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清
摘 要: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嚴謹性較強的學科,因此很多學生對于數學的掌握不是那么得心應手。其實這樣的情況大多是受教師的教學影響。在新課標下,很多教師雖然都進行了一定的教學改革,但是不少都是只有形式而無精神。許多數學教師往往口頭上認同而行動上背離,還是根據自己的想法一味地去教學。這就不得不引人深思,為何教學改革的理念會進行得如此艱難?其實不是新課程的理念不符合教學實際,而是教師的思想與內心還沒有真正地接受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針對高中數學的教育教學理論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育教學;理論
一、教育教學理論的意義
對于教育教學來說,它的改革對于學生的學習、教師的教學可以起到高效的作用。如果教師可以真正地認識教學理念,那么對于數學教育是極其重要的。新課程的改革不單單是外在形式的變化,它需要教師與學生真正地去實行,將這種新的思想理念的接納、轉化、運用真正地體現到數學教學上來。教育教學理念的真正實施可以讓學生得到正確的學習方法,領悟到數學的真諦,教師也可以將教學目標更加高效地完成。新課程下的教學理念,對教師專業素養的要求在不斷提升。它緘默不語,但植根于數學教師的心靈深處,它像一只無形的手,無時無刻不在左右著數學教師的教學行為。因此新理念的形成對于學生和教師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使教學系統變得更加完善。
二、理論下的教育教學設計
1.依照新課程,設計好每節數學課
對于數學來說,每節課的內容都應該做到豐富且具有趣味性。在新課程的要求下,每個教師都要在充分備課以及進行教學環節設計的同時,將學生的學習基礎以及接受能力考慮進來。這樣進行的多元化教學才會使學生真正地學習數學知識。教師在平時的設計中,要以“學生會有什么樣的問題、學生會有什么樣的反應、學生需要怎么做”為中心來設計,同時也要依據因材施教的原則進行教學,這樣即使水平差異很大的學生,也會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進行數學思維的培養與提升。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備課與設計時,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而不是按教師所以為的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目的是明確的,對于學生的學習也是有幫助的。
例如,(1)讓學生主動動手,親自操作,學生只有通過自身的實踐,才更容易掌握數學知識。這種將學生放在課堂主體地位的做法使得學生學習與教師教學的效率都得到提高。而且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還能培養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如在學習空間幾何時,這樣的動手操作可以使學生更加了解幾何體的構造并鍛煉空間思維。而且在操作的過程中,教師也要引導學生自己去摸索、體驗以及發現問題。(2)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自由有章法地交流。如小組合作交流,這不僅是一種學習方法,也是一種理念。它需要學生學會合作交流,在一個小集體的范圍內將自己的思維方式以及過程充分地展示給同學,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討論分析,揭示知識規律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些都可以使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發散,而且學生之間進行的數學思維碰撞會使其數學領悟能力得以提升。
2.構建數學課堂文化
富于文化的數學課堂活動應是真、雅結合,快樂而有實際意義的。課堂文化的構建過程不是由教師一人來完成的,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由教師與學生之間心與心的交流與溝通來體現的。這就要求數學教師要增加接觸各種文化和觀念的機會,做一個文化的自主選擇者。不僅是對于數學來說,任何學科的課堂文化都需要體現一種氛圍——人的精神氣象。這樣才會使課堂充滿文化意蘊,體現對人的關懷。而在這種愉快氛圍中學習,是學生的需要,也是數學課堂文化的體現。同時為了真實,課堂教學也應該與生活相聯系,并與數學知識緊緊結合。但最為重要的是,在數學教學中不僅應有師生、生生之間外顯行為的互動,更應有內在的心靈互動。心與心相契合,文化便油然而生,自然彌漫于課堂之內。
對于數學來說,正確的學習教育需要正確的思想作指導,這就需要教師構建自己的教育理念,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觀,將新課程的理念真正地融入自己的教學中,在教學實踐中得到不斷的豐富。而這種新理念的形成對于學生學習也將大有益處。
參考文獻:
施良芳,崔允漷.教學理論: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137-172.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