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清
【摘 要】基于中職語文詩詞教學理念、課堂氣氛及學習效率不夠理想的現狀,鑒于競技表演的積極作用,本文論述通過采用詩歌接龍、名篇模仿、朗誦表演等教學方法,打造高效的中職語文詩詞教學課堂。
【關鍵詞】中職語文 詩詞教學 競技表演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4B-0123-02
詩詞教學最重要的是要找到科學的技巧和方法,要讓學生帶著欣賞、鑒賞的眼光投入到詩詞學習中。對中職語文教師來說,詩詞教學具有一定的挑戰性,為了降低詩詞教學的難度,教師要善于改變教學模式,嘗試開創多元化、創新的詩詞教學模式,以競技表演的方式實現中職語文詩詞高效教學。
一、中職語文詩詞教學現狀
(一)教學理念不夠先進
中職語文詩詞教學是一項十分具有挑戰性的任務,詩詞不同于普通的文言文、現代文,它以簡練、精悍著稱。基于詩詞這樣的特點,教師在教學時必須要善于采用新方法、開創新思路。然而目前,中職語文詩詞教學無論是在教學理念,還是教學方法方面都依然停留在傳統的模式和方法上,多數教師仍舊要求學生機械地背誦,以背會、寫會為最高的學習要求,一些學生無法理解詩詞的深意,也無法感受到詩詞的妙趣,面對繞口的詩詞短句常常感到手足無措,詩詞背誦效率低下,甚至影響了持續學習的動力。
一些教師采取學習前要求學生自行背誦的教學模式,這種完全脫離詩詞情境和意義的教學模式,不僅令學生對詩詞倍感不解,甚至產生了厭煩和抵觸情緒,詩詞教學有如一潭死水,學生糾結痛苦地沉浸在背誦中,不得要領、不懂技巧,學習效率低下。
(二)課堂氣氛不夠活躍
正是因為缺少先進的教學理念、科學的興趣教學法,使當前的中職語文詩詞教學課堂沉悶不堪,教師拘泥于傳統的黑板、粉筆教學模式,機械地向學生講解詩詞的深層含義,卻忽視了學生的感受。學生找不到詩詞學習的興趣點,也感受不到詩詞的美感,這對于本身就缺少學習動機的中職學生來說,詩詞學習味同嚼蠟,久而久之,產生了厭煩心理,只是機械地聽教師講解,然而心思卻不在課堂上。沉悶的課堂缺少的不僅僅是教師的正確引導,更缺少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生找不到競爭與合作的動力,從而對詩詞學習失去了興趣。
(三)學習效率不夠理想
由于缺少先進的教學理念,也沒有合理的教學方法,再加上缺少科學的引導與溝通,使得中職學生一方面無法全身心地投入中職語文詩詞學習中,另一方面也對語文學習產生了抵觸情緒。學生的詩詞學習效率低下,不僅無法完成課堂上規定的學習任務,語文考試也難以及格,低效率的學習模式令教師困惑不已。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職語文詩詞教學依然存在很多問題,要引起重視。當務之急是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革新教育教學方法,教師作為語文教學的主導者,必須先從自身進行反思,積極轉變教學理念,掙脫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采用全新的教學思路。
二、競技表演對詩詞教學的意義
針對目前中職語文詩詞教學中存在的沉悶、學習動力不足等現狀,教師應該采取全新的教學法。其中競技表演法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創新和突破,通過競爭、競賽的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以競技表演的形式參與到詩詞學習中,使學生之間形成一種爭先恐后的競爭狀態,每一名學生都不甘心落后,都渴望成為競爭的勝利者,這樣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自覺學習、自主配合的積極性。
競技表演是集競賽、競爭和表演為一體的教學法,教師還可以嘗試融入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例如,創設情境、舉辦競賽活動、鼓勵表演等,豐富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沉悶的課堂變得活躍、有生機,猶如注入了活水,變得生機盎然。
三、基于競技表演的中職語文詩詞高效教學策略
(一)詩詞接龍,才藝比拼
我國的古典文學有著悠久的歷史,不僅有師生所熟知的唐詩、宋詞、元曲,還有其他時代一些文人騷客留下的千古絕唱,眾多的名篇佳作被后人經久傳誦。因此教師不妨在課堂上舉辦詩詞接龍游戲,讓學生通過詩詞接龍來展示自身的才華,展示自己對詩詞的積累程度、理解深度,從而有效提高學生詩詞學習的積極性。詩詞接龍的方式可以豐富多樣,教師應該靈活變換詩詞接龍的規則和方法。
1.兩人一組,接龍比拼
