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族鋒


【摘要】時代不斷地發展進步,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我國文化教育領域的發展進步,而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當中,就曾明確地指出了“九年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一定要面向全體學生,從而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基本語文素養”,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對小學一線語文教師帶來了巨大的挑戰,而對于如何有效地理解語文學科的基本核心素養,也成了小學語文教師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之一。
【關鍵詞】愛讀愛寫;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分析概述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納塔莉·戈德堡的《再活一次:用寫作來調心》這本書,是教導創意寫作的經典之作,作者認為:“寫作就好比修行,不管是喜歡還是不喜歡,不管是有靈感還是沒有靈感,不管是開心還是難過,不管是痛苦還是興奮,都一定要寫,而人類為什么會寫?因為寫能夠讓人再重新活一次,并且可以活得更加真實、更加久遠。”而在讀這類書的過程當中,能夠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創作所帶來的良好價值,這樣也能使我們在一定程度上發現在實際的寫作教學與閱讀中所存在的問題,讓我們深刻地認識到關于開展愛讀、愛寫活動的重要性,而寧化縣的教育領導,也對這個項目的開展給予大力的鼓勵以及支持,這也是我們開展的愛讀、愛寫項目活動順利進行下去的一個重要支撐保障。
一、持久寫字
文字作為一個國家甚至一個民族在創新發展當中的重要靈魂,不把文字教好,不在寫上多下功夫,這在一種程度上講就是一種“罪過”。而通過日本相關教育研究的資料就會發現,日本有一種非常特殊的教育現象,那就是堅持寫毛筆字,時至今日,這個堅持也都一直沒有被放棄,而在日本的新春當中,孩子是要被家長帶到神廟中去寫書法的,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告訴孩子,在新的一年里一定要從寫字開始。
而在小學語文教材的一些較為優秀的課文當中,語言是非常具有童趣化的,不僅其內容形式較為豐富,體驗范圍也是別具樣式,并且具有非常強烈的時代感,這樣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自身的語言能力,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是非常具有模仿能力的,而“仿寫”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對于孩子在運用別人的結構以及表達方式上,只要他確實地表達出了自身的思想,那么教師只需要對其進行支持以及鼓勵便可。而不斷地練習寫字并不意味著就一定要成為書法家,而是領悟到其中的精髓。書法教育在培養學生的書寫能力以及審美、品質上都有極大的作用。在小學高年級中,每周可以安排一節課作為毛筆字的學習與練習。深感慶幸的是,寧化縣已將書法教育寫進政府工作報告中,已有多所學校通過了省書法實驗學校的驗收。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自己應先寫好粉筆、硬筆、軟筆“三筆字”,然后抓好學生的寫字雙姿,培養學生端端正正寫字,從而使學生在充滿浮躁的社會中能夠靜下心來去體會寫字的精髓,而這也注定是培養小學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必然趨勢。
二、多讀書
早在1979年,《大聲朗讀手冊》就已經被譽為能夠改變美國歷史的一本重要的書,而這本書的作者也是當時美國較為著名的閱讀家吉姆·崔利斯,在書中,就有著這樣一個閱讀定律:“當你讀的書多了,那么你自然知道的事情就多了”“當你知道的事情越多的時候,那么你就會越聰明”“當你變得更加聰明的時候,那么你在學校學習的時間就會變得更久”“而當你在學校學習得越來越久的時候,那么你所獲得文憑也就會逐漸地增多”“當你所獲得文憑不斷增多、提高的時候,那么你工作的時間也就會不斷地延長”“當你工作時間不斷地延長時,那么你的收入就會逐漸地增加”。這些雖然都是一些非常簡單的閱讀定律,但是,就是因其非常簡單,導致我國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并沒有對其加強重視。
近些年來,相關數據顯示,世界上人均讀書次數最多的民族為猶太人,而芬蘭是全世界圖書館密度最大的國家,而我國年人均讀書只有4本左右。美國有一位非常著名的作家曾經在《家庭作業的迷思》一書中指出:“世界上排名第一的家庭作業就是每天回家讀一個小時左右的書。”而在美國的課程內容上,都會要求學生每天到閱讀工作坊中去進行一小時的閱讀學習。
為了能夠達到多讀書的效果,我認為可以開展關于整本書閱讀的實驗方式。在班級開展一些類似整本書閱讀的實驗活動,才能在最大限度上幫助小學生達到多讀書的良好目的。此外,小學語文教師也可以在每堂語文課之前拿出大約10分鐘的時間朗讀整本書給學生聽,這樣不僅會激發學生對于讀書的積極性,還能在很大程度上收獲到語文的精髓所在。
三、回歸寫作原點
在我國,對于小學生的寫作普遍都是從三年級開始的,主要是通過教師的“練習、練筆”引導,使學生寫出一些較為簡短的作文。雖然我國也一直著重強調讓寫作變得更加簡單,但是這樣做卻在很大程度上使學生對寫作產生了不重要、無所謂的想法,長此以往,學生在寫作的道路上也就漸行漸遠,小學生不會體驗到寫作所帶給他們的樂趣。因此,要讓寫作回歸原點。
四、結論
綜上所述,只有持之以恒地書寫,才能在很大程度上擁有精細化的寫作能力和水平,而長久地閱讀,可以使閱讀素養伴隨終身。教學只有回歸寫作原點,學生才能養成語文素養。只有真正加強對愛讀愛寫的重視度,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我國小學生整體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雒進才.論語文知識向語文能力的轉化[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26).
[2]鄭宇.語文能力與語文教材[J].課程·教材·教法,2012(25).
[3]武漢市五里墩小學課題組.小學生語文素養綜合評價及其教學策略研究[J].武漢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學報,2016(15).
[4]楊麗.“教學評一體化”開啟語文教育新境界——成都高新區“小學生語文素養發展性評價”改革觀察[J].教育科學論壇,2012(5).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