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學講計劃”作為當前教學改革的新成果,正在引起諸位小學語文教師的關注。分析“學講計劃”的具體概念,并就這一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的三個不可節約進行闡述。
關鍵詞:學講計劃;小學語文;不可節約;蘇教版
“學講計劃”作為新世紀教育界重要研究成果之一,普遍受到教學工作者的關注,一方面,這一新型教學模式為打開教學新局面提供了有利契機,但是另一方面,由于教學經驗不足,在應用這一新型教育模式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容易走入誤區。細究導致教學不利局面的原因,仍然是因為教師沒有深入理解“學講計劃”的真正含義。
一、“學講計劃”的具體概念
“學講計劃”這一概念最先興起于2014年,江蘇省徐州市1100余所中小學率先開展了這一教學實踐。具體而言,“學講計劃”是以學進來、講出去作為教學目標達成的一種教學方式。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是“學講計劃”主要的教學形式,強調學生在講出來的過程中實現學進去。
二、“學講計劃”視野下小學語文教學的三個不可節約
1.備課設計的不可節約
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凸顯是“學講計劃”屢次強調的內容,為配合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活動,教師一般會在課前制定導學案供學生預習使用。基于此,很多教師認為,既然有了導學案,那么備課設計就可以免去了。反正小學語文知識都比較簡單,何必花費這么多時間用于備課設計。
這種教學誤區必須馬上走出來,即便配備導學案,那也并不意味著教師就此解放。備課是教學活動的第一步,“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備課質量直接關系到“學講計劃”能否順利開展。每個班級學生學習情況不一而同,哪怕是同一個班級,學生不同時期表露出來的問題也不盡相同。鑒于認知水平差異,他們在預習、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中出現的問題也多種多樣,而這些都不是幾頁導學案就能夠一言以蔽之的。
正式實施“學講計劃”之前,教師應結合導學案,根據課堂教學需要設計一個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教學方案需要注意體現細節,具體到每一頁課件的制作、每一個問題的設計,以便在課堂能夠使用得得心應手。例如,三年級下冊《絕句》這首古詩,實施“學講計劃”之前,教師應在備課設計時考慮這幾個問題:這是一首寫景古詩,是否應該配備一組景色圖片便于學生理解?如果需要配備圖片,應該選擇哪幾張圖片?學生自主預習時,在“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兩句的理解上會不會出現偏差,怎樣提示他們查字典解釋這兩句古詩的含義?
2.自主活動的不可節約
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是“學講計劃”最大的特點,也在教學改革領域備受推崇的重要原因。“學講計劃”離不開自主活動,一次沒有經歷自主活動的“學講計劃”是失敗的。但教學實踐中本人發現,很多教師往往陷入兩難境地:一方面,教師清楚地了解自主活動對于提高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的重要意義;另一方面,小學生年齡小,學習經驗和認知經驗相當有限,倘若放任他們自主活動,是否耽誤教學進度?考慮后一種問題,一些教師只得節約自主活動時間,大大降低了“學講計劃”質量。
小學語文“學講計劃”實施過程中,自主活動是不可節約的。雖然小學生接受水平和學習能力有限,但是教師可以依據學生實際情況,布置相應的自主探究任務,為學生自主活動指明方向,提高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效率。
以《絕句》一詩自主活動為例,教師可以設置這樣的學習任務:(1)查字典和工具書,理解“含”“泊”的意思;(2)上網搜集資料,了解詩中的“西嶺”“東吳”兩個地理概念;(3)嘗試用自己的話描述第三、四句詩描寫的景色;(4)如果你是老師,備課時要結合這首詩描繪的景色,為大家展示一幅圖片,請問你會如何繪制圖片?動手畫一畫。這幾個問題與古詩內容息息相關,在指明探究方向的前提下,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展開活動,既保證自主活動質量,同時加深對古詩的理解,可謂一舉兩得。
3.教師引導的不可節約
“學講計劃”強調凸顯學生課堂主人公地位,因此,很多教師認為自己的教學任務變輕松了,只要在學生討論時看著他們,維持紀律就可以,這種“放羊”心態要不得。教師的引導是不可節約的,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顧問和引路人,當學生自主探究出現狀況時,教師一定要視具體情況協調。尤其對于小學語文課文,學生理解文章內容、鑒賞文章語言總會出現偏差,含蓄雋永的句子容易讓學生“卡殼”。這時教師應有效引導,作出適當的提示,幫助學生解決難點,順利完成自主探究任務。
應用“學講計劃”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活動,對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大有裨益。但是,教師應扮演好學習顧問的角色,有效引導小學生的“學講活動”,促使學講教學模式發揮最大效益。
參考文獻:
鮑緒濤.走出小學語文“學講計劃”困境[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5,8(11):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