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潔
【摘要】作文教學一向是語文教學的大難題,也是學生最頭疼的語文學習內容。微課符合當代移動社會的特征,把“微課”資源應用于寫作教學對于培養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具有很大的幫助。本文通過調查分析和資料查找,從其主要實踐例析著手,并結合教學實例,簡單剖析作文微課在小學中段寫作教學中的應用嘗試。
【關鍵詞】小學語文 寫作教學;微課;實踐例析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現今,“微課”已漸進語文學科視野,是新一輪語文課堂改革的重點。目前,語文學科在微課發展態勢上還不夠成熟,與作文相關的微課更是鳳毛麟角,小學語文作文微課資源的應用嘗試可以說是一項創新性的研究。筆者目前在從事四年級語文的教學,表1是筆者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對人教版四上單元習作微課研究框架的一個解讀。筆者試圖從作文微課的本源著手,努力嘗試進行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合理性研究和相關評價,總結出了以下作文微課在小學中段寫作教學中的四種實踐例析,為課程改革的實施進行積極有益的探索。
一、深挖教材佳作,注重延伸拓展
教材內容是語文學習之綱,里面有不少美文佳作,作文微課的素材其實完全可以從中提煉,這能直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和語文素養。如:筆者在執教人教版四年級上冊 《卡羅納》 一文中,截取了學生熟悉的細節片段“我發現卡羅納獨自站在一邊端詳著我,他的目光里充滿著無法形容的悲哀……”(神態、動作描寫)“老師就對大家說:‘卡羅納的母親去世了,這個可憐的孩子遭到了巨大的不幸。……”(心理活動描寫)等,把這些單一的人物描寫在微課中分類呈現,并配以情境模仿表演,讓學生瞬間學習,只針對細節描寫的同步訓練。根據小學六年的習作類型,教師在引領學生學完一篇課文佳作后,可以利用教材內容設計專題擴寫、縮寫、仿寫、續寫等微課進行小練筆,也是一個好捷徑。
如在學習看圖習作《勝似親人》中,筆者借助微課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體驗作文的愉悅,以一種動態的方式引導觀察,從而掌握看圖寫作文的要領,特別是人物描寫中的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等具體方法,也可以選取其中一種描寫制作成作文微課,例如《外貌描寫不出現“有”》。學生在感受不斷成功的過程中步入樂于表達、勤于寫作,乃至能說會道的境界。它不僅能降低寫作的難度,還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如在學習人教版四年級上冊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一文中,葉圣陶先生給肖復興修改《一張畫像》中運用的一些作文修改的方法,就可以把這個內容做成一個作文評改微課。以課文為例,拓展指導學生如何正確運用修改符號修改作文,如調位號、增補號、刪除號等,提高學生修改文章的能力。另外,還可以利用學生的平時作文就如何點評修改做成微課,形成一系列輕松評作文的微課。
二、存留活動記憶,創設快樂情境
孩子們就是天生愛玩的精靈。在課堂或課間活動中,如下棋、玩游戲、打球、跳繩,他們總能玩得不亦樂乎。此外,學校還經常舉辦許多有利于兒童身心發展的校園活動和校外活動,如科技節、運動會、藝術節。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一般都會有一段記錄活動過程的視頻資料,即使只有一個便攜式的手機也能清楚地被捕獲。如果能整理這些視頻信息加以保留,那就是最好的作文微課資源。活動資料正是學生實際的體現,通過微課將活動再現,在愉悅的回味中,學生喚醒了當時的興奮記憶,寫作心情自然高漲,開始自由地表達落筆。
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快樂體驗的基礎上“動起來”,從抽象到具體,有感而發。這就要求教師設計的微課要能靈動起來,學生眼中有物,腦中有思,才會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像這樣把微課與相應的文本和音頻效果相匹配制成的欣賞型微課,在多感官的強化沖擊下,孩子們樂于學習的積極性明顯提高了。如:筆者在設計《我們的課間活動》作文微課時,采用的素材是來自學生平時活動的照片,學生的興趣自然非常濃厚。
