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攀
摘要:在當今社會飛速發(fā)展的背景下,我國教育領域在不斷朝著理論、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發(fā)展,其中在應用化學實驗領域方面的使用最為廣泛。但是,近年來,高校化學實驗安全事故頻發(fā),屢屢造成較為嚴重的財產、安全損失。如何明確高校化學實驗室中存在的特殊性風險,建立較為健全、有針對性的安全管理體系,逐漸成為我國高校化學實驗室管理工作中的重點。
關鍵詞:化學實驗 安全管理體系 體系構建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人們生產、生活的高速發(fā)展,社會對化學知識的使用度、需求度不斷增加。我國政府部門便逐漸提高了對化學實驗室的健康、安全、環(huán)保等要求,與此同時,由于化學領域實驗材料、反應生成物等特殊物質具有的特異性的原因,化學實驗室的組織安全管理較為明顯的有區(qū)別于其他地點的安全管理體系,因此較為設立較為妥善的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既是保障化學實驗工作正常進行、保障人們生命、財產安全的基礎。本文以高校內化學實驗室管理工作為例,簡述針對化學實驗室內安全管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試為我國化學實驗室內的安全管理體系構建做出貢獻。
一、化學實驗室內安全事故的特點及產生原因
(一)化學實驗室安全事故的特點
1.具有偶然性,難以預測
化學實驗教師是高校師生從事化學教學、研究、進行化學實驗的地方,與一般的化工企業(yè)所發(fā)生的較為成熟的化學反應研究不同,往往教職員工們所進行的實驗仍舊處于探索、研究階段,很多實驗的操作步驟、反應結果等只能是設想中的理論結論,實際反應產生的結果、操作中出現的突發(fā)狀況往往操作人員并不可以完全估計。與此同時,化學實驗室中很多的操作人員是剛接觸化學實驗的學生,他們對于化學實驗的操作過程暫不熟練,在實驗過程中,老師無法一一觀測、監(jiān)督全部學生的操作過程,一些不明顯的操作失誤不容易被及時發(fā)現、糾正,這便為實驗的安全進行埋下了嚴重的人為隱患。
2.具有突發(fā)性,后果嚴重
在高校實驗室中,化學實驗室一般情況下都是集合了水、電、汽、各類危險化學品為一身的“多功能教室”,這無疑在方便了學生實驗教育過程中的操作,但在化學實驗室安全事故發(fā)生后,這些“便利因素”很容易轉變成為事故中的“致命點”,比如,實驗室電源遇水迸發(fā)出的火星極易點燃化學實驗室中存在的試驗用紅磷、賽璐珞;實驗室漏水導致環(huán)境過潮濕引燃的鋰、鎂鋁粉等易燃品等,與此同時,由于物質燃燒產生大量的熱,大量的熱和水蒸氣又會造成其他實驗物質反應產生相應的次生事故,從而造成一系列的“連鎖事故”。
3.對人身、公共財產損害較大
一方面,化學實驗室一旦發(fā)生上述原因的安全事故,往往不容易被控制,相比事故本身產生對人體的傷害同時事故中實驗物品的反應物很大程度上會比事故更為嚴重的傷害實驗者的身體狀態(tài),很多已發(fā)生的傷亡事故在后續(xù)調查研究中表明很多死者都并非死于事故本身而是受到事故所衍生出來的“次生事故”。另一方面,在化學實驗室中存在許多較為高端、精密、造價昂貴的實驗器材,在事故發(fā)生時,這些器材很大一部分來不及被轉移到安全地帶,隨著安全事故的發(fā)生產生不同程度得損壞甚至報廢,造成嚴重的財產損失。
(二)化學實驗室安全事故產生的原因
首先,化學實驗室內品種繁多的危險化學實驗用品必然是事故發(fā)生的首要原因,實驗室中存放大量的易燃、易爆、易腐蝕、易揮發(fā)、易中毒等化學物質,任何一個存取的不小心、操作的不經意都可能導致一場實驗室事故的發(fā)生。其次,實驗室管理制度的不完善,高校沒有制定適合自身學校的實驗室管理體系,籠統的對其他實驗室管理制度“照搬、照拿”,不在意是否符合自身的情況,從而造成了對實驗設施器材等方面監(jiān)管的不完善,必要或者針對性的防護措施不完備,對安全門、安全器等設施“年久失修、束之高閣”,使其事故發(fā)生時不能及時、有力的保障實驗人員的安全。最后,實驗人員安全技能的匱乏,在危險發(fā)生時不能夠最為及時有效的進行應急處理及,耽誤了事后的救援,將自己的生命置于危險地帶。
