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
摘 要:初中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的重點學科,在培養初中生的數學計算能力、提升學生的數學邏輯能力等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初中數學教學不再像小學那樣簡單,需要學生認真分析,正確思考。新階段的初中數學新課程改革給初中數學的有效教學提出了新的指導性建議,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關注“學困生”的學習情況,關注“學困生”的數學學習心理,通過一些針對性的教學策略,激發“學困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從而克服“學困生”的畏懼心理,提升這些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關鍵詞:初中數學;學困生;輔導教學;策略分析
在初中數學實際教學中,由于數學的學習已經上升到了抽象、符號、動態的過程,這些內容對班里的一些“學困生”來說比較難以理解,而教師在這種情況下要對“學困生”進行正確地引導,通過組織情境教學、趣味教學、任務教學等模式,消除“學困生”的抵觸心理,從而提升這些學生的數學學習動機,培養他們的數學分析能力。在本篇文章中,我通過分析三種針對“學困生”的高效數學教學策略,從而為“學困生”的有效學習提供新的指導。
一、通過教學情境激發興趣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由于大部分教學內容已經不再是小學的概念闡述、例子講解等,教學更偏向于數學應用、數學邏輯和數學分析等方面,難免會造成學生的不理解。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給學生創設具體的數學教學情境,從而使學生在推導的過程中培養數學學習興趣。
比如,在進行初中數學七年級下冊(人教版)《三角形的高、中線與角平分線》這一節課的過程中,因為本課的教學實踐目標是使學生通過具體的情景學習,對三角形的高、中線與角平分線的知識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并學會利用工具準確地畫出三角形中的高、中線和角平分線,理解三角形的三條高會交于一點等,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操作能力。在進行教學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提前帶來各種各樣的三角形模板,在各個三角形內部
根據不同的底畫出不同的高,根據不同的角畫出不同的中線和
角平分線,并引導學生在畫的過程中觀察三角形平分線與角平分線之間的區別,三角形的高與垂線的區別,鈍角三角形高的基本畫法等,從而使這些“學困生”在情境教學的過程中,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理解數學中的奧妙,從而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能力,促進有效學習。
二、設置明確的學習任務
明確的學習任務是課堂順利進行的重要前提條件。針對“學困生”的學習狀況,初中數學教師要在課堂進行之前給學生布置特定的學習任務和練習任務,從而使學生明白本節課的知識在
整個數學體系中的重要地位,提升數學數學能力。
例如,在講授初中數學八年級下冊(人教版)《勾股定理》這節課的時候,由于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在學習的基礎上,熟悉掌握三角形的邊和角之間的關系,并學習勾股定理的推導過程中,在此過程中學會應用三角形勾股定理和逆定理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本節課教學進行之前,教師先給學生布置明確的課下預習任務,即“理解我國古代偉大的數學成就——勾股定理的推理過程,并分析其原因”,為課堂的理解提供便利;在課堂進行過程中,教師給這些學生布置特定的學習任務,根據這些“學困生”的預習再在黑板上給學生進行一次推導,加深學生的印象。除此之外帶領學生通過分析具體的“勾股定理”的案例,理解逆定理的理論,從而提升學生的理解。教學結束之后教師引導學生把“勾股定理”的理論應用到生活實踐中,從而在整個學習中提升“學困生”的數學理解能力。
三、進行合適地獎勵
在初中階段,由于學生的理解和認知還不夠成熟,所以教師針對“學困生”的學習狀況進行適當地獎勵,從而激發“學困生”的數學學習動力,使學生以更高的熱情投入到數學學習中。
例如,在初中數學實際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要定期對“學困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檢測,對進步比較大的學生進行適當地獎勵,如進步獎、筆記本、文具盒、計算器等,從而極大地激發這些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給予學生足夠的學習信心,從而為新的學習奠定基礎。但是教師也不能過度獎勵,要注意獎勵的“適度性”,避免學生的驕傲情緒。
四、克服學生的自卑心理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由于“學困生”普遍存在著自卑心理,從而缺乏學習的動力。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定期與班里的“學困
生”進行心理溝通,及時消除學生的自卑心理,指導學生“從學中做,從做中學”,從而使這些學生慢慢進步,逐漸找到學習數學的靈感,使學生體會到快樂學習數學的內涵,促進學生全面健康
發展。
在新課程的背景下,教師要關注“學困生”的數學學習狀況,了解“學困生”的數學學習心理,通過組織一些啟發性的數學教學模式,不斷激發“學困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對他們的思維指導引導,逐漸找到學習數學的正確方法,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熊琴,羅建國.初中數學“學困生”學習障礙及教學策略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3.
[2]蔣華.例談初中數學學困生“跟單式”輔導策略[J].基礎教育論壇,2015(22).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