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操+徐稞欽
【摘要】本文將學校社會工作與高校學生工作有機結合,在分析兩者一致性的基礎上提出在輔導員工作中可介入的社會工作機制。最后為推進高校輔導員工作社工化總結了一些有效路徑。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學校社會工作;介入機制
新時期,高校學生的日常規范和管理工作面臨著全新的挑戰,而學校社會工作機制的介入為開展高校學生工作提供了一種新的管理模式。
一、輔導員工作與學校社會工作的相通性
1角色的重合性。教育部第24號文件《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中指出輔導員是高校教師和管理隊伍的重要構成部分,是開展思政教育的骨干力量,扮演著高校學生思政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重要角色。與此同時,學校社會工作者們也始終秉承著“助人自助”的原則,扮演著助人者、支持者、溝通者、管理者等多重角色,與輔導員的角色和定位有著高度的重合性。
2對象的相似性。輔導員工作的服務對象主要是普通高等院校中的全體學生,包括不同階段的研究生、本科生以及專科生。而學校社會工作的服務對象是指處于教育體系內的所有學生,特別是在學習生活中有特殊困難的學生。學校社會工作的范圍不僅涵蓋了高等學校、特殊學校,也包括了小學、中學等不同的學習階段。因此,可以說高校輔導員工作所服務的對象是學校社會工作中的一部分,兩者的服務對象有較高的相似性。
3價值的關聯性。我國當前的高等教育目標也要求高校輔導員必須由單一的事務管理型向綜合服務型轉變,由傳統的說教模式向引導溝通轉變。由此可見,學校社會工作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價值理念與“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高等教育理念具有內在的關聯性。
4功能的統一性。基于與學校教育目標相一致原則,學校社會工作主要提供一些專業化的服務,例如在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思考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更需關注學生的人格發展方向。而新時期的高校學生工作也是多方面的,需要結合不同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的開展學習指導、心理關懷、就業服務等多方面的工作,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因而,從本質上看,這兩者的功能目標恰好是不謀而合的。
二、輔導員工作的社工化介入機制
學校社會工作主要分為個案工作、學校小組工作和社區工作三大方法。這些方法的有機結合在不同層面上給學生提供了全面的幫助和服務。
1個案工作的介入。“個案工作是一種助人自助的歷程,是以個人或個別家庭為服務對象,幫助人們解決本身能力和資源無法解決的問題。”個案工作在高校的發展和運用中,主要針對在校大學生,尤其指對大學生活適應不良的學生,其目的在于解決問題的同時增強學生適應大學生活乃至社會生活的能力,從而促進高等教育目標的實現。在個案工作中,由于出發點與對問題解決的側重點不同,形成了許多個案工作模式,輔導員可運用個案工作機制來解決一些普遍存在的問題。
2學校小組工作的介入。學校小組工作是指在學校生活中,社會工作者通過有目的地組織開展小組活動,協調好、發展好個人與個人、個人與團體、團體與團體之間的社會關系,促進各個要素的發展,使個人能借助集體活動加快自身社會化的一種專業的工作方式。在小組工作中,社會工作者常常會運用一些技巧如游戲、角色扮演等形式以達到最終目的。輔導員在日常學生事務管理中可扮演學校社會工作者的角色,巧妙借助學校小組工作機制解決一些群體性的常見問題,如針對入庫貧困生的心理教育問題,高校學生人際關系處理問題等。
3社區工作的介入。社會工作中的一個基本觀點就是“人在環境中”。這個觀點認為人和環境兩者是緊密相關的,要求我們去關注人與環境的互動,而在學生工作中也應從學生及其所處的環境人手。高校輔導員可依據社區工作介入機制,將學生置于高校這個大環境中,以學生的實際需求為導向,結合傳統的工作模式,不斷拓展服務內容,有針對性地開展主題性較強、有思想內容、有特色的校園文化活動。
三、推進輔導員工作社工化的有效路徑
1樹立社會工作的價值理念。將以輔導員為主力的高校學生工作體系與社會工作模式相結合,要求高校在相關政策規章的制定和執行過程中,打破原有的行政性和管理性的思想理念,將更多的社會工作價值理念及方法考慮其中,使社工化得到更為廣泛的認可。同樣,現有高校學生工作體系也要在資源和實際工作中支持和保證社工化機制的介入,使兩者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相互融合,相輔相成。
2完善社會工作的知識結構。在相關理念指導下,應及時補充輔導員的專業知識,提高高校輔導員的自身素質和涵養。具體而言,就是要求高校學生工作者要不斷學習最新的管理知識和專業知識,提高自身管理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同時也要熟悉和了解社會工作的相關知識,善于運用社會工作的相關理論和方法指導學生工作,以保證學生事務的妥善處理。
3規范輔導員的隊伍建設。目前輔導員隊伍建設程度不一,絕大部分高校輔導員未有過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習背景,因而出現了在新人職的一兩年中,輔導員工作效率和成績并不理想的問題。而學校社會工作專業的介入能有效的提高輔導員自身的職業素養和技能。因此,在輔導員選拔機制中可適當選取有相關知識背景和工作經歷的人員,規范輔導員的隊伍結構,同時也可對在職的輔導員進行統一的教育培訓。