這是微課的開始部分,為學生搭建了支架,引導學生進入那個情景,既要說出當時活動的過程,又要表達出對活動的收獲。如果說,“勝似親人”體現了看圖作文的靈動,那么“我們的課間活動”就呈現了與現實相結合的身邊事的描寫。前者可謂盡情想象,后者則是現實真實。這樣的習作教學,不但能激發孩子們學習仔細觀察的潛力,而且能在快樂情境中體驗寫作帶來的樂趣。
三、呈現鮮活事例,泛起心田感悟
在現實中,帶孩子們走出校門,走進大自然的機會是十分有限的。如果教師把自然美景制作成微課帶入課堂,讓孩子們身臨其境,同樣也可以體會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如筆者在教學《五彩池》時,把美麗的九寨溝、“瑤池”般的五彩池等真實的美景配上優美的音樂制成微課,把旅游帶入了課堂,孩子們不由自主地借景抒情,為本單元“自然景觀”的習作就埋下了伏筆。而筆者在教學“自然景觀”的習作時,在描寫景物中就可以重點引導孩子們恰當使用優美詞語,把這塊內容結合鮮活的圖景制作成了微課帶入課堂。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學會了仔細觀察景物,抓住特點具體寫, 特別是準確表達一些有特征的動詞和恰當的形容詞,以確保作文微課提供給學生的是單一而且有實際意義的點。
親身經歷的體驗,可以讓孩子們銘記在心里,可以將他們的表現和感知記錄在文字、音頻、照片或視頻上,把這些鮮活事例制作成作文微課,在微課中展播分享成長的喜悅。特別是一些不知道的特殊事跡或值得共同學習的資源,這些都是有意義的作文微課素材。如筆者班里的學生每年暑假都會組分隊進行暑期社會實踐,這就是有意義的作文素材,把這些內容制作成微課,就能夠擴寬學生的知識面,感觸和思考自然也就會多了。
通過簡單的錄像形式把學生朗讀佳作的情景以微課形式展現給學生和家長,那作文欣賞課就不僅僅是在課內進行了。如筆者就把其中一篇《觀察胖大海》的范文朗讀交給了班里的一個學生,給孩子一個展示的平臺,由家長把學生朗讀的情景錄制下來形成一個簡單的微課,并共享在班級群中,使學生和家長很受啟發。又如:筆者班里的吳悠悠同學把修改點評王瑞同學《天目山》的原稿的過程和方法錄制成了作文點評微課,學生可以反復觀看、對照修改。形式多樣的作文欣賞微課形式,可以真實地展現學生的選材成果。以后有條件了,學生還可以將收獲與感受寫在在線留言板上,在網絡互動中互評互議,取長補短。
四、提煉寫作技巧,家校聯合學習
小學語文作文訓練包含寫人、記事、狀物等體裁,不同的體裁有不同的特點。作文微課要成為一個支架的角色,教師可以通過作文微課的設計和實踐運用,將學生要描寫的內容,用一個個具體任務逐一分解,讓學生學會選材。例如:四年級作文《真辛苦》,教師設計的微課,要求學生注意觀察身邊的人,對人物的描寫選取生活中的具體小事,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和心理活動,突出“辛勞”,表達真情實感。通過平時的寫作,我們可以提煉出寫作的技巧,比如《人物描寫的方法》《記敘文結尾六法》《作文開頭五招》(見右表2)等。
如筆者通過班里一堂課,經學生小組討論總結出評價一篇好作文的十條標準,把整個過程拍下來并整理出來就變成了一堂5分鐘的微課,這為以后學生自己寫作文提供了標準,并為評改別人的作文奠定了扎實的基礎。筆者把這樣的微課放在班級QQ群共享給家長,讓學生在課余可以自由觀看和自主學習,更好地支持學生的作文提升。這樣的家校互動方式,在家長中很受歡迎,家長也就知道了如何在家中指導學生寫作,學生可以在家中自由地觀看,有選擇、有重點地反復學習,那么家長就成了特殊的寫作指導“教師”了。
通過家校互動的作文微課,家長也成了教師、學生、家長學習共同體中的一員,三者可以共同成長。筆者認為還可以推出好詞好句微電影、作文家校微點評等一系列微課,從讀、說、寫等方面激發和引導學生,讓家長來參與孩子在校學習的具體過程。通過這樣一次次家校互動的作文微課活動,家長會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孩子成長的過程,而不是死盯學習表象,孩子對自己的爸媽也有了新的發現,把父母當作了學習的新伙伴。
參考文獻
[1]羅莎.語文作文微課資源的開發與應用[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4(12).
[2]梁樂明.微課設計模式研究——基于國內外微課程的對比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13(2).
[3]馬國義.互動教學重要性的探討:讀小學語文作文教學[J].吉林教育,2014(7).
[4]齊穎.信息技術“進入”教學的四種類型[J].課程·教材·教法,2012(2).
(編輯:張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