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霞
(重慶市大江中學校)
摘 要:批評是一種常用的教育方式,更是一門教育藝術。批評無定法,每個教師因性格和修養不同,采取的批評方式也不同。批評也有法可循,那就是教師的愛心、包容、尊重、鼓勵。教師在教育管理中,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和犯錯的實際情況,靈活機智地運用批評的方法努力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批評時,只有以生為本,關愛學生,走進學生的心靈,了解思想根源,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關鍵詞:批評方法;教育藝術;德育管理
在德育管理中,批評與表揚一樣,都是教師教育學生的常用手段。恰當的批評教育,可以使學生揚長避短、奮發進??;不當的批評方式,可能讓學生灰心喪氣、一蹶不振。面對學生,批評不是指責,不是批判,而是對缺點提出意見,促使學生向良性方向發展,其出發點是愛和包容。富有魅力的批評是一門教育的藝術,教師只有機智、巧妙地運用好批評的藝術,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那么,怎樣才能使批評的作用達到最佳呢?教師在運用批評教育時,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寬容淡定,不急不躁
教師批評學生時,要理智地把握自己的情感“閘門”。直接粗暴地訓斥,會使學生覺得自尊心受到傷害,馬上產生對抗的逆反心理。面對學生的錯誤,教師要考慮環境、時間、場合等因素,設身處地為接受批評的學生著想;避免在全班同學面前狂轟濫炸;盡量用平等的態度,溫和的方式。這樣比直接訓斥更能起到教育學生的作用。
二、愛心至上,不做“滅絕”
抓常規是班主任最頭疼的任務。瑣碎、反復發作,影響不好,被領導多次暗示自己管理不力。班主任的痛苦根源其實是“管理任務”與“學生成長”的矛盾。當管理忽視了學生個體存在的時候,管與被管就成了痛苦的較量。其實班主任只有找準癥結,運用一點機智,尊重學生的感受,棘手的問題才會輕松得以解決。
批評犯錯的學生是老師責任心的表現?!皫煹雷饑馈惫倘灰獔允兀牵總€學生都渴望被尊重,鐵面和不近人情絕對不是老師的表情符號;老師也不要把自己扮成“滅絕師太”一樣的道德守護神。相反,親切和愛心才更應該是教師責任心的表達方式。“吹面不寒楊柳風”,學生沐浴在老師愛心的和風細雨中,心靈會更加美好,人格會更加完善,教育的本質才得以體現。
三、剛柔并濟,寬嚴結合
在信任與期望中維護學生的自信和勇氣,使其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而又不喪失自尊。例如我們班里一個新轉入的女學生,特別喜歡看課外書。上課期間居然也拿出課外書看,數學老師向我反映了這一情況,我經過思考后,找她談話:“你喜歡看書,這是好事,老師非常欣賞喜歡閱讀的孩子。怪不得你作文寫得與眾不同。要是你能把看書當作課余興趣,上課也做到最棒就更好了!老師相信你一定能做到的……”我沒有聲色俱厲地直接批評,她很意外,也很感激。后來這位學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很快,還在市級創新作文大賽中獲了獎。這樣貌似鼓勵,實是批評的方法,較之訓斥和責備,效果自然要好得多。
學生中也有個別平時表現極壞,屢教不改,還造成惡劣影響,對這類學生,就不能一味采取委婉的批評方法,而應該不失時機地予以嚴厲的批評,使他們的心靈受到震懾。記得以前所教班級里有一位男學生脾氣暴躁,在班上動不動就發脾氣。仗著自己身高體胖,喜歡打架,掀桌子。經常給同學造成皮膚刮擦、輕微紅腫等小傷。一次兩次,我都耐心地教育他,同學們也都不計較??伤佬圆桓?,一次中午放學后又因為一點口角掀翻課桌,推倒了一位同學并壓傷了他的手臂。我再也忍不住了,安排同學把受傷的學生送去醫務室后,立即把他找來,生氣地吼道:“老師已多次告訴你不能這樣做,你還不知悔改。亂發脾氣給別人造成的傷害,你想過嗎?經常打架的后果,你想過嗎?一次沒出大事故,兩次沒出大事故,你能保證一百次都不會出大事故嗎?”他見我從未發過這樣大的脾氣,也驚呆了。我觀察到了他后怕的表情,知道我的話在他心里起了作用,于是我換了語氣,誠懇而又耐心地說:“你看今天這事,多小的事情,明明可以一笑了之,你非要整成傷害事故,還誤傷無辜,人家多疼啊!你要知道,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如果你經常被別人打疼打傷,你的父母會怎樣做?他們該多傷心??!”這種嚴厲的批評,言辭誠懇,剛中有柔,柔中有剛。既讓犯錯誤的學生及旁人都認識到錯誤的嚴重性和危害性,也讓大家理解和體會到教師的良苦用心。從那以后,班里幾個“小暴脾氣”理智多了,再也沒有出現過這種事了。
俗話說:“劍傷肉體,話傷靈魂?!迸u是一門藝術。它有法,但無定法。它是一把雙刃劍,運用得當,學生服你;反之,學生就恨你。先通情,方能達理。只要教師本著“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用愛心作為指導方針,注意批評的態度,講究批評的方式方法,一定能讓學生對我們的批評心服口服。
參考文獻:
[1]張衛紅.“批評權”與教師權威[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0(11).
[2]胡嬌.教師批評權的倫理審視[J].中國教育學刊,2010(1).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