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偉益
摘 要:新時期的教育要求對學生進行全面培養,審美素養已成為學生的必備素質之一,小學美術課程成為培養學生審美素養的關鍵。美術課是充滿藝術美感的課堂,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方式、教學模式不能死板拘泥,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更多地關注學生而不是書本教材。要喚醒學生的藝術細胞,使小學美術課堂的藝術氣息充分綻放,利用互動教學形成一個生動活躍的課堂氛圍。
關鍵詞:小學美術;互動教學;課堂氛圍
提高小學美術課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美術素養的有效方法就是教師在課堂高效運用互動教學模式,打破傳統美術“師說生畫”的教學模式。課堂上教師要增加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巧妙地引導學生進行美術活動,使學生的思想真正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成為課堂的主體,能夠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有效提高學生的美術感知力。
一、小學美術互動教學的概念和作用
互動教學模式是綜合實踐教學的一種方法,具體是指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緊密聯系、共同學習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能將彼此的距離拉近,有利于學生共同學習,還能營造一種輕松生動的課堂氛圍,有利于煽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引起學生腦海中思考學習火花的碰撞。因此,互動教學模式不僅對課堂教學的效率有所提高,對學生的全面發展也起了重要的作用,這一切都為互動教學模式在美術課堂上的實施提供了可行性。
二、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用情感教育培養學生的美術感知力
師生互動的前提是師生雙方共同擁有一個良好融洽的平臺,在此平臺上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的情感是師生溝通的橋梁,常言道:“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要將自己對美術作品所產生的感情融入教學內容中,讓教學內容充滿濃郁的情感色彩,調動學生去領悟美術作品所寄托的情感,以融入自己的美術創作之中。例如,在教授“送給母親的一幅畫”教學內容時,美術教師首先可以向學生講述自己生活中母親關心自己時的無微不至,然后延伸到母愛的偉大,再引領學生體味自己生活的細節,并向教師和學生講述母親是如何關愛自己,自己此時的心里感受是怎樣的,讓學生在心里留下感觸最深的一個畫面,帶著對母親的愛畫下心中這幅愛的畫面,將愛的畫面躍然紙上。這時學生一定很想追求細節的完美,教師此時可以向學生傳遞繪畫的一些技巧及專用性知識,并向學生展示幾幅優秀作品并進行繪畫細節方面的講述,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這幅作品。在這堂課上學生不僅向自己的母親表達了愛意,同時也掌握了一些繪畫知識與技巧,課堂氛圍也十分輕松愉快。
三、創設良好的情境,增加師生、生生間的互動
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渲染一定的氛圍,濃郁的課堂氛圍可以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心理氛圍,激發起學生的學習情緒,產生學習的動力。例如,圣誕將至,教師在節日臨近時可以在課堂上舉辦一場虛擬的“禮物拍賣會”,每個學生都進行自己的作品創作,可以是一幅畫,一個折紙,一個泥制作品……對每個學生的作品進行展示,教師作為“拍賣會”的主持人,學生每人都為競標選手,手中有五朵小紅花,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愛及作品的優異把手中的花投給自認為好的作品,但不能投給自己的作品,最后根據小紅花的數量評出優秀作品。在此情境中,教師與學生都參與其中,并扮演相應的角色,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使學生在競爭意識的驅動下有意識地更加努力進行作品創作,對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也進行了很大的幫助,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四、現代教育技術構建美術課堂互動的教學氛圍
隨著科技的發展,教育技術也日新月異,美術教師要將新時代氣息的教育技術融入課堂教學,有效利用教學媒體技術提高互動教學效率,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創作的動力,為學生創作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例如,在進行卡通人物繪畫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有趣的卡通動畫,積極互動討論自己喜歡的人物以及特點,激發學生繪畫的動力,讓學生想要進行繪畫的沖動呼之欲出;在學生進行繪畫時,教師可放一些輕緩的音樂,為學生的創作撫平浮躁的心態,為學生營造輕松的創作氛圍,提高學生作品的質量。
美術課堂是靈活性較強的課堂,教師要努力擺脫以往的“機械性”教學,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讓互動教學模式推進美術教學的高效,從課堂教學的諸多契入點增加互動,使學生更有效地接受知識,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提高,解決現階段美術教學的諸多問題,互動教學模式是一把精準的鑰匙,是提高小學美術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楊正強,曾本君.打破學生的消極沉默,革新小學課堂教學[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S1).
[2]劉永平.和諧高效思維對話:新課堂教學的實踐探索[J].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2).
[3]李學穩.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學美術互動教學的有效路徑探討[J].西部素質教育,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