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
摘 要:“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在今天廣泛用于國內外的各種教育。在當今講究團隊合作的背景下,小組合作非常必要。在閱讀中,更要小組合作。
關鍵詞:閱讀教育現狀;課外閱讀;課內閱讀
小組合作學習是當下流行的一種模式,也是在學生素質整體偏低情況下可以使用的讓學生學有所獲的一種學習方法。
語文學習,閱讀是關鍵。通常一個孩子的閱讀量大,他的語文成績都不會太差,而閱讀其實應該從孩子咿呀學語就開始抓,從父母陪伴的親子閱讀開始抓。然而,對于像我們這樣的丘區學校,學生留守率占80%,他們的閱讀時機早已錯過,接手這樣的一批孩子的時候,最大的感覺便是——知識面窄、語文思維跟不上。所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來提升丘區孩子的閱讀能力,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語文課外閱讀
孩子的課外閱讀通常指語文課本之外的一些閱讀,包括一些名著、報紙、雜志的閱讀。這些孩子在家的閱讀很少,在校的閱讀要做到有效,可使用的便是小組合作了:
1.使孩子們有效的分組
組長通常是最具有號召力的成員,組員兼顧一些平時根本不愛看書的孩子。組長可以根據班級已有成員平均選擇到對應組長的小組中去;組長可以選成員,成員也可以選組長,實行“雙選”。
2.小組成員間的“碰撞”
首先由小組長帶頭,和組員一起討論。列出該小組本期需要閱讀的書目(這些是必讀的書目),然后再討論自行選擇一至二本要完成的書目,在本期內完成閱讀。每次閱讀,孩子們一定是有收獲的,有摘抄本做記錄,有閱讀書的標注、旁批等。待一學期結束,孩子們分組進行閱讀成果的展示;分小組交流閱讀的心得體會,并做海報進行公示,增強孩子們閱讀的自信心,也使小組合作的模式達到激發孩子們興趣的目的。
二、課內閱讀及必考的閱讀
作為初中生,應試是我們教育目的中占比例最高的。而語文的應試教育閱讀占“半壁江山”,所以如何有效地增強學生語文閱讀答題技巧,是探究應試教育下提高學生語文閱讀成績的重要研究課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我們可以選擇的有效方法:
1.異質分組
我們丘區學校缺乏拔尖的優生,所以我們常選擇異質分組。
所謂異質分組就是按照學生的成績、綜合表現將他們分為高、中
上、中下、下四個等級,分別為1、2、3、4號,做到1號對應4號,2號對應3號,其實也便成了一對一的互助模式。
2.在課內閱讀中的有效討論
語文學習篇目大多是閱讀,所以課堂中常會使用到小組合作的討論。以前的小組討論通常流于三三五五的孩子聚在一起,小組合作做成了“假熱鬧”現象。但新背景下的小組合作模式開啟是確立1號和2號分別為自己小組的組長,這兩名同學對閱讀知識點的吸收是沒有多大問題的。他倆將帶動自己的小組真正做到圍繞老師的閱讀提問展開討論,保證輔導3號、4號能明白知識點是什么,然后由四人小組商量確定中心發言人,并且每次的中心發言人是不一樣的,且盡量要給3號、4號更多的機會讓他們表達。
3.現代文閱讀應試技巧
丘區孩子思維弱,語文B卷能力差,又特別表現在閱讀的思維差,所以作為語文老師的我們在引導孩子們做B卷閱讀題時,主要就是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開發他們的思維,讓他們從“勇于思考”到“敢于思考”,再到“善于思考”。具體做法如下:
(1)讀文章,明主旨。拿到一篇文章,首先要重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小組內要求孩子們多讀幾遍文章,然后由小組的1、2號帶頭,讓每個小組成員動起來,每個人從中都明白這篇閱讀的中心是什么。
(2)審題干,明方向。由小組長組織孩子們集體讀題干,明白題干問的是什么,能判斷出這些題分別是什么題型,最終確立答題方向。作為一個教育者,“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所以我們更重要的是告訴孩子們答題的技巧而非簡單地給他們念答案。所以,當孩子們在小組合作下已經明白了答題方向時,就給足他們時間讓他們思考歸納出他們認為正確的答案,若回答不準確,教師再引導,予以知識點的點撥,盡量讓孩子們多思考。
(3)深度合作,得出最佳結果。當學生展開了思考,小組合作學習也便達到了目的。若思考不到位,則需在老師點撥下小組再次完成討論。如前文所說,由1、2號基本領悟的組長指導帶領小組以達成整個小組完全明白的目的,最終保證每個孩子都能學有所獲,既有感官上閱讀的體驗,又有答題的技巧和能力提升,最終反映為提高B卷閱讀的得分率,讓學生有成就感。
總之,語文閱讀教育不論課內、課外,不論應試與否,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都是有效的,且能實現我們丘區孩子能力提升的。所以,語文圍繞小組合作模式的閱讀課題可常開展,也會常研究常新,有新的理解和體悟。
參考文獻:
[1]劉玉靜.合作學習的倫理審思[D].山東師范大學,2006.
[2]唐旭.合作學習理論之互動觀對課堂教學的啟示[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5(7).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