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華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縣吳村學校)
摘 要:什么是“學困生”?簡單地說,就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學困生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如家庭的原因、學校的原因、社會風氣的原因,還有學生個人的原因。學困生的家長急在心里,他們無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跟其他孩子一樣,好好學習,健康成長。同樣,學校也在想盡各種辦法去嘗試幫助他們。學困生的轉化問題,更是每一名任課教師面臨的大難題,他們始終堅持“不拋棄、不放棄”每一名孩子的原則,在學困生身上傾注更多的關注與愛。生物教師也不例外,每一名教師都帶著讓每一位孩子成才的目標來進行教學,無私奉獻,那么對于初中生物學科來說,如何促進生物學困生的轉化,這需要教師共同探討研究。
關鍵詞:初中生物;學困生;學習觀念;學習興趣
生物課程標準中對學生學習生物這一門必修課程所要達到的基本要求作了詳細的闡述,但在現行的中學教學體系中,初中生物除去實驗,并未像物理、化學等科目一樣被列入中考中,所以某些學校對生物課程的重視程度不高,學生對生物學科的學習也沒有興趣,加上學習方法的問題,導致學生生物學科學習相對薄弱,出現了許多生物學困生。促進生物學困生轉化,不僅是家長的殷切期望,更是所有生物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筆者以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習困難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就如何轉化提出自己的見解,認為初中生物學困生的轉化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生物教師幫助學困生轉化學習觀念
要想讓學生學習生物這一門課程,就應該讓學生清楚生物這門課程對學生發展的作用和價值,只有學生清楚了生物的學習對他們個人有什么好處,他們才會去接受生物這門課程。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生物教師可以從生物與人類密切相關的角度去闡述學習生物的價值所在,比如讓學生說說生物與同學們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有哪些聯系,學生在說的過程中體會到了生活處處皆生物,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生物,學好生物這門課程有利于我們去探究生活的秘密。學生一旦認識到了生物學科的重要性,就會對生物足夠地重視。用我們日常生活中學生看得見、摸得到的事物去誘發學生轉變對生物的觀念,讓學生從根本上重視生物的學習,讓學生明白生物的學習不是為了升學,而是為了學生自身更好地發展。
二、充分利用生活資源,激發生物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學習內容產生了興趣,就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何不利用日常生活中我們身邊的資源去誘發學生學習生物呢?這樣生物教師教得輕松,學生也學得快樂。生物教師可以通過小視頻、小短片來展現生物史上的科學軼事,從而激發學生對生物的學習熱情。因為授課對象是初中學生,這個時期學生的獨立自主意識有所增強,樂于接受新鮮事物,尤其對他所感興趣的事物和與生活聯系緊密的事物更加關注,對于生活事實學生更加關注,也愿意自己動手去嘗試探索生活奧秘。所以,生物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特性安排學生去做實驗、或者安排一場生物實踐活動來展開教學,讓學生在參與中獲得知識的學習,獲得情感的體驗,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也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更加樂學、好學。學困生一旦興趣被激發,他們自然而然地就會自主學習、自主探索。
三、生物教師幫助初中學困生樹立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學生都是有情感的人,每一名學生都想獲得表揚,獲得鼓勵。在我們學校,可能有一些學生經歷過考試的失敗、老師嚴厲的批評等而對這一學科的學習產生了抵觸心理,因此,我們教師要從自身找原因,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讓他們在鼓勵中獲得學習的積極性,獲得成功的喜悅。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教具,啟發學生去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讓學生做一個簡單的小實驗,生物教師對他們的點滴進步及時予以表揚和鼓勵,讓每一名學生在生物課堂中都能積極表現自己,展現自己,從而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每一名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讓他們熱愛生物,更加期待下一節課的到來。
四、生物教師要更加尊重、愛護與關注學困生
在上生物課時,教師也可以嘗試轉變自己的角色,和學困生打成一片,如果學生這節課表現得好,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去做他們喜歡做的事情,比如一起下棋,一起打乒乓球,相互之間開玩笑,說笑話等等,這體現了生物教師以學生為中心,關心、愛護學困生,不但能增進學困生與生物教師之間的個人感情,還能讓他們在喜歡老師的同時更加愛上生物課,也有利于學生課堂效率的提高。
綜上,生物教師轉化初中學困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生物教師應該多從自身角度去分析問題,多檢查自己的行為,多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給學困生多一些關注,多一些鼓勵,多一些成功的體驗,讓他們產生積極向上的行為,最終讓學困生不再學困,也成為一名大家都喜愛的優等生。
參考文獻:
[1]孫美麗.初中生物教學中學困生轉化策略研究[J].中學教學參考,2016.
[2]龔志洪.初中“學困生”學習指導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5.
[3]王慶菲.初中生物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J].讀寫算(教師版),2014.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