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洪霞
摘 要:問題導學改變了教師壟斷教學過程的局面,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高中地理教師在教學中應主動探究問題導學的引導模式,利用教學情境、合作學習、綜合評價等方式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培養和鍛煉,以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關鍵詞:問題導學;高中地理;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2-291-01
一、用最新網絡熱點話題引出教學問題,提升學生興趣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利用最新網絡熱點話題引出教學問題能夠極大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學生比較關注熱播的《羋月傳》,劇中有很多關于地域、疆界的內容,如秦國與楚國交戰,占領漢中;秦國與魏國交戰,占河西之地。教師可以將這些信息融合到地理知識點之中,讓學生在了解歷史的同時,認識到我國地理的特點。可以讓學生思考:為什么秦國屬于蠻荒之地,而楚國地理環境優越?兩個國家的地理特點有什么不同,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這樣,學生能夠在探究中掌握相關地域的地勢特點、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以及地理環境的影響因素,如氣候、緯度等。
二、用知識重難點進行引導
有重點、有目的地學習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關鍵。在地理學習中,一些學生常常抓不住知識重難點。面對這一問題,教師可利用問題引導,將課程的重點內容利用問題的形式呈現[1]。如,在“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這一課中,“大氣的受熱過程及熱力環流和大氣的水平運動”是重點,也是常見考點。因此,教師可利用“大氣受熱過程圖”向學生提出大氣輻射、地面輻射、熱力環流等問題,讓學生在問題解答中學習重點知識。
三、用教學情境進行引導
教學情境可營造一種學習氛圍,而學生在寬松、自由的氛圍中可以產生與同學、教師交流的欲望,提高其自主探究的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實際營造互動氛圍和問題情境。例如,在“常見天氣系統”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根據“我國北方夏季的暴雨”“北方冬春季節的大風或沙暴天氣”“冬季爆發的寒潮”“一場秋雨一場寒”等常見的情境進行問題設計,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冷鋒、暖鋒過境時的天氣變化狀況,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四、用探索實踐進行引導
新課程改革確立了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而教師也從教學過程的“壟斷者”轉變為教學實踐的引導者。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將問題貫穿在教學的始終,并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實踐,以完成知識探索。例如,生態保護是地理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也是近年來社會關注的熱點。教師可利用“你身邊有哪些破壞生態環境的現象?”“如何看待破壞環境的行為?”“我們能為保護環境做些什么?”等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探索,以形成正確的生態觀。
五、用合作學習進行引導
合作學習是發揮集體的力量解決實際中的問題,在問題引導教學中,教師可將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利用問題引導各小組成員開展合作學習。例如,在“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教學實踐中,教師將學生分成5個學習小組,并向各小組安排合作任務,分別探究并分析內力能量來源、外力能量來源、外力有哪些動力、內力的表現形式、外力的表現形式這5個問題,經過合作交流,學生不僅可以提高問題探究的效率,還可以形成團結互助的意識。
六、用詩詞諺語引出教學問題
很多名言佳句都蘊含著豐富的地理知識。教師在教學中借用詩詞諺語引出教學問題能夠增加地理教學的詩意,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學習地形地貌與氣候的關系時,教師可以引用“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讓學生思考這一現象發生的原因;在學習地理區域的內容時,引用“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清明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等,讓學生猜測這些詩句、諺語反映的是哪個區域的地理概況;在學習人們生活和地理環境的關系時,教師可以引用“山北黃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讓學生思考出現這一現象的地方以及原因。這樣能夠讓學生踴躍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活躍課堂氛圍,同時還能夠讓學生在討論中拓寬知識面,增進對地理知識的了解度,增強他們學習本節內容好奇心和求知欲。
七、用地圖引出教學問題
地理教學中,地圖是最重要的教學工具。學生通過觀察地圖能夠發現其中的很多奧妙。學生學習經緯度、時差、地形、大氣環流、陸地和海洋、氣候時都需要借助地圖加深理解。如果沒有地圖,地理知識便會比較抽象。而有了地圖,學生可以從地圖上直觀地看到陸地和海洋的劃分,可以明白季風洋流、秘魯寒流、北大西洋暖流的具體發生地點,并順利掌握其成因。學習經緯度和時差時,學生可以在地圖上找到自己的國家,甚至是自己所處的大概位置,也可以在地圖上找到自己親朋好友的位置,找出自己所在地白天黑夜、具體時刻與其他地方的差異,然后帶著問題與教師一同學習。這樣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八、用角色扮演引出教學問題
問題導學教學模式需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需要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運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快速進入到學習狀態中。例如,在學習工業區位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成小組,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服裝生產企業老板、化工企業老板、電力企業老板、飛機維修企業老板、煤礦生產企業老板等,讓他們根據自己的角色選擇工業區位,建立工廠。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發言,等學生發言完畢,再引入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在學習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如工業區位的選擇需要考慮資源、勞動力、交通、市場、環境、能源等各方面的因素,學生可以總結自己在發言時沒有考慮到的因素。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快速理解和掌握這一知識點,也能夠培養他們的思考能力和總結能力。
問題導學是教師根據課程標準、教學三維目標、教學內容與學生認知發展水平、興趣愛好和需要,以問題為主線,創設具體教學情境,以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評價總結四步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究,旨在激發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求知欲和探索創新精神。因為地理知識涉及空間范圍廣,時間上具有動態性,內容上具有豐富性,運用問題導學法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參考文獻:
[1] 單 莉。問題導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
[2] 王玉珍。淺談初中地理課堂提問的優化[J].延邊教育學報,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