級能力訓練平臺,既滿足理論教學、仿真實訓、工程實體的實驗、檢測等教學活動需求,又實現規劃建設項目與校園建筑和諧統一。在發揮校內通行功能的同時,作為校園景觀和地標性建筑之一,美化校園景觀,達到以專業建設帶動校園文化的作用,最終達到集教學、實踐、專業技術研發、培訓、服務社會于一體的路橋專業校園工場。
二、整合資源,堅持以校企合作帶動專業群發展
(一)積極探索新型校企合作。2014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初步提出“探索發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允許以資本、知識、技術、管理等要素參與教學并享有相應權利”;2016年教育部發文《關于征集職業院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典型案例》,鼓勵全國職業院校積極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實踐。
股份制的核心是股東按股分紅的一種經濟組織形式;而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從資產的組織運營方式角度提出的,簡單來說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建立在股份制的優化及對現代錯綜復雜的資源更合理配置、整合的協同合作。校辦企業是促進行業生產技術發展、幫助企業推進技術升級、加大地方經濟服務能力的責任與義務的新力量。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成立教育發展集團,開展混合所有制公司(企業)的發展探索道路。積極創新校企合作模式,對設備、人員、政府、企業、高校的資源進行整合。高度配合政府的政策,充分調動企業的參與力度,高效使用校外優良設備,以高校為基地,集中各個方面的高端技術人才,達到校企共贏目標,效應政府號召,完成國家及區域科技、生產的優化布局,是地方高校的義務,也是科技人才的社會價值體現。創新校辦企業是產教融合背景下,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的校企合作的改革,努力致力于提高新型企業的活力與創新。第一,可以解決企業用地緊張、學校設備更新速度不滿足現代職業技術要求的雙方“剛需”;第二,能夠實現校企間的設備、人員、技術的協同創新功能;第三,可以促進行業的技術更新速度,更好地配合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及優化的戰略目標;第四,校辦企業對于提高師資隊伍的業務水平、提升企業的科研能力、穩定壯大研發團隊、彌補教育基金的不足也作出顯著貢獻。
(二)協同創新合作形式,務實完成專業群建設目標。隨著政府參與及政策支持力度加大,通過“政府、企業、學校、人才”的深度協同,校辦企業的蓬勃發展不單是高職院校利用自身優勢獲得發展的契機,獲得社會影響力的有效途徑,在榮譽的背后更應該看到提學校辦企業對行業的生產效率及行業競爭力的提高是高校促進行業生產技術發展、幫助企業推進產業升級速度、加大服務地方經濟能力的責任與義務。
現代職業教育要求學生不單是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而是適應企業升級后要求達到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首先要掌握專業理論知識,同時要熟練本專業操作技能應用,綜合培養學生的生產、經營、管理的能力;而要達到這個目標,興辦校辦企業,實行深度“產教融合”必不可少。深度“產教融合”興辦職業教育,使得院校與企業深度融合,讓企業用工標準與人才培養目標掛鉤,專業發展與行業發展掛鉤,教育事業與企業升級掛鉤。這樣實習單位才會樂于接受學生實習,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三、推進校企深度合作,促進專業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一)深度校企合作以讓學生受益為準則。校辦企業是“產教融合”的重要依托,用企業的用工標準去衡量學生的學習效果,用企業的觀點去評價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是實現培養企業用工標準優秀人才的重要教學環節。教室和實習基地是理論聯系實踐的重要環節,校內設備完善后,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就是學生能力提升的場所,那是從學生到員工適應期的第一步,是技術與技能轉換為生產力的潛化過程;搞好校辦企業,是把教育目的和社會效益有機結合的有效途徑,把企業生產、運營、管理當作必要的教學環節,學生就能獲得真正的實踐鍛煉,把學生當作員工進行綜合能力培養。用企業的用工標準去衡量學生的學習效果,用企業的觀點去評價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學校才能培養企業用工標準人才,讓學生長期收益。
(二)產教深度融合,讓師資隊伍業務能力及專業素質得到提升,實現自我增值。校辦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總結起來就是實行教學、實習、生產、科研、經營、管理六位一體,使教學與實踐緊密結合。在具體運行機制下,專業教師不能參與企業的管理,但是可以參與到具體項目的運作,及時更新自己的專業眼界,提高專業素質。教師的“企業員工”的身份可以協調教學、實習及生產的關系,而企業員工也可以作為“兼職教師”的身份從事項目建設的同時參與教學,校企一體的師資隊伍遠比到外面聘請“兼職教師”有利于學生,更有利于學校管理。學校教師與企業員工的雙重身份保障了教師隊伍的專業素養,同時保障了企業員工具備“教師職業道德”,既能加強教學需要的專業師資,又能充實企業人才儲備;既把前沿技術和市場信息及時傳入課堂,彌補教材的不足,又能把生產問題反饋于課堂,調整人才培養的知識結構。借助校辦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有利于企業的人才儲備,有利于專業教學團隊建設,提高教師專業素養,掌握行業前沿技術,優化專業設置及發展。
綜上所述,產教深度融合,有利于開拓校企合作的多樣形式,加強與行業的聯系,是推進理實一體化教學、增加校外實訓基地、把控實訓質量、培養優秀人才的需要,是跟蹤行業前沿技術,提高行業地位,提高行業認同感與地位,有利于學生,有利于教師,有利于專業建設,有利于學校樹立品牌的大事。應以企業對專業人員的用工缺口為人才培養規模,以企業升級后的產業布局調整做專業設置,以滿足于企業用工標準致力于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應加強校企深度及廣度上的合作,提高企業服務意識,務實執行“企業獲近利、學生得遠利、學校求發展”的政策指導,努力尋求企業的協同發展,實現共贏,促進學校及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蔡廣聰.CIPP評價模型下高職院校專業產業化服務研究[J].廣西教育,2014(4)
[2]孔婉茹.高校校辦企業發展中存在問題與對策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3
[3]蔡廣聰.“611”技術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廣西教育,2014(8)
[4]袁檸,蔡廣聰.高職院校內涵建設探索[J].廣西教育,2015(5)
【基金項目】2013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政行企校‘四位一體的廣西交通行業協作培訓機制探索”(2014JGA331);2014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重點項目:(2014JGZ169)
【作者簡介】蔡廣聰(1979— ),男,廣西桂平人,碩士,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職院校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
(責編 劉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