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盛楠
(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第一師第二中學)
摘 要:隨著近幾年來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初中各科無論是在教學要求上還是教學方法上都發(fā)生了一系列的改變,那么在這種形勢下,初中化學教學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教學策略呢?對此可以做一下探究,希望能夠?qū)Ω魑唤處熡兴鶐椭?/p>
關鍵詞:新課改形勢;初中化學;教學策略
一、正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摒棄填鴨式的教學思想,在教學中充分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因此,教師在進行化學教學時,首先要正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比如,在進行“物質(zhì)構成的奧秘”的教學時,教師首先可以設定幾個問題,例如“原子的構成是什么,什么是化學式,什么是化學價,什么是離子”等,讓學生帶著這幾個問題去預習,等學生預習結束之后教師再讓學生根據(jù)這幾個問題來回答,針對學生有問題的地方再重點引導。這種教學形式就是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的形式,它更注重的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和開發(fā),對學生將來的學習有著一定的幫助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正視學生的主體
地位。
二、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眾所周知,學生的學習能力本身是存在差別的,如果教師一味地以相同的目標和方法對待不同學生的話,那么始終有一部分學生是不能完成教學要求的,而另一部分學生則因覺得教學太過簡單而產(chǎn)生了驕傲心理。因此,教師在進行化學教學時,可以采取分層教學的策略,對不同的學生設置不同的要求和方法。比如,在進行化學方程式的教學時,對于化學能力學習比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設置比較高的要求,如“學會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并會簡單計算”,并要求他們重點進行自主學習;對于學習能力比較一般的學生,教師可以設置相對普通的任務,如“懂得質(zhì)量守恒定律并知道如何書寫化學方程式”,對于這一部分學生,教師可以引導他們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共同對知識進行探究;對于學習能力比較弱的學生,教師可以設置比較簡單的教學任務,例如“弄清楚什么是質(zhì)量守恒定律”,并且重點觀察他們的學習進度、解決他們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這種針對不同學生設置不同教學方式的方法就是分層教學的方法,這樣的形式能夠保證所有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都有所收獲。
三、合作學習,共同探究
無論是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還是新課程標準實施下的教學模式,小組合作教學模式都是教師常用的教學手段之一,它注重的是讓學生結合集體的力量來完成學習,既符合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的要求,同時也有效避免了由于個體能力不足而耽誤課堂進度的現(xiàn)象。因此,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共同探究。例如,在進行酸和堿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每五六個人成立一個合作小組,每個人就自己所了解的酸堿知識進行分享,并提出自己在學習這一章內(nèi)容時的疑惑,等小組內(nèi)所有的學生都分享完成之后大家再一起進行探討、總結,等所有小組都總結完成之后教師再提問讓小組回答,看看學生是否已經(jīng)掌握了知識。這種教學形式就是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它更注重的是化學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表現(xiàn)、集體的力量,通過眾人的智慧來完成知識的學習,這完全符合新課程標準的
要求。
四、利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吸引學生興趣
近幾年來,信息技術迅猛發(fā)展,多媒體也越來越多地運用到了我們教學的過程中,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來吸引學生的興趣。學生已經(jīng)對傳統(tǒng)的“黑板—粉筆”的教學模式產(chǎn)生了厭倦情緒,如果教師能夠在進行化學知識的教學時,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跟化學知識有關的視頻、圖片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話,學生的學習興趣肯定會更濃烈一些。比如,在進行“自然界的水”這一章內(nèi)容的教學時,教師首先可以從網(wǎng)絡上搜集一些關于水的組成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到表現(xiàn)上看起來很普通的水其實也有著它獨特的構成和特點,另外在進行愛護水資源的教學時,教師再播放一些由于化工廠等因素造成水污染的圖片和視頻,告訴學生我們的水資源是有限的,一旦破壞了很有可能將來我們吃水都困難,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意識到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這種教學形式比教師用自己的語言和粉筆黑板教學更能對學生的視覺和大腦進行沖擊,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教學效率也就能提升上
來了。
隨著近幾年來新課程改革的不斷實施,初中化學的教學要求和教學方法也應該隨之進行更新,今天我們就新課程改革形勢下教師應該如何進行初中化學教學展開了討論,希望能對各位教師有所幫助,也希望我們的化學教學能夠始終踐行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提升教學效率,保證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高琳.基于新課改下的初中化學教學策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
[2]畢曉琳.新課程理念下初中化學教學策略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