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遠菊
摘 要:統計與數據分析作為小學數學教學的組成部分,教師可以借此培養小學生分析、整理和歸納的能力,實現邏輯思維水平的提升,讓他們進行統計和數據分析基礎知識的學習的同時,為將來的相關學習和研究起到重要的鋪墊作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統計與數據分析;數學教學
在傳統的教學觀念中,有的小學數學教師對于統計與數據分析的內容重視程度不足;或者由于教學方法和策略不夠科學、合理,導致教學質量較差,使學生對相關知識掌握不夠牢固。在新課標的目標要求下,小學數學教師必須重視相應的教學內容,通過多元化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熱情,讓學生在積極的狀態下有效掌握統計與數據分析的知識,為將來的學習提供必要的保證。
一、激發學生興趣
美國教育學家布盧姆曾提出:“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由于小學生年齡特征和性格愛好的特點,他們會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擁有極大的研究和學習動力,并且能夠在這種動力的驅使下促進自己的能力提升。因此,教師必須抓住小學生的這種特點,充分結合小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內容進行課程的導入、設計和教學,使得他們能夠在興趣的激勵下實現深入的學習,實現知識的有效掌握。
舉例而言,在引入“統計”的課程時,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假期就要到了,電視臺打算在這個階段播一部大家都喜歡看的電視劇,但是因為時間限制,只能從《西游記》《還珠格格》和《武林外傳》中選一部播出。大家認為電視臺怎樣就知道大家喜歡哪部電視劇了呢?”這樣的話題可以立即激發小學生的興趣,并幫助電視臺出謀劃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適時引入統計的概念,讓學生了解統計對于生活的重要性,擁有學習和研究的熱情,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借助生活經驗
由于統計與數據分析的知識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占據的內容相較于代數、幾何而言較少,并且可以利用的素材也不像其他知識那樣廣泛。因此教師應當積極挖掘相關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資源,讓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實現學習,并發現統計與數據分析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調查平時最喜歡吃的零食和水果,從而確定在新年聯歡會之前采購怎樣的食物。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進行調查表的制作,并在調查后進行數據的整理和總結,最終確定采購的食物,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利用統計的結果進行決策的制定,還可以解決身邊的現實問題,發現知識的價值,提高學習的熱情和效率。
三、創設教學情境
統計與數據分析的知識源于生活,在學習和使用的過程中也要回歸生活。然而在學習的過程中,師生不可能將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放在實際的生活中,這就要求教師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對此,教師可以在應用題和例題的講解以及知識的傳授中充分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讓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生動,從而降低知識的學習難度,實現學習效率的提升。
比如,在講解關于“概率”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創設這樣的情境:購物中心進行有獎活動,買夠500元的顧客可以抽獎一次,每天設置一等獎1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6名、紀念獎30名。已知每天滿足抽獎條件的顧客為200人,那么每個顧客抽中一等獎的概率是多少,能夠中獎的概率是多少。這樣的情境讓知識變得更加形象、具體,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更容易接受,教師的教學效率能夠有效提升。
四、開展多樣活動
除了傳統的課堂教學,小學數學教師還應當延伸和拓展教學內容,通過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并讓他們在活動的帶動下實現高效地學習。比如,講解“統計”的知識時,筆者對所有學生進行了一個全方位的調查,內容包括興趣愛好、生活習慣、家庭環境、日常起居等各方面。之后將調查數據向全班公布,引導學生就此數據進行分析和整理,總結歸納出自己的結論,同時在班里組建由學生組成的審查團,對于調查結果的科學與合理性進行評價,同時制定評選標準:得出少于六個有效結論的學生被評為“初等統計師”、得出六到十一個的學生被評為“中等統計師”、得出十一個以上的學生被評為“高等統計師”;如果某學生得出了至少一個和其他同學都不相同且有效的結論可以評為“專業統計師”。結果全班一大半的學生被評為高級統計師,并且十幾個學生獲得“專業統計師”的稱號。通過這次活動,學生不僅掌握了統計的知識,并實現了靈活運用,還同時收獲了成功的喜悅和學習的信心。
總之,運用多種途徑進行小學統計與數據分析的教學,可以有效激發學生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讓學生在熱情和積極性的引導下實現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紅妍.數據分析觀念在數學實踐活動中默默綻放[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2(8).
[2]仲崇恒.培養小學生數據分析觀念的教學研究[J].新課程研究旬刊,2014(4).
[3]張敬書.對中小學概率統計教學的再認識[J].中學數學月刊,2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