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利宇
摘 要:閱讀是適應信息時代和讓學生能夠在多元化信息中得以生存和發展的主要方式,在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必須進行課程教育的創新改革,將重點放在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方面,并以此為教育指導的方向,增強學生對語文閱讀重要性的認知,強化對學生的閱讀指導,使學生能夠逐步形成自覺的閱讀習慣和高超的閱讀能力。重點探究新課程下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培養策略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和指導在整個小學語文教育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的過程不僅能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還能最大化地發掘學生的語文潛能,使得學生對信息的分析和整合探究能力大大增強,進而實現學生完善品格的培養和語文綜合素質提升的目標。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培養作為核心內容,運用多元化的閱讀指導策略來促進學生閱讀綜合能力的養成。
一、創設教學情境
要想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強化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也就是說需要讓學生通過認真地閱讀來理解其中的語言知識,強化學生的認知能力,使得學生能夠形成對新知識的全方位認知,以便今后能夠對其進行合理應用。創設教學情境的方法是提高學生閱讀理解水平和促進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的有效手段,需要教師為學生精心設計與教學內容相關并且具備教育意義的環境以及氛圍,從而支持學生的內部學習,讓學生從中獲得豐富的語言感知,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語文閱讀能力。教師在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時,首先需要把握好學生實際,也就是考慮好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認知能力以及實踐經驗,與此同時需要考慮到教學內容,進而形成一個系統完善的情境設計,引發學生深入的情感和學習體驗。例如,在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教師為學生創設的教學情境要盡可能直觀和容易把握,也就是實體情境,從而幫助學生輕松地理解文章內容,增強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例如,在教學小學語文S版教材第三冊《冬爺爺的圖畫》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創設情境,一方面鼓勵和引導學生認真回想和想象冬天的情景,另一方面運用多媒體手段為學生展示相關的影像資料,同時配上自己生動形象和富有情感的語言,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加強方法指導
掌握科學有效的語文閱讀方法在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可以讓學生掌握打開閱讀大門的鑰匙,還能夠拓展學生的閱讀思考空間,讓學生在閱讀的海洋中盡情暢游。小學生在自身閱讀經驗、思維能力以及閱讀理解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對于閱讀方法的運用以及掌握都需要經歷較長的過程,而且學生運用的閱讀方法不能夠是教師硬生生教給學生的,而是在實際的教育引導中滲透給學生,并且經過了學生的自我加工和完善形成的閱讀方法,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積累經驗,并掌握其中的規律。因此,語文教師要認真分析文章的特點,善于抓住課堂教學的恰當時機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例如,在教學小學語文S版教材第六冊《與時間賽跑》一課時,為了能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其中的語言形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邊讀邊演,以便在閱讀中仔細揣摩文章,將原本枯燥的語言文字變成生動直觀的語言形象。這樣的閱讀方法符合小學生的思維特征,同時學生能在閱讀實踐中總結經驗方法,真正理解時間的寶貴性,并且能夠在今后與時間賽跑,珍惜每一寸光陰,牢牢把握和應用好文章的內涵。
三、引導大膽質疑
質疑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出發點,是培養和鍛煉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有力基礎,學生能針對閱讀內容提出自己的疑問,則證明經過了深入的思考以及探究,提出的問題也具有較大的思考價值。以學生的質疑為閱讀教學的突破口,可以有效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將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轉變成強大的學習力量,使得學生能夠養成在閱讀中深入思考和探索的習慣。一方面,教師可以運用恰當準確的提問引發學生的質疑和深入思考,這樣不僅能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還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例如,在教學小學語文S版教材第八冊《小樹死因調查報告》時,教師可以適時地提出疑問來引發學生的質疑:通讀文章,學生能否發現小樹的真正死因是什么?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積極提出自己在自主學習中遇到的疑問,從而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例如,在教學小學語文S版教材第九冊《裝在信封里的小太陽》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主提出預習中的疑問,讓學生帶著疑問深層次思考和掌握文章主旨。這樣的方式能夠促使學生主動質疑,提高學生閱讀和思考的主動性,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來說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四、整合寫作教學
閱讀、寫作是兩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閱讀能讓學生獲得豐富的寫作材料,學生也能在閱讀中掌握寫作的方法和思路,與此同時,大量的寫作實踐練習會為學生的語文閱讀提供方法,使得學生能在閱讀中把握文章的立足點以及切入點。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時,可以與寫作教學整合起來,并鼓勵學生將自己在閱讀中獲取的素材和方法應用到寫作環節。這樣的閱讀訓練方法對于學生來說,實際上是對閱讀內容的回顧以及模仿,但是這里的模仿更多側重于借鑒,而不是單純地照抄照搬,鼓勵學生將閱讀內容進行內化和處理后再進行文字表達。另外,在完成不同單元的專題閱讀后,教師就可以以專題主題為突破口,鼓勵學生展開相應的寫作練習,使學生能夠在寫作中綜合自己在課內外閱讀的、和寫作主題相關的閱讀材料,幫助學生進行閱讀總結,有效發揮寫作教學在學生閱讀能力培養中的促進作用,也為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領悟文章主旨
新課程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施更多地側重于學生在閱讀后能夠把握住文章的主旨思想,提高學生的文化內涵,那么教師需要把領悟文章主旨作為鍛煉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一種有效策略,并積極探究讓學生把握文章主旨內涵的有力手段。任何一篇文章都有著自身獨特的點睛之筆,而且點睛之處可以是詞語、句子,也可以是一個段落,它們能夠淋漓盡致地表現出文章所要傳達出的中心思想,喚起學生用心領悟的自覺意識。對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指導中要善于抓住以及利用好文章的點睛之筆,以此為依據指導學生掌握閱讀能力提升的有效策略。例如,在教學小學語文S版教材第十一冊的《“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課時,為了讓學生通過閱讀抓住文章的主旨思想,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末尾部分,也就是文章的點睛之筆來讓學生深化對文章主題思想的理解,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也能夠讓學生在自己今后的生活中牢牢把握和應用好從中認識到的人生哲理,將人生道路越走越寬廣,有一個精彩極了的人生。
新課程下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應該突破傳統語文教學的限制,改變將閱讀知識傳授為重點的教育模式,更多地側重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以及對學生的閱讀指導,從而豐富學生的閱讀實踐體驗,幫助學生提高閱讀素質。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具體的閱讀指導中注重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加強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鼓勵、引導學生大膽質疑,同時整合寫作教學來促進學生閱讀素質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王秀敏.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J].教育教學研究,2014(8):115-116.
[2]梁君麗.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方法[J].新課程,2015(7):41-42.
[3]劉丹.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J].科學導報,2015(10):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