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順龍
【摘 要】隨著“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推廣,與之相伴的模式形式與實質不清、組員分工不明、評價機制不合理等相關問題也開始出現。為了優化這一教學模式,需要教師布置合理任務、明確組內搭配和組員分工、增添趣味元素、豐富小組合作形式以及建立起重視學生個體價值的評價機制。
【關鍵詞】小學數學 小組合作 課堂探索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0.047
隨著新課標的推行,倡導學生互助學習、自主學習的教學理念開始被更多教師采納,“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也越發地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得以推廣。相比傳統教學中教師“滿堂灌”的方式,這一教學模式更多地建立在學生的自主與互助的基礎之上,對學生的自覺性以及學生間的合作搭配能力要求較高。然而,相比初高中學生而言,小學生的自控力以及統籌能力還不夠成熟,因此,小學數學課堂的小組合作學習,需要教師更多地發揮出引導者和調控者的角色力量,激發學生的動力和興趣。
在筆者的教學觀察中,不少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在小組合作的形式與實質、小組成員合作的順暢度以及小組學習成果的評價機制方面,都有值得進一步完善的空間。因此,本次論述將從上述問題入手,圍繞對小組任務的設置、組內成員的分工搭配、合理的評價機制以及趣味性合作等角度,對上述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探索。
一、當下小學數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現狀
(一)側重形式而忽略實質
在筆者所參見過的小學數學公開課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應用雖廣,卻有不少是流于形式。比如,一道并不特殊的題目,動輒讓學生討論;討論時間過短,前期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不足;教師只是“走馬觀花”,不曾深度介入小組群體發現學生的問題。以上的“小組合作模式”,未能真正達到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和提升能力的實質要求。
(二)小組成員合作不夠順暢
小組成員間的合作不夠順暢,主要表現為組員間分工不明,參與度不平衡。例如合作成了優等生的“專場秀”,“后進生”缺乏參與熱情和信心;遇到發言總結環節,組員相互推諉,拖慢效率;小組內部缺乏統籌,討論背離話題等等。以上弊病,皆出自小組內部缺乏分工和組織紀律,不利于小組成員形成良性的合作互動關系。
(三)小組合作形式單一
單一的小組合作形式,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比較常見,常規的形式是教師布置任務——組員討論——得出結果。然而,對于小學生群體而言,這一過程未免太過枯燥,心智尚未成熟的他們很容易覺得這種模式不比教師單向傳授來得有趣,便很難對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保持積極性。
(四)評價機制難以建立
目前多數教師傾向于對小組進行整體性的評價,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價值,這便容易放縱部分學生群體的惰性思維,即一位學生得出答案,其他組員搭了便車。不過,數學科目不似文科有靈活而發散的答案,它無法要求每一位同學必須提出獨到的見解,這便給教師建立起對學生個體的評價機制帶來挑戰。無法顯現出學生個體價值的評價機制,難以使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得以調動。
二、關于改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應對策略
針對上述的問題現狀,筆者欲從以下四個方面,對改善小學數學課堂小組合作模式作相關的針對性探索。
(一)明確小組合作實質,布置合理任務
小組合作模式的開展的出發點,是為了發散學生思維、提升其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教師布置的任務要有探討價值,要能鍛煉學生能力。
比如,“蘋果每斤3元,梨每斤2元。你有20元,如果要求你把它剛好用完,可以怎樣買?”這道有四種方案的開放題,能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可以用來做任務布置;此外,“假如你是一支部隊的長官,部隊本有1000斤糧食,前面3天行軍已經消耗掉了500斤,卻被告知后補的糧草無法及時供應,但部隊還需要堅守陣地5天,為此,你應該把部隊每天消耗的糧食量控制在多少?”這種情景代入式的問題,都適用于開展小組合作。
(二)進行合理的組內搭配,明確組員分工
目前比較常見的組員搭配是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即組內的優等生、中等生和后進生數量各占據一定比例。這種模式具有一定的科學性,有利于組員間的“傳幫帶”,也有一定的弊端,即筆者在前文所提及的學生參與度不平衡。為此,組內一定要分工明確,比如:組織能力強的同學擔任組長、細心的同學擔任記錄員,表達能力強者做最后的總結報告等,讓每一位同學都有事可做,所做的努力都有跡可循。
這類明確組員分工的做法,也是下一步教師建立良好的評價機制的基礎。不過,教師在這一過程中還要加強對學生的鼓勵和引導,尤其是對于后進生,要多對其進行精神層面的贊揚和肯定,提升其參與的積極性。
(三)豐富小組合作的形式,增添趣味元素
針對小學數學課堂小組合作形式單一的問題,教師可以為其添加相關的游戲元素,增添其合作學習的趣味性。例如設置“奪小紅旗”類的闖關游戲,將各類題目設置不同的“關卡”,哪一組能夠快速而正確地得出答案通關,哪一組便能奪得紅旗。如此一來,各位小學生的興趣得以調動,小組每個成員也有了合作的動力。
否則,長久單一的討論模式,既有可能讓后進生興趣寡然,也可能使優等生產生“被拖累”的厭倦心理。因此,教師還可以探索出更多的形式和方法,以充分提升不同思維層級的學生的參與度。
(四)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重視學生個體價值
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是教師在總結與反饋環節的一項重要元素。除了對小組集體成果加以評價以外,還要重視集體內部的個人價值,以規避掉部分學生渾水摸魚的惰性思維。
當然,這種重視個體的評價機制,需要依賴小組成員的明確分工,并且最終回歸到學生個體。透過每一個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所承擔的工作,關注他們是否掌握到了相應的知識點和思維方式,并給予贊賞和肯定,以形成良性循環。
三、結束語
總之,想要使“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發揮真正的作用,需要教師從理念上對其加以深層次的優化,認識到這一模式的實質在于,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拓展其思維,而非停留在表面的某種單一的形式?!靶〗M合作”也并不意味著教師可在一旁作壁上觀,相反,這一模式需要教師投入大量的精力來調控全局、引導學生思維、關注學生狀態、解決組員疑難、進行及時有效的反饋等。也就是說,教師應該以引導者的身份,與學生群體一起,深化小學數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