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敏
摘 要:當代教育體制改革下,小學語文的學習成為教育的重點。新的教育模式對教育成果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鍛煉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小組討論交流合作的能力非常重要。教師可將學生個體組建成小組的模式,進行自主探索,互相交融,廣泛學習吸收知識。就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應用
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是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分解出來的,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通過合作過程,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借助群體的智慧將語文課堂變為生動、活潑、創造延伸的積極學習氛圍。從傳統灌輸教學的理念中解放出來,迎合新時代的發展,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教師通過協助指導,讓學生在小組交流協作的情況下交換觀念,實現探索價值,提高學習能力。
一、利用小組合作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一)預習時合作,調動預習積極性
預習是學習語文的前提,自主預習可以提高學習積極性,而且對學習語文知識有一定的鋪墊作用。但是預習對于自控能力較差的小學生來說較為困難,枯燥的個人預習方式對于學生的預習效果作用不大。因此小組合作的預習方式可大大提高學生的預習效果。通過個人查資料的預習方式進行自主學習探究,然后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對預習的內容進行交流補充,學生之間互換思維模式,達到知識積累補充的作用,調動預習積極性,讓學生在互動中學習。
(二)練習時合作,興趣和效益雙提升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對于字詞和古詩詞積累學習都需要反復練習,提高知識掌握的正確率。但是古詩詞和古文學習相對比較枯燥,需要組織小組活動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和練習,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益。以低年級的學生為例,對于生詞和生字的學習,可以通過小組交流的方式,讓每一位學生在小組中表達記憶生字詞的方法,并推選出最便捷有效的方式來講臺上傳達給全班同學。
(三)讀書時合作,激活思維,提高積極性
讀是小學語文中最為重要的一項,讀是開口朗讀,通過朗讀加深學生的記憶,并且通過朗讀可以讓學生真正愛上語文課程。但是個人朗讀會很枯燥乏味,造成學生疲倦犯困。這時就需要運用小組合作的方法進行監督提醒,小組中一個一個地進行朗讀,對于聲音較小或者讀錯的同學,其他同學要及時提醒,從而使同學間相互督促,將朗讀的意義和效果體現出來,對于文章的含義要互相交流揣摩,不懂的小組長要做代表詢問教師,激活學生思維,提高閱讀積極性。
(四)活動時合作,增強小組凝聚力,提高學習興趣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課堂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最為關鍵的,只有學生對學習充滿興趣,才能提高小學語文的學習能力。因此,教師在課堂中舉辦一些表演活動,可以充分提高孩子的興趣,使其從興趣中領悟知識。比如課本話劇、作文比賽和詩文朗讀等,通過分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表演,提高學生的組織合作能力,讓每個小組各自組織一個集體的表演,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展現個人才華,小組合作的方式更能增強學生間的凝聚力。
二、如何提高小組學習的效率
(一)合理分組,優化組合
小組怎么劃分才算合理,這個前奏很重要。小組應該由4~6人組成,讓不同性格和不同學習能力、表演能力的學生組成一組,這中間包含善于組織的學生、善于學習的學生、性格外向喜歡表演的學生等,這樣的分組模式更為合理,優勢互補的情況下能帶動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由于學生在智力、情商、綜合能力、喜好方面都有所不同,所以為了使他們進行互補學習和互幫互助,可將不同類型的學生組成小組進行學習,優化組合類型。
(二)做好階梯式學習計劃
所謂階梯式的學習計劃是針對不同學習能力和學習速度的學生進行分層次教學的方法。通過對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相近的學生進行分組組合,布置不同層次的作業內容,對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布置基礎的作業,對于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布置多樣化的作業,進行拓展延伸,從而使得全班學生都能得到提高,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三)合理引導,提高小組合作效率
低年級的學生大多自控能力較差,小組合作學習時都會討論與學習無關的事情,并且嬉笑打鬧影響課堂秩序。因此,教師應該做好監督,選擇自控能力強的小組長進行紀律管制,讓學生有序地進行觀點陳述,避免混亂,造成課堂時間的浪費。
在教學中,通過分組學習方法,實現學生整體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進行聽說讀寫能力培養,并且通過小組活動表演的方法提高學習小組的合作能力。通過對學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養,在小組討論中相互學習和交流,將不同的思維模式連接起來,達成思維上的智慧創新,豐富課堂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王景峰.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科學導報,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