教師可以把同桌之間分為一組,設置特定的接龍要求,當某個人無法續接時,則視為失敗者,需要重新學習充電。例如,含有“花”的詩詞接龍,教師先為學生開一個頭——“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學生接著說出自己知道的詩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同桌則迅速接龍——“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通過兩人一組這樣不間斷地詩詞接龍來鍛煉學生、啟發學生,使他們在短時間陷入頭腦風暴中,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反應能力,也是對學生詩詞儲備的考驗。
2.押韻接龍,組間較量
對于中職學生來說,剛接觸詩詞接龍游戲時會有點不適應,而且接龍不一定能夠持久持續,因此可以先嘗試多人一組的方式,如一組分配 4-6 個人,再設置特定的接龍命題。例如,可以采用“押韻接龍”的方式。同樣,教師可以先提供首句——“陰陽分離人斷腸”,小組成員順勢接招——“思奈何一曲悲涼”,另一名學生則順著接龍——“風過花落訴離殤”。就按照這樣的押韻原則持續接龍,在小組間形成競賽比拼,以堅持的時間最長的小組為獲勝小組。
這種小組間的競技模式不僅能夠活躍詩詞課堂的教學氣氛,也能增進學生之間的友誼和情感,更重要的是小組組員接龍的過程是一個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取長補短的過程,一些學生能夠收獲自己聞所未聞的詩句,從而增加自身的詩詞儲備,也達到了友誼互動、互助學習的目的。
(二)名篇模仿,創作表演
詩詞學習的一個要求是學生能夠熟練背誦先人前輩的名篇佳作,欣賞、吸收前人的創作成果,以美學鑒賞的方式接受古典精華。當有了充足的詩詞素材積累之后,學生就會產生一種自主創作的欲望,整個人的思維意識也會呈現詩情畫意的感受,正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為了進一步豐富詩詞教學,教師可以鍛煉學生的詩詞輸出能力,也就是要求學生通過模仿所學的詩句自行創作詩詞,并將創作成果在課堂上誦讀表演。然后教師可以讓全體學生進行點評,再給出客觀評價。
詩詞創作表演要盡量循序漸進,本著從易到難的原則,一開始教師不應對學生提出過高的要求,可以讓學生根據自身感受隨心所欲地寫下抒情的句子,不要求其工整對偶,也不要求押韻,只是簡單地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來宣泄情感、表達愿望,并將這些情感落實到紙上。學生一旦養成了多思善感的習慣,就能逐漸進入詩詞創作的狀態,當學生進入狀態時,再逐步提高詩詞創作的要求。例如,從力求對偶、押韻,進而上升到五言律詩、七言絕句等境界,通過一步一步地引導、培養,學生就能逐漸進入到詩詞學習狀態,體驗到詩詞的妙處,帶著一種敬仰、敬慕之心投入到詩詞學習中,這樣的詩詞教學才能卓有成效。
(三)朗誦表演,活躍課堂
每一首詩詞的創作都是作者有感而發的結果,詩詞中蘊含著作者或悲傷、或激昂、或興奮的情感,也正是因為融入了這些情感元素才使得詩詞別具風味。因此在朗誦詩詞時也應該融入感情,有感情地朗誦詩詞是詩詞學習與理解的重要環節,教師應該積極利用朗誦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課堂上根據自身對詩詞的理解來有感情地朗誦,并對比學生的朗誦效果來活躍課堂氣氛,讓詩詞教學更加有聲有色、有滋有味。
例如,李白的名篇《將進酒》就是一篇具有代表性的詩詞朗誦篇章,此詩以豪邁奔放著稱,字里行間滲透著詩人浪漫、瀟灑的人生觀。教師可以將其作為課堂朗誦素材,要求學生帶著感情誦讀這首詩。
學生按照教師的要求開啟了有感情朗讀模式——“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甚至一些平時斯文安靜的女學生逐漸被感染也開啟了豪邁風格,帶著慷慨激昂的腔調投入到詩句朗誦中,將整個課堂教學推向了高潮。
有感情朗誦詩詞的教學方法不僅激發了學生對詩詞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創造了一個生動活躍的詩詞教學課堂。
通過競技表演的方式來驅動中職語文詩詞教學,不僅能夠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也能有效激發學生積極學習的熱情,讓語文詩詞教學課堂重新找回生機。
【參考文獻】
[1]周居平.中學詩歌教學困境及對策[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6(9)
[2]汪 麗.初探詩歌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多重意義[J].中等職業教育,2012(14)
[3]王旭平,戴銀.表演法在詩歌教學中的運用[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12(3)
(責編 郝 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