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鑫
摘 要:眾所周知,培養學生能力的關鍵是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是要在反復的科學訓練后才能獲得的。化學作為教育科學的一種,也應當承擔這一職責。高中是學生思維發展的重要時期,尋找高中化學教學的有效途徑和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這對高中化學教育改革的意義重大。
關鍵詞:高中化學教學;學生創新思維;策略研究
一、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
(1)學生易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普遍認為教師只需要向學生傳授書本知識,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就可以了;學生只需把握教材知識點中的重、難點,并在考試過程中發揮自己的正常能力即可。在這種應試教育模式中,學生一味地認為教師講授的知識絕對正確,學生只要相信教材、依賴教材即可,這就容易使高中生獨立思考能力喪失,也間接地阻礙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同時,教師在其中沒有發揮引導作用,傳授知識和教學的目的都是讓學生獲得好的學習成績,把問題的答案進行標準化處理。而實際上的情況是:不同類型的題型有自己獨特的答題模式。習慣性思維驗證阻礙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發散性思維的發展。如果學生的思維被教學模式限制,那么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就很難得到培養。
(2)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沒有引起重視。所謂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其實質就是要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提出疑問,不斷地對自己的想法進行實踐,從而更好地將理論應用于實踐。而實際是教師沒有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引起重視,教師往往將重心放在提高學生成績上。當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疑問和表達自己的意見時,教師沒有引起重視和給予正確的引導,這樣就使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成為空談。
(3)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方法不合理。在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過程中,需要有目的性地合理使用方法。高中化學是一門實驗性較強的學科。因此,經常開展實驗課非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目前,很多學校也對實驗課程引起了一定的重視,但是其具體安排卻是一個問題。比如,由于學校實驗設備不齊全造成實驗不能進行,或者有一部分學校雖然安排了實驗課,但是實驗課形同虛設,教學實驗根本沒有開展。
二、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具體策略
(1)使高中化學教學與實際生活建立更緊密的聯系。高中化學課程作為一門傳播基礎知識的實驗性課程,其中很多內容跟實際生活都是緊密聯系的。因此,在高中化學教學模式中,教師應當在實際教學中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將其跟化學課程的講授緊密聯系,這樣才能使學生的積極性得到激發。與此同時,教師應當在建立生動情景和進行問題引導的前提下,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安排一些生活化的情境進行教學。比如,教師在教授“碳酸鈣和酸發生反應”這一節時,可先引導學生思考一個問題:“家里的水壺在長時間使用后累積的水垢怎樣去除”,然后讓學生積極討論,通過點名讓學生回答問題,再用教師點評的方式來開展教學,最后總結,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可使用醋進行去除,用醋就能使水垢輕輕松松溶解。
(2)從思維意識角度來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在高中階段,化學是一門重要學科,它是學生創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基礎。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培養創新思維意識,這樣才能使學生的創新能力真正得到提高。具體對策包括以下幾點:引導學生掌握方式方法,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要讓學生對化學實驗有更清晰的理解,通過設立情境,激發學生的靈感,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學習效率。只有重視學生思維意識之后,才可使學生提高學習的主動性。
(3)強調學生化學實驗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教師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應采取科學有效的實驗手段引導學生積極探索,使學生在掌握一定化學知識的基礎上獲得實踐能力的提高,最終實現創新意識的穩固。比如,在課堂上教授硫酸鋁和碳酸氫鈉反應一節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泡沫滅火器的原理是什么、為何在滅火的過程中會生成很多泡沫狀物”。在提出問題后,很多學生對泡沫滅火器的原理不是很清楚,因而急切想獲得答案。在學生求知欲旺盛之時,教師通過實驗演示,把硫酸鋁和碳酸氫鈉在試管中混合發生反應后,讓學生觀察實驗現象。與此同時,教師對實驗現象產生的原理進行闡述。硫酸鋁和碳酸氫鈉混合會發生反應,從而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因為二氧化碳具有隔絕氧氣的特點,所以,該反應可以用于滅火。
綜上所述,要想使高中化學課程教學實現最佳的教學效果,高中化學新課程實施應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將幫助學生獲得更為扎實的知識體系,真正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
參考文獻:
[1]郁琴芳.淺議新課改下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創新能力培養[J].新課程(教研版),2013(4):23-24.
[2]張桂麗.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淺析[J].中學生數理化(學研版),2013(5):32-33.
(作者單位:遼寧省本溪滿族自治縣第二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