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雅美
摘 要:因為科技的不斷創新,“互聯網+微課”便是網絡革新的產物,對我國教育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因此,本文主要針對于“互聯網+微課”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作為切入點分析,結合“互聯網+微課”的含義為依據,從微課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可行性,微課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等方面進行深入探索與分析,主要目的在于將“互聯網+微課”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關鍵詞:互聯網+;微課;高中地理;應用
當前,我國處于信息化階段,基于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我國教育變革是改革創新的前提條件。如今,我們的生活中有越來越的微字開頭的事物出現在我們眼前,例如,微信、微博等,這些都是科技不斷發展的必然產物。微課的出現是我國教育事業快速前進的產物,不斷運用在各類教學中。所以,教師要思考,如何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提高微課運用效率。
一、互聯網+微課的特點
1.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
互聯網的主要特征就是不會受到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微課也如此。對于制作微課的人員,將制作好的微課上傳到學習交流平臺課堂上只要有一臺聯網的電腦,便可下載微課視頻,可以實現移動性教學。
2.視頻容量低,設備兼容性強
基于視頻的大小來看,微課的視頻是不到正常視頻的二分之一,從視頻的格式看微課的視頻是基于大眾軟件進行播放的,比如,手機、電腦等設備都支持在線觀看。
3.用時短,局域針對性
微課的教學視頻通常在十分鐘以內,最長的都不會高于十分鐘。傳統的課堂一般是四十分鐘左右,不但浪費時間,而且內容也不夠精練。微課的時間不僅短,而且效率要大于傳統的課件。因為制作微課的制作者都是依據國家有關專家或是有經驗的教師劃出的重點問題,進行著重剖析,針對問題提出多種解決辦法或是最簡單的解題方式。微課的主要就是針對性強,節省課堂時間。
二、微課在高校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措施
1.微課應與高中地理教學目標和學生需求緊密相連
高中地理教師可以依據教學規劃與課程難易進行制作微課,課前預習的部分、課堂進行講解的部分、課后進行復習的知識點都可以通過制作微課的方式,為高中地理學生提供有利的學習方向,除此之外,還可以針對自主學習能力強的高中生安排一些有關地理擴展題的微課。在每一個微課之中,強化主體,有較強的針對性,避免出現課題重復的情況。高中地理微課的主題應該根據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進行設計,或是學生極為感興趣的題目。因此,在進行高中地理微課教學時,應該基于教學目的與學生需要這兩方面進行思考。例如,學習高中地理必修一的內容可以基于地球為微課的主體,將其相關的天體進行闡述、恒星的特點、天體系統等重要知識點應用到微課的制作中,這樣才會提高課堂效率。
2.微課的類型要多樣化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可以依據不同知識點制作微課,微課的種類是眾多的,有討論類、教授類、演示類等,使其形式更加多樣的,具有極強的趣味與完整性。在構架微課的平臺與食品時要確保其具有多樣化的特點,要適應運用電腦在線觀看或在手機設備等渠道對微課進行充分運用,將移動學習真正應用到高中地理教學中。制作微課的知識點也要具備多樣化的特點,要將動態與靜態的知識點有效融合,避免微課內容枯燥無味,適當加一些圖片,使微課內容更加生動形象,增加學生學習的熱情。高中地理知識點可以適當添加一些模型的構造與組成的微課,使學生更有效地了解自然規律以及天體構造等。
3.微課要注重線上與線下的融合。
盡管微課是一種新興的教學載體,但是它并不能代替傳統的教學方式,而是將其二者進行有效融合。例如,在講解高中地理中的地球上的大氣時,可以制作一個大氣形成的課件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這樣對于課上知識講解所占用的時間就會減少,這樣教學可利用時間有有所增加。在對地球上的大氣基礎知識講完以后,可以制作一個微課,增加對大氣問題的探討,將在線問題帶入到課堂中,這樣不僅增加了教學效率,還促進了師生之間的關系,微課將知識點與問題全面充分地展示在學生的眼前,使其學習高中地理更加輕松。
微課是互聯網快速發展的產物,也是最具有發展前景的教學媒介。雖然,目前有關研究者對其還未有一個統一的概念,但是其作用、特點都達到一致性,微課對于我國教育事業具有推進作用,無論是學生的學習興趣上,還是節省課堂時間上,它的作用都無一不呈現在教學之中。
參考文獻:
[1]朱振學.對微課程輔助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研究[J].學周刊,2016(34):176-177.
[2]曾呈進,梅國紅,陳競宇.微課程在高中地理探研式教學中的實踐探析[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6(8):78-80.
[3]張彥曉,梁彥慶.PBL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 教學與管理,2015(9):115-117.
編輯 范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