二、化學實驗室中安全管理體系的構建
由上述原因我們可知,化學實驗室的安全管理體系的組成應如下圖所示分為四個部分:
(一)建立完善的硬件安全管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實驗室的硬件條件最為直接的影響了實驗是否能夠安全進行、發(fā)生安全事故后是否能及時妥善的處理等決定性因素。按照科學、合理的方法設計、安排實驗室中器材、設施、實驗材料等實物的布局擺放,將較為危險、污染性較強的實驗區(qū)與相對安全的理論去隔離起來,做到即使有事故發(fā)生也可以將事故對實驗室的影響控制在一個較小的范圍內,便于善后工作的有效、安全進行。同時,嚴格把好安裝設施的“質量關”,各類安全設備準備充分,避免在采購、安裝環(huán)節(jié)的“粗制濫造”,為日后的實驗環(huán)節(jié)留下不穩(wěn)定隱患。
(二)組建適合其自身的軟件安全管理
首先,我們可以將危險化學品按照國家出臺的《危險品管理條例》進行分類保管,將化學性質不穩(wěn)的、易燃易爆品、強腐蝕性酸根液體、劇毒產品原材料等危險化學實驗用料進行嚴格的把控,從根源上控制危險、污染品的流出。其次,制定完善的管理責任制度,將責任下放至個人,使得大家共同參與、維護化學實驗室的安全管理。最后,組織專業(yè)人員編制有關事故的應急機制,做到事故時發(fā)生不慌張,冷靜的按規(guī)章處理,力圖將損失降到最低。
(三)強化實驗人員的安全防護意識
近年來,許多事故的發(fā)生都是由于實驗人員的疏忽、自我保護意識不足、對危機處理不當導致。所以,在實驗室安全管理的體系構建中,應將安全技培訓放在較為首要的位置,舉例來說,高校可以將有關安全防護的知識融入日常的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可以采取“真操實練”“模擬場景”等方法,令實驗人員在面對突發(fā)的安全危機時能夠沉著冷靜地正確處理,將對自己及他人的損害降到最低。
(四)提高對安全事故的重視度
提高政府、高校等監(jiān)管部門對化學實驗安全事故的重視程度,嚴肅追究事故相關責任人,高校等部門可以在問題解決完成后,組織集體共同分析事故發(fā)生的原因,發(fā)現現行制度中仍舊存在的不足,并及時加以改正。從失誤中吸取經驗教訓,在一次次修正中得出不一定是最好但一定是最適合該高校化學實驗室的規(guī)章制度。
三、結語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國家、高校對實驗室投入的成本逐年增長,學生等實驗人員與化學實驗室聯系越發(fā)密切,化學實驗室的安全問題已逐漸成為高校未來發(fā)展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問題之一。關于化學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的構建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理論研究,它需要各個部門、人員間的共同合作,各方面人員的通力合作才能將安全管理體系更好的構建與實施。
參考文獻:
[1]戴芳,何江,趙治華.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建立的思考[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04).
[2]黃燕,封燁.基于國家重點實驗室交叉學科建設思路的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6,(02).
[3]金海萍,阮俊,馮建躍.高校實驗室安全與環(huán)保教育方式和內容的思